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麵對陣貿易戰,北京必敗。
但是北京既得利益者當然不甘心失敗,至少想盡量延遲失敗的到來,維持統治。為此,不排除北京利令智昏,再次搞經濟義和團運動,或者經濟恐怖主義。
比如不久前的禁韓令行動,抵製日貨,抵製法貨等行動。總之用你坑你的時候,就是老朋友,世代友好。否則,就侮辱謾罵,攻擊使館平民。和當年的義和團大清沒有啥差別。正規戰打不[
閱讀全文]
科大其實更像CMU。
科大可沒有照顧安徽地方院校轉學生的責任。當初有動議合並幾個學校來加強科大的工科和文科,科大都是不屑一顧的。
然而科大糾集了那麽多精英少年班啥的,最終還是衰落了。UCB使勁的摻水,還是火熱得不行。為啥?
地點,地點,地點。
質量,名頭,都不如地點。
[
閱讀全文]
尤其由大量低爬學校轉來的。
人生難免計劃趕不上變化,所以有些意外也是在所難免的。招生轉學生也是在所難免的。給與努力的人第二次機會也是理所應當的。
然而,意外太多,就不是意外,而是另一套程序了。而兩套程序的存在,其公平性和可比性就難免令人質疑。
學校的資源是有限的。轉學生很多,自然會擠占正招生的名額。
如果很多學生不足以達到正招要[
閱讀全文]
每年三四千億的逆差,外界說不清多少的盜版。怎麽可能就當沒事呢,以為都是中國人民嗎?
這就好比到餐館去白吃白拿,一回兩回就算了。天天去頓頓去,還指望老板不采取點措施?還指望這頓付點錢,下麵接著白吃白喝?更別說來兩句下回給,記賬上之類的,就以為可以繼續混吃混喝。這得多麽無感才行。
就算老板一時頭昏讓你糊弄過去了。你下次不去白吃了,以前[
閱讀全文]
美國貿易反擊戰全麵拉開,北京方麵在陣地戰方麵基本無牌可打。隻能把希望寄托在遊擊戰上。比如派出翻牆大愛國工的宣傳美國堅持不住的三大理由:一,美國資本家很貪婪,不會因為貿易戰而放棄中國市場。二,美國生產者尤其農民不會忍受貿易戰並具備巨大政治影響力。三,美國消費者都嬌嫩無比,不能忍受貿易戰帶來了物價上漲。這些反過來也說明北京方麵的最大期[
閱讀全文]
當年冷戰搞了四十五年才見分曉。冷戰的主體其實就是經濟戰,製度戰。當初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也是世界占近一半地盤的。勢頭比現在的中共的孤家寡人要大得多得多。但是也不等於說新冷戰就能三兩天就見高低。搞個幾年十幾年也是可能的。畢竟中共至少三十年來就不斷地貿易戰侵蝕歐美壯大自己。攢下了一些本錢。
最主要的是,中共吸取了蘇共的教訓,知道自己的製[
閱讀全文]
父母要孩子感恩,和孩子不知感恩,在道德層麵是一樣的齷蹉。
感謝父母是最次要的,感謝上天才是最主要的。
上天是什麽?就是一切在你努力之上,掌控之外的某種力量。而且這種力量是決定性的。你的一切努力謀劃都是在這個力量畫成的框框裏折騰。
不感恩,以為自己是主宰一切成功之源的。不是狂妄,就是抱怨。總是處於一種浮躁急躁的狀態。成為外向破壞者[
閱讀全文]
大農村的生活單調,大都市的生活難道不單調?上網打遊戲的宅男曬化妝的宅女哪得多?
都說都市是鋼筋水泥的人情冷漠的森林。人們整日奔波,一樣的虛度時光,還真不如河邊釣魚。
所以,都市不都市不是關鍵,關鍵是所謂的燦爛的生活。或者說喜新厭舊的生活。或者說每天都有驚喜的生活。
要做到這一點,其實有兩個方向。一個是不斷變化的層次,一個是不斷變[
閱讀全文]
準備電腦創業的。目標綜合名校,電腦專業差不多就行,隻上到學士。目標資本聚集區。電腦不需要學太深,但是眼界要寬,人要活範機靈。
準備電腦研究的。目標專業名校,準備上到博士。要真的熱愛電腦而不是隻是看到熱錢,而且要比較擅長電腦,能夠很快跨越會點電腦語言就不得了的階段。目標,大公司大學校。
準備電腦養家的。目標專業還可以的普通正規學校,[
閱讀全文]
課本知識這種按部就班條條框框的東東,隻要不是爛校有嚴重幹擾,老師連照本宣科都不會,就差不了哪去。學好學壞全看學生自己的悟性和性格。什麽IB,AP,大學課程,差不多也就那麽回事。多點少點說明不了什麽,名大學也最多拿這個當個外圍賽的剔除標準。最後能不能脫穎而出,能不能影響一生,關鍵還是在EC,在暑假,在學校之外之上。
主要看個人的造化規劃。學[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