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嫋嫋

夢自蟬聲起,詩從歲月凝。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況周頤撰       不歸按:網上有簡體本《蕙風詞話》,文字錯缺至多,幾不可讀,取人文版《惠風詞話》正之。人文版無標題,疑標題乃唐圭璋《詞話叢編》本所加,故不之刪也。原書多古字,盡力複之。   ○詞非詩餘     沈約《宋書》曰:“吳歌雜曲,始皆徒歌。既而被之弦管。又有因弦管金石作歌以被之。”按前一法即虞廷依永之遺,後一法當起於週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孫逐明 原載:http://skychina.94wo.com/ 《新學院》在“關於新詩形式的網上論爭”中,重新又提倡在新詩寫作中運用平乒媛傘:廖摶晌剩?饈切率?問礁錈?囊簧?漚牽?br> 既然新詩寫作中需要運用平仄規律,那麽平仄係統的本質特征是什麽,這應當是我們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傳統聲律學音韻學對平仄係統的解釋有著嚴重的誤區,最大的弊病就是“望文生義”,其次就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孫逐明   原載:http://skychina.94wo.com/index.asp   按:這一組文章雖然是談漢語形式的,可以後會多方麵聯係到詩歌語言,所以也貼在這裏。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提高文學語言的表現力至關重要。至於如何提高,自然有很多途徑,其中,學習古典文學,借鑒西方文學,提煉民間口語,都是上好的法門。   語言是人類思維和交際的工具。古今中外的語言都受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5-14 20:42:45)
一 [原作]山中客子:《雨後山景》 憑欄窮目遠,天近一茫茫。雲浸峰顛沒,雨淫眾鳥惶。 霧凝山水秀,風濕草花香。且取通幽徑,長嘯自張狂。 [點評]“窮”有極致的意思,與“遠”字搭配不妥,但“窮目遠”改為“窮遠目”則通。“天近”,不如徑作天地,因為下麵一聯“雲”、“雨”、“鳥”都說“天”,“峰巔(原作“顛”字誤)說“地”,兩聯間正好有起、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5-14 18:47:31)
力求平易——在紀念五柳詩社成立二十周年大會上的即席演講(2004年10月24日,根據回憶整理)在五柳先生的故鄉有如此多的人熱愛詩詞,雖不奇怪,卻仍令我感動。祝賀的詩已印出,就在各位手中書上的第一頁,我就不念了。主持人孔祥金副社長要我再“吟誦大作”,副社長兼秘書長查筱英女士要我為到會的一百多位詩迷講上一課,我很惶恐。因為事先以為巢會長代表市詩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5-14 18:43:14)
這裏教寫舊體詩詞入門法,隻教寫成(格律學習),不教寫好(想寫好請參閱《向閑說詩》和《向閑講壇》)。我曾說學格律一個月就夠了,其實我看十日也夠。現在,我們來試著作一次“十日談”。我先占掉前十樓,回帖的請在十一樓後回帖。 第一日聲 漢字有聲調,是其一大特點。比如同一個音xiang,可以讀出香、祥、想、向來。格律詩詞正是根據這個特點,讓不同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5-05-10 10:23:12)
(明)楊臣錚蕭良友 序 蒙學之書甚多,龍文為其上佳者,龍文者何?良馬之名,見鞭影而奮蹄急奔,蕭氏撰此書乃欲供兒童速學之用,集人文、雅趣、逸事,讀來甚為有趣。蓋因此書龐雜,若無善注,無法窺其深處。今網絡有天台、柳五諸君,致力詩詞之道,欲將其整理為文本,其情可敬,某雖不才,亦當稍盡綿薄。呂平先生之注通俗易懂,昔乎不詳,出處不明處甚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詩壇舊頭領一員 托塔天王晁蓋種桃道人 種桃道人,道人身體胖大,不善飲,是梨園舊部,女弟十數。比興初創,各各具名帖謁之,擇留女子輩,教授格律,聞風來拜者多矣,實不為種桃,為著諸女弟爾。於是比興大盛。偶與寄客口角,則女弟蜂蔟,無人能抗行矣。比興者,網絡梁山也。雖有故鄉、菊寨、光明頂、三江油鋪,乃桃花山、二龍山、清風寨之屬,彼此聲氣相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4-26 11:40:12)
一、詞的特點 詞是一種抒情詩體,是配合音樂可以歌唱的樂府詩。它的嚴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種種特點,都是由音樂的要求而規定的。詞和詩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幾點: (1)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如《菩薩蠻》、《水調歌頭》、《沁園春》等,稱為詞調。詞調表明這首詞寫作時所依據的曲調樂譜,並不就是題目。各個詞調都是“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5-04-26 10:31:42)
卷 一                 一 東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沿對革,異對同。白叟對黃童。江風對海霧,牧子對漁翁。顏巷陋,阮途窮。冀北對遼東。池中濯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46]
[47]
[48]
[49]
[5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