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博文


靖江王陵墓知道在桂林堯山腳下有一靖江王陵墓古跡,但從未有機會拜訪過。不知道現在是否整修過?但在70多年前,當首批美國天主教傳教士將教區拓展到桂林後,他們就曾拜訪這一古跡。從其留下的幾張照片看,當時進入陵墓的神道兩旁,尚留有巨大的神像群。不知現在這些神像是否還在?如果有網友了解這些,或可將現在靖江王陵墓的相關照片接上這裏,就可以將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傳教士與廣西有較深的關係。換言之,傳教士對廣西這塊土地情有獨鍾。蓋因廣西是以披著基督教外衣的拜上帝會發動太平天國起義的發源地,這讓以傳播福音教化民眾為己任的傳教士們視之為開拓其教區的樂土。早在清朝鹹豐年間,天主教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ForeignMissionsSocietyofParis)神父馬賴(AugusteChapdelaine,1814-1856,又名馬奧斯多),從貴州安龍潛到廣西西林縣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6-27 06:51:37)

漢語拚音與韋氏拚音
在閱讀西方人寫的有關中國的著作或相關文獻與報導時,我們總會發現,他們對中國人名或地名的寫法,與我們現在通用的漢語拚音有區別。如果對這些寫法不懂,就不容易弄清楚這些人名和地名,有時甚至會張冠李戴,鬧出笑話來。實際上,這種對中國人名和地名的拚法,叫做威妥瑪拚音或韋式拚音。韋氏拚音是由英國人威妥瑪(1818~1895)創造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廣斌兄這篇文章是應景之作,但也反映出了當前海外華人社區的一些狀況。如何有人恰好也在海外華人社區做些社區工作,或許會有些同感。故將其轉貼於此。】
又見歡聲笑語時劉廣斌
在我看來,布裏斯班的黃金季節是冬季:這裏的冬天永遠不會太冷,依舊是滿天鳥語,一地花香,卻又沒有了其他季節的潮濕,沉悶。在這清爽宜人的季節裏,新朋舊友又相聚在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6-24 05:36:21)


今年是澳洲與中國建交三十五周年。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十年一大慶,五年一小慶,這三十五周年,自然也要慶一慶,尤其是這澳洲的華人社區,受惠於這澳中關係的大力發展,無論是移民來此還是做生意的,都得益於這兩國之間交往的加強,也就跟風舉行若幹慶典活動。說到澳中關係,首先要提到的一個人就是惠特拉姆(GoughWhitlam)-1970年代初的澳洲工黨領袖,1972-1975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5-26 05:49:41)

一、淞滬會戰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四日(即1937年8月4日),我奉委員長電召飛抵南京,委我任副參謀總長職。當時情形日日緊急,日本在河北、綏遠、平津一帶挑釁不已。我最高當局知日為貫徹其大陸政策,必不會停止侵華之行動,乃於南京召集全國將領開會,表示決心抗戰。各將領歸去後,秣馬厲兵,動員調遣,待命抗敵。八月九日,敵武裝官兵侵入上海虹橋機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人物介紹(乙)統一廣西、建設廣西大半是廣西幹部,到了十九年以後,打退了敵人,重新建設廣西,總感到人才缺乏,於是設法羅致外省人才,但此時廣西很窮困,待遇很低,用小洋做通貨,在中央服務的到廣西來,隻剩一半薪俸,隻有若幹誌同道合不計較待遇高低的才智之士才肯來與我們同艱苦,那時我們的口號是:「建設廣西,複興中國。」我們的目標不僅在廣西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前言辛亥年武昌義旗一舉,湖南廣西等省率先響應,追溯廣西革命淵源,首應提及張鳴岐。張氏出身岑春煊幕府,於光緒末年出任廣西巡撫。張氏雖忠於清廷,但以革新自命,頗有作為,延攬了不少人才到廣西來。宣統二年張氏署兩廣總督,有些人便離開了廣西,但新巡撫沈秉堃及藩台王芝祥仍能用新人行新政,影響廣西極大。像留日士官學生蔡鍔(鬆坡)、蔣尊簋(伯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中國書畫藝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每一個龍的傳人和熱愛中華文化的人士都非常的喜愛,並有許多人願意投身於弘揚這一文化傳統的行列。但因為諸多的原因,許多人未能進入專門的學校深造而轉為自學,但自學中國書畫藝術是有較大的難度的。其中之一是用以輔導學習的書籍中多依技法類為主,且多隻講一家技法,而專業資料性的書籍就太少了,這對於現今的人們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海鷗
黑白長腳沙鷗
沙灘磯鷂
鵴鳥
紅頂水雞
鴛鴦

野鴨1
野鴨2
棕頭野鴨
天鵝
黑天鵝

鷺鷥(白鷺)
鵜鶘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61]
[162]
[163]
[164]
[16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