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摩洛哥故事1:名不符實卡薩布蘭卡》

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和主要港口,也是商業和金融中心,但非首都。它正式的原名應該叫“達爾北達”(DarelBeida),而“卡薩布蘭卡”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統治期間用的名,不過摩洛哥獨立後已經恢複了原名“達爾北達”。但是美國電影《卡薩布蘭卡》讓這座白色之城聞名世界,名聲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新聊齋:在巴黎,有人這樣沾花惹草》西番法格裏西國,京城扒籬。東南隅小站傲死脫理智(Paris-Austerlitz),客稀廳小。候車。老少兩女至,數尺之對。聊,米國母女。女有年不惑,碩大,坦胸及乳,狀風流。白膚泛紅多斑,徐娘矣。未幾,黑男瞬息突至,高壯黝黑,似而立之年。直狎近女,猶如天降。女頰微紅,唯未猥相從。英格裏西細語綿綿。男嘁嘁褻之,女咯咯昧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2-12-06 06:14:50)

《我也去了摩洛哥》 我去摩洛哥,離不開風壇先行者的“啟蒙”。 2006年秋,我在伊斯坦布爾的Sirkeci火車站等火車去保加利亞。那是《東方快車上的謀殺案》裏寫到過的車站,所以我特意早去了,想順便看看。結果遇到三個“白色”的年輕人也來得早,閑聊中知道他們是摩洛哥(Morocco)人,當時心中有點驚訝。原以為摩洛哥是個黑人國家,其實不是。摩洛哥我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2-03-01 08:06:08)

《我的黎巴嫩女房東》
遙想當年: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崢嶸歲月,壯誌未酬。
2011年風壇出現過幾篇中東旅遊的文章,也提到過阿拉伯女人的風情。當時我就想寫一寫我在美國認識的那個阿拉伯女人,但起了個頭就猶豫了,不好寫。
最近整理老照片,翻到幾張奇怪的3X4小照(見下圖)。照片上沒山沒水,沒景沒人,居然還一直保留著。仔細一看,不由得一陣激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2-02-17 14:19:36)

好友郵來“六尺巷”的照片和簡要說明,並分享其感受。我代為ZT於此,與大家分享:
據安徽《桐城縣誌》記載,清代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家人與鄰居為了圍牆發生了爭執。家人飛書京城,要張英用權勢擺平吳家。張英回了一首詩:
千裏修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見書,主動退讓了三尺。而鄰居吳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2-02-08 23:53:57)


《尋找老上海》說起來我是個上海人:上海出生,上海長大,直到18歲去北京讀書。可是在大學裏,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們說我“不像”上海人,還說那是對上海人的“最高評價”。當時隻覺得是好話,沒多想。後來在北京讀書,在北京工作,在北京娶親,在北京安家,最後從北京出國。長時間聽北京腔,說北京話,“兒化”音多了,“阿拉”腔少了,後來想說幾句上海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好友傳來文字遊戲謎語:圖中方塊每個代表和隱含一成語。看看你能猜出多少?網友周末好玩。周末愉快!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2-01-03 07:19:59)

《風壇迎新,群英薈萃》
辭舊迎新開步走,一二三四五六七。
各路大俠聚一堂,風壇要擺大宴席。1舊年壇裏好事多,心花怒放數太醫。
深宮後院都傳遍,德子扶出太後西。3滿壇文武排排站,呼天喊地行大禮。
長炮短槍加背包,皇上一聲愛卿起。1上前一步是壇主,城頭高掛大王旗。
兩位副將身邊站,一攬壇下軍容齊。
年複一年風水轉,流水年華入深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2-01-01 09:09:20)

那天出門去走步。
想到舊歲將去,新年又來,很想留下點文字,抒發一下感慨。
無奈去年還有《紅塵白雲》和《虎迎兔》,這次卻是搜腸刮肚,空空如也。
真是老咯。
昨天新年之夜,零點將近,紐約大蘋果快要落下,忽然看到了下麵那段詞,那首曲。
一口氣連聽近十遍,非常喜歡,結果忘記了電視機的存在。
不疾,不緩,深情,婉約。
瀟灑卻有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旅遊“性”趣:遭遇性工作者》

性和情,如同生與死,都是人文藝術的永恒主題。世界各地現實生活中的性行業和性交易的種種,也是我旅遊的一大好奇和“性”趣所在。讀來或聽來的不算數。我自己親身“遭遇”和“見證”過的,大概有如下幾種。
第一種是阿姆斯特丹紅燈區的“櫥窗另售”式。這大概是世界上最大名鼎鼎的性交易方式了。我去了,我看了。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