2014 (1)
2017 (419)
2018 (384)
2019 (336)
2021 (127)
2022 (166)
2023 (109)
2024 (91)
2025 (12)
昨天提到電腦專業學習,上學校選擇的PK
本州學費方,
Uof Il, GTech, UofMi,UofTx, Purdu, UofWa, UofWi, Vtech
全學費方,
CMU, Cornell, CTech, Columbia, JHU, UPenn, NW,
似乎多數人傾向於按專業排名來說事。付全學費的選了CMU和CTech,基本沒選剩下的幾個名校。看來有不少人同意專業比學校重要,掏學費的不一定更合適。這些概念是不錯的。
概括來說,就是搞清楚自己的特長喜好,找到最合適的學校是主要的,名氣學費是次要的,當然次要因素也是要考慮的,也是衡量是否合適的一部分。
後來又有PK UCB和CMU的,甚至具體到AI的小方向,實在是過猶不及。AI本來就是電腦下麵的小專業了,還要細分。拜托,這裏討論的是本科不是博士科。為什麽我沒有列UCB呢,因為我認為UCB學電腦全麵壓製所羅列的這些全學費學校。這些學校要麽是電腦不是很強的名校,要麽是隻是電腦強的偏校,或者是比較偏僻有明顯其他缺陷的。學電腦就隻PK電腦就錯了。選學校不管專業是錯的。選專業不管學校和其他條件也是錯的。
UCB的電腦不細到小小專業方向,和CMU是不相上下的。可是UCB的綜合性,名氣,地理位置,如果再加上本州學費,不認為CMU能在幾個個案上勝出。或者說除非有重大細節,沒道理不選UCB。對抗UCB的應該是S和M,而不是CMU。
反過來,那幾個電腦並不很強的名校是否就不合適去學電腦,也不盡然。我以前討論過去H學電腦不太值的問題。當然H名氣那麽大,也頗有些人會不顧一切的。所以這裏也沒有羅列。也沒有羅列P。其實如果有進H的實力又想學電腦的話,應該去的是P, 乃至SM。沒有羅列的學校都是明顯不需要糾結的。糾結的都是這幾個名氣稍差,電腦稍差,但工科還行的學校。
比如JHU,工而垮,電腦跨醫療,未必不是個路子。比如NW,工而管,尤其在中北部,恐怕有些機會。等等。或者反過來看,CMU其實也就適合於理而研。學電腦不是隻學電腦,隻考慮電腦才行。總之,先搞清自己,再搞清專業,地區,學校。知己知彼,總是好的。
當然,如果籠統地想學電腦,尤其準備工而勞,大多數工而跨,多數工而創,工而管的,可能還是那幾個支付本州學費的更靠譜。專業水平不錯,綜合學校選擇豐富,大多靠近經濟發展中心,學費也不緊迫。總之,多數情況下應該勝過去這幾個掏全學費的學校去學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