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項目都分三個大層次,體育尤其如此。專業職業,票友競賽,休閑愛好。
就體育而言,專業職業,大學一級隊以上就不是玩了,是看家本事了。別說錢,時間,天分,少一樣投入都沒戲。比爬藤難得多。不是一般教育達得到的,也一般不需要那麽高的。
休閑愛好,鍛煉點身體,家庭愉快,這個各方麵當然也可以將就,花不了太多錢。比完全不碰體育還是要好很多。但[
閱讀全文]
中國的曆史其實不是學問,是故事傳說演繹,無實物表演。是借古諷今,借史言誌。是政治宣傳和寓言教導。不是一門學問,不是曆史學。中國的曆史學隻有西方打入以後,短暫地在民國初年引進了一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中國是一個沒有曆史研究,缺乏曆史實物的曆史悠久的國家。從史記資治通鑒以來就是如此。西方對中國曆史的研究是瞎子摸象。中國對自己曆史的傳承[
閱讀全文]
物競天擇,汰劣留良。
客觀環境,先天條件,是決定性的。適合就存活下去,不適合就滅絕。主觀能動性,或者後天改變的適應性,基本上是保存在的。
生物的變異都是發生在環境出現重大變化的時候,是被動的。如果環境相對穩定,幾億年沒有進化也是有的。如果環境刻意變化,幾十年就可以產生全新的物種。這種變化其實是統計性的變化,而不是個體的變化。
一[
閱讀全文]
所有的推都是由成功倒推而來的猜測。喬布斯就說過,回頭看去都脈絡清晰,向前看去依然迷迷茫茫。因為沒有人能踏入同一條河。
有人說了,不在目的而在過程。其實不過是自欺欺人。都是有目的的走這個過程。都是在為這個目的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過程自然是豪邁的。然而結果九成以上是給老虎送飯。
老中九成五是要推的,小中九成五是爬不上的。所有為了[
閱讀全文]
雖然這個道理誰都懂,沒有幾個能執行。因為人性的攀比之心是難以消磨的。所以爬名校真的有沒有實際意義已經不是主要問題。關鍵在於當下,我做到了,你沒做到。或者我努力了,也還是沒得到。這種相對差異是競賽的主要矛盾。兄弟姐妹一家人還要爭個遠近偏心什麽的。當今世界信息連同,有紫檀這樣的存在,就更加攀比。以前也就是鄰居大院裏比比。現在一上網,世[
閱讀全文]
為什麽沒來?語言文化是一大原因。另一大原因是不配套。中國的科技人才是基本上按西方(現代)模式培養出來的,容易得到歐美的認可和融入。中國的管理人才,時至今日都不能算西方化現代化。基本上還是官管商管不分的近代或前現代水準。類似於彼得大帝,卑斯麥時代的農業社會末期,工業社會初期的狀態。中國和美國在物質技術上是一個時代,在精神製度上是兩個[
閱讀全文]
當然是體育項目了。是最好的低風險模擬和鍛煉。
課內項目,基本上是個人項目,有極少機會的微團體短期合作。
課外項目稍微好一點,但是最好的非體育項目也不過勉強達到小團體體育項目的合作要求水平。而且競賽的頻率和直接對抗性更遠遠不如。所以不搞點競賽體育,絕對是教育的重大缺失。
但是如果非要在體育上出大成績,甚至走體育路,則完全是另一回事[
閱讀全文]
第一大問題,是憑什麽要細分?政府或者機構,有沒有權力,應不應該了解這些個人信息。即便從製定政策的角度出發,有足夠的統計性數據就可以。不比具體到具體人,也不必所有人都參與。
第二大問題,是為什麽要細分?任何以種族為基準的政策都是種族歧視政策。因為有種族歧視,就用另外一種種族歧視來平衡?打著紅旗反紅旗。
所以,亞裔細分本身不是問題,而[
閱讀全文]
不要追求物質就忘記了精神,也不要追求精神就放棄物質。
那麽如何做到精神物質兩不誤呢?其實物質精神本質就是一體化的。把它們分開的就是人類的概念。
用錢來代表物質,用名來代表精神。用符號代表了本體。符號與本體的分離,導致了物質和精神的分離。導致了追求物質的目的變成了追求精神,追求精神的目的變成了追求物質。
實質的物質追求其實就是生存[
閱讀全文]
不是社會大有問題,就是目標和選擇大有問題。
如果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不如努力買房,這個社會其實就是鼓勵投機。
如果目標是房子,那麽剩下當初推私校推EC的錢,剩下推孩子的時間多掙點,早點買房經營當地主,豈不比學位工作收益大得多得多?留給孩子自己的地產豈非比逼他自己創業或者幫助孩子付首期,幫助大得多得更多?
亦或者要求太高,貪婪心盛,非要住[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