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早年海外華人對於大陸和大陸人隻有鄙視和輕蔑,經濟方麵的提前起飛,西式的教 育和所在國二等三等公民身份使得其在大陸人麵前挾洋自重,香港人一度認為亞洲 人中日本人第一香港人第二優秀,每每以阿燦表叔表姐嘲諷大陸人。

大陸經過兩代人的積累和工業轉型以及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騰飛,使得海外華人目 前對於中國大陸的態度逐漸轉變為恐懼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通常而言,越早出國的越少回國的,越是從小地方出來的,對於國內的看法越負麵, 同時,滯留在海外的國人們對於中國的發展也有著一種複雜的感情:

一方麵,他們普遍希望中國早日富強,這樣他們在海外的社會地位會因此提高,在 就業升職加薪等方麵會有更公正的待遇。

另一方麵,他們也不希望中國發展得過快,以至很快趕上並超過所在國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剛剛回國在上海南京路上的金門大酒店住兩個星期。第一天下出租車,行李生搶著 幫我拎行李,盡管我一再聲明隨身隻是一個小行李箱。到了客房,付給他5元小費。 等到臨走那一天,行李生還是熱情地幫我把行李從大堂拎到街道上,我告訴他直接 給我就好,他卻殷勤地將行李直接拉去街道上排隊的出租車中的一輛,告訴司機載 我去浦東機場,我沒有多想,依然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東莞一個行政鎮,年產值等同於內地一個中等城市,整潔寬敞的林蔭大道,到處都 是嶄新的私家車,沒有摩托很少自行車,鎮裏的出租車絲毫不亞於省會裏的出租車, 鎮內通行的巴士比北京上海的巴士還高檔,除了全球定位係統和電視,外形甚至媲 美新加坡的旅行大巴,有大量的港台外籍人士在此就業定居,可以品嚐全國各地風 味的餐館,還有台灣的檳榔店和馬來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7-11-13 03:47:59)

自國門洞開西風東漸,似乎一夜之間什麽都是西人的好,從服飾,文化乃至飲食, 藝術。漸漸地,除了穿洋服看喝洋酒,學洋文交洋友,連名字都洋化了,而且拚讀 還得按洋人的規矩才行。交際應酬彼此互贈名片一看,這位是約翰_牛,那位是彼得 _馬,牛頭對馬麵,黃土對高坡,但還是要稱呼對方的洋名,而不是馬先生,牛師傅, 久而久之,反而不習慣稱呼對方的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07-11-13 03:43:42)

去香港出差,會後與同事一起逛彌敦道。路過一家SASA店,順便進去購物。

同事一口氣買了十來瓶迷你型香水,打算帶回送人,我告訴一旁導購的年輕店員: “把所有的香水包裝起來。”

那個看起來不過20歲的男孩子問:“包在一個袋子裏嗎?”

“不,一樣包一袋。”我回答。

男孩子帶著香水走向櫃台,對櫃台裏的女孩子索要包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以前有個老笑話,想必大家都聽過:

某商店的老板告誡自己的店員:“當顧客所要購買的商品剛巧缺貨時候,要向他推 薦類似的商品。”店員記住。

某日,一位女士來到商店要求購買手紙,不巧手紙賣完了,店員彬彬有禮地說: “對不起,女士,我們的手紙剛好賣完了。不過,有上等的砂紙,您要嗎?”

國內發展很快,很多設施可以說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9-20 18:31:18)

我們那一代人當年受王朔小說的影響,幾乎都養成了拐著彎損人的習慣,或者說調侃。而調侃的對象往往是正麵人物或者是當權者,把其庸俗化負麵化,也就是用勞動人民喜聞樂見的語言予以醜化。

一次,我參與的某國家重點工程開工,領導的領導的領導就是人稱“電王”的當朝太子。由於那時其父在國人心目中形象不佳,所以愛屋及烏,年輕人們也就為其公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九十年代前期,當時的6*4影響還在,人們對於當時的黨政幹部的思想教育工作還是有抵觸情緒的。

我所在的處書記是軍隊轉業幹部,習慣了軍旅生涯的下級服從上次,全黨服從中央的工作作風,可是一旦到了地方特別是技術部門,就顯得無從下手了。

某次,書記來科裏走走,剛好看見我脖子上戴了一條海外親屬送的十字架項鏈,便關切地問:“蝸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9-19 03:26:41)

剛剛回國,在南京西路的金門酒店住了兩個星期,每天早上都是在酒店吃黃油麵包加火腿咖啡的免費早餐,中午在來福士廣場的公司裏和同事們一起吃盒飯。下了班後,就是自由活動時間了,興致勃勃去南京路步行街白相相。

一路上擺脫了幾個皮條客和要我幫忙買麵包的女孩子,看了看精品屋,粗品屋,深為那裏所出售的商品價格瞠目,比起發達國家新加坡的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