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7 (419)
2018 (384)
2019 (336)
2021 (127)
2022 (166)
2023 (109)
物競天擇,汰劣留良。
客觀環境,先天條件,是決定性的。適合就存活下去,不適合就滅絕。主觀能動性,或者後天改變的適應性,基本上是保存在的。
生物的變異都是發生在環境出現重大變化的時候,是被動的。如果環境相對穩定,幾億年沒有進化也是有的。如果環境刻意變化,幾十年就可以產生全新的物種。這種變化其實是統計性的變化,而不是個體的變化。
一個物種群如果聚集的數量非常龐大的話,往往很難產生變化,適應變化。因為大量的同種基因體,形成自己的相對穩定的環境,反而抑製了變化的可能,因為不變化就可以生存的很好,而變化反而會太怪異無法生存。但是一旦環境變化巨大,導致群體小環境也難以維持的時候,這種群體反而容易徹底滅絕,因為過分抑製了變異的存在。
另一方麵,如果物種群的數量太少,也不足以產生多種異變,從而保證有某一兩個異變的以適應新的環境。或者不足以保證有足夠的存活數量來延續群體。因為基因進化其實是很殘酷的,不是每個個體努力變異成功適應新環境,而是絕大部分個體不能適應新環境,徹底死亡,而少數的以幸存的再繁衍出適應和更適應的新群體,新物種。
為什麽地中海文明體係在曆史上多數時候領先東亞文明體係,就是因為前者的變異個體比後者多得多,總有適合新環境的,推動新發展的。
所以生物進化和變異,無非兩種。一種是被動等待環境變化的到來,而且能夠在變化的打擊下,存活足夠數量的足夠變異的個體來適應新的變化。比如鴉片戰爭以後,改革開放以後的中國。另一種是主動尋求變化,到新環境裏去尋找自己的適應地或者埋屍地。比如大航海和大留學移民。
總之,關鍵不在改變自己,而在改變環境。被動的改變環境,恰好適合了自己,抓住了機會。或者主動地改變環境,尋找適合自己的心安處。
回到爬這件事,就是生來能爬的就能爬,不能爬的就不能爬,推不出來的。如果非要主動積極一些的話,就是去發現和尋找自己的特點和這些特點適合的地方,學校,行業,等等。不過多數人可能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時代有限的背景下,找不到或者來不及找到自己那片天,也隻有知天命。而少數找到的人裏麵,多數也絕對不是爬。滿意不滿意也隻能這樣。而隻有極少數人才能達到極樂世界。而不論達到達不到的,也不比推下一代,因為環境條件會又不一樣的。一切還是由不得你。
在恐龍時代,把猴子推成恐龍也許是光榮的,但是一來不成,二來也就一起滅絕了。又好比八股時代,誰又知道奧數是啥。
一切都得按照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