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小傘的蒲公英

我是一粒蒲公英的種子,撐著小傘走南闖北。如今降落在多倫多這快沃土,我願把我在這裏生活的甜酸苦辣講給大家聽。希望你們喜歡我的故事。
個人資料
黑眼睛的蘇珊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8-08-17 11:05:04)
我身邊的白求恩人人都知道加拿大有一個叫做白求恩的醫生,他為了中國的抗日戰爭,不遠萬裏來到中國,救治了許多人,最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位於多倫多北部250公裏的白求恩故居現在成了熱門旅遊景點。是大多數到訪多倫多的中國人的必遊之地。我雖然不是基督徒,但是有時會去教會,喜歡那裏寧靜祥和的氣氛;喜歡基督徒溫暖的笑容;喜歡讚美詩那優美的旋律。在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遠方未必有詩—在多倫多打拚的中國移民 高曉鬆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這句時髦話激勵了多少人奔赴遠方。但是他沒有說,怎樣在遠方找到詩。相比之下,我更喜歡詩人汪國真的詩句: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隻顧風雨兼程 有多少人,隻想到了遠方的詩,卻沒有想到遠方有風雨有泥濘。 2006年8月6日下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8)
(2018-08-06 12:13:10)

有些人喜歡在一個地方安安穩穩地度過一生,而有些人卻喜歡去體驗世界上不同的風景。為了夢中的橄欖樹,三毛流浪到西班牙;為了詩和遠方,高曉鬆的母親在70歲的高齡還滿世界跑。 也許是我一出生就跟著在鐵路單位工作的父親不停地搬遷,所以骨子裏也是喜歡體驗新環境的。如果說旅遊是體驗新環境的一種方法,那麽移居不同的地方則是把自己連根拔起,移種在完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下南洋闖北美,我的詩與遠方(7) 16.OCanada,令人驚豔的第一瞥 在多倫多清爽、舒適、明媚、迷人的仲夏日,我坐在繁華似錦的自家花園裏,眼前花兒嬌豔,彩蝶翩翩,鳥兒歡歌,微風拂麵,周圍的一切都是這樣美好愜意,不由得回想起21年前的7月1日我登陸多倫多時的情景。 多倫多夜景(圖片來自網絡) 1997年7月1日傍晚7點多的時候,我登陸多倫多。當辦完入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8)
下南洋闖北美,我的詩與遠方(6)13.在日本小鬆公司亞洲總部工作的日子裏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企業文化。窺視企業文化的一個窗口就是看它的辦公室,特別是老板的辦公室。因為我曾在中國、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的公司工作過,並且參觀過美國Google公司,所以我可以談談自己的觀感。我工作過的新加坡自動化應用中心是一間百十人的公司。公司老板和項目經理都有自己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下南洋闖北美,我的詩與遠方(5)11.組屋區的人間煙火特別喜歡丹麥著名女作家凱倫-白烈森(筆名IsakDinesen)寫的名著《走出非洲》。她以細膩優美的筆觸描寫了她在非洲肯尼亞經營咖啡種植園時經曆的人和事。那些描寫之所以如此生動、引入入勝,除了作者的文學素養,最重要的是她描寫的都是她的親身經曆。這與蜻蜓點水似的遊記是大不相同的。同名電影裏由斯特裏普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下南洋闖北美,我的詩與遠方(4)8、GillmanHeights的中國專家們中國政府與新加坡政府協議派往新加坡工作的中國專家都住在GillmanHeights的高檔公寓裏。我家房子是位於六樓的三室兩廳,還有一個傭人間。比起我在清華東南小區的房子好得太多了,也比大多數新加坡人住的政府組屋好太多。我去之前,已經有不少專家的配偶以dependentpass(依附簽證)陪專家住在那裏。這是新加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下南洋闖北美,我的詩與遠方(3)7.跳進商海特別喜歡電視連續劇《蹉跎歲月》的主題曲--《一支難忘的歌》。那支深情的歌兒唱出了人生長河中難以忘懷的時光。在多倫多的家附近,有一條小河,我每天牽著狗兒在河邊散步,會看見各種植物、動物。看到森林、濕地、野花、野草隨著季節變幻出迷人的色彩;看到鹿兒、鳥兒、野兔、野鴨、大雁、浣熊、河狸和洄遊的三文魚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4.對金錢的新感覺 未出國時,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個窮人。因為那時大家掙的錢都差不多。那時萬元戶就是富人了。我由於出版了幾本書,得到不少稿費,再加上四處講課,其時外單位請我講課,一個小時15塊錢;在中央電視台講課,一集100元,覺得很多了。這些錢積累起來有兩三萬。出國時換成美金。那時兌換美元隻能在黑市,而兌換率是1美元兌換8.3人民幣(好像是最高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1.新加坡找工作 離開新加坡21年了。現在閑下來了,時時會想起過去的點點滴滴。想起自己在90年代初趁著出國闖蕩的大潮在新加坡摸爬滾打的7年時光。有苦、有甜、有心酸、有愉悅。雖然詩意不多,也不算是太遠的遠方,但是那些日子裏經曆的人和事依然像一粒粒珍珠在記憶中不時閃現。我想用時光的絲線將它們串起來,那將是我們第二代下南洋的中國人的一段曆史中的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