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佛說諸道品,總集三十七,道同隨機異,或是淺深別
 佛說道諦,總是說八正道支。但散在各處經中,「佛說」的修道項目,更有種種「道品」。道品,是道類,是將修道的項目,組成一類一類的。經中將道品,「總集」為「三十七」道品,分七大類:一、四念處;二、四正勤;三、四神足;四、五根;五、五力;六、七覺支;七、八正道支。這七大類──三十七類,為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通論解脫道,經於種熟脫,修證有遲速,非由利鈍別
 能證這四諦與緣起法的聖者,想簡略的敘述一下。首先,不問聲聞,緣覺,菩薩,「通」泛的「論」起來,每一聖者,在「解脫道」的修行中,都是「經」曆了「種熟脫」三階段的。一、初聽佛法,生起厭離心,從此種下了解脫的善根,如種下種子一樣。如沒有出離心種,怎麽聽法修行,都是不會解脫的。二、以後,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三名阿那含,離欲不複還
 再進一步,是「三」果,「名」叫「阿那含」。阿那含是梵語,譯義為『不來』或『不還』。就是說:阿那含果死後,「離欲」界而上生色界,或者無色界,一定就在那邊入涅盤,再「不複還」來生欲界了。這或是由二果而進修,在這生中證不還果;或是返來人間,隻剩這一往天上的生死了。從斷煩惱來說:欲界的修道所斷惑,到此已斷盡了,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名斯陀含,進薄修斷惑
  說明從初果而二果,三果,四果,就要說到斷惑。但這有一番特殊意義,與初果的斷惑不同,應該加以解說。先說一譬喻:如一棵大樹,把他連根拔起,那他是死定了。然而,在三日,五日,或者半月,一月間,他可能還會發芽開花。過了相當時期,才完全枯黃死去。這應該知道:使大樹繼續不斷生活下去的,是根,是根吸收水分、養料的力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見此正法者,初名須陀洹,三結斷無餘,無量生死息
再來敘述聖者證入的次第。聲聞乘的修行者,證入聖果,一向分為四級,先說初果。
   觀緣起法無常無我而契入緣起空寂性的,就是體「見正法」,也叫做『入法界』。「初」入正法的聖者,「名須陀洹」果。須陀洹,是梵語,譯義為『預流』或『入流』。修行到此,契入了法性流,也就參預了聖者的流類。須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斷惑究竟者,名曰阿羅漢:畢故不造新,生死更無緣
體見正法而斷了見惑的聖者,知見是絕對的正確了。但在一切境界上,愛染的力量還很強。所以可能進修停頓,或者再生人天,忘失本來。不過修惑是自然萎縮(如拔了根,樹皮會乾枯一樣),聖道的潛力一定會現起,一定會再向前進的。在這再進修中,無論是行住坐臥,衣食語默,毀譽得失,衰老病患,待人接物,在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八德是做人的基礎——宣化上人
 (一)孝:就是孝順。孝順父母,這是為人子女的本份,孝順就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二)悌:就是悌敬,悌敬兄長。這是作弟弟的本份,悌敬是報兄長的恩。  
(三)忠:就是盡忠。盡忠國家,這是作國民的責任,盡忠是報國家的恩。  
(四)信:就是信用,信用朋友,對朋友言而有信,行必篤敬,不可失信用。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佛教誠信觀(作者:能利)
2009年12月24日《正信》
“信”,即人言也,《說文》曰:“信,誠也。”即人言必誠也,就是說人的言論應當是誠實的。但現在,如果是人的言論,你信不信呢?可能每個人有不同的答案。我們一般人理智的觀點:要觀察一下說話為何人、他(她)又說的是何種類的話,分析後才能得出結論。其實這樣“理智”的回答,仔細體會一下,它還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不要隨便說不吉利的話
人的嘴巴很利害的,身口意三惡業中的口業,占了三惡業的三分之一,人隻要不亂說話不亂吃東西,就成就了三分之一的菩提道業。
像我小時候在農村耳聞目見過很多怪事,鄰居的誰誰剛和老公吵完架,說了一句:「氣得我真想上吊死算了」結果她晚上就上吊死了。誰誰則說過:「氣得我真喝農藥死算了!」結果她第二天就喝農藥死了,還有跳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請問炒股票是善業還是惡業?
2009年12月21日佛教在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我不懂股票,如果是屬於賭博性質,學佛人不應該做;如果是屬於儲蓄,這是可以的。儲蓄,沒有過失;賭博,決定有過失,增長貪心。真正學佛人不要存錢,存錢是錯誤的。世間許多苦難人缺錢,你有多餘把它存起來,不去幫助他們,這個不應該。佛教導我們,肯幫助別人才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96]
[97]
[98]
[99]
[10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