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在山東省榮成市借讀的高中生晉齊(化名),日前寫了一封通“天”的信。當信從中南海批轉回來,原本“把自己的話說出來挺舒服的”他,卻覺得“給家裏惹了很大的麻煩”——“以前是1萬元,怎麽寫了封信,借讀費就變成了1.6萬元?”   晉齊的家人說,孩子目前隻能選擇從城市的學校中退出,回老家讀高中了。一次單純的直抒胸臆,讓一名進城的外地娃體會到現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來稿/四個人一起接受對華援助協會的邀請,曆盡艱辛來到美國,卻在最後將被“偉大領袖”破例接見的關鍵時刻,其中三個人(或兩人,另一人為陪襯)合謀將另一人陰踢出局──這種原以為隻有在好萊塢影片中才能看到的“陰謀與背叛”情節,卻發生在自詡為“正義良心”的自由民主人士身上,並且是以“上帝”的名義。 按常理而論,作為同一目標下的戰友,都是好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幾天來,餘傑、王怡、李柏光等人會見美國總統小什的國際性事件被炒得沸沸揚揚。其間也有不少的好心人居間勸說,質問我為什麽以局外人的身份與餘傑們過不去。其道理很簡單,任何一個占據了公共資源並且想在公共領域裏有所表現的人,不論他是官人還是民間的公共文化人,都必須能夠經受住公眾的質疑和批判,沒有任何人可以淩駕於公共法律之上為所欲為並且不被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BBC中文網報導/BBC委托進行的一項意見調查結果顯示,多數人認為中國將會在2026年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參加調查的人士還認為,中國的鄰國印度屆時將會排行在美國和日本之後,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隻有不到1%的接受調查人士認為,英國會在未來20年繼續領導世界經濟。 調查獲得的意見認為,印度的基本建設問題和資源缺乏問題不利於與中國競爭。 這項調查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美國之音記者雷祿斯北京報導/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中國總理溫家寶讚同她的看法,認為伊朗不應該擁有核武器。 德國總理默克爾到中國訪問,希望在反對伊朗發展其核能力項目方麵,與中國建立更大的共識。 星期一,默克爾在和中國總理溫家寶會談後,對記者發表了談話,顯示這位德國領導人取得了一些成果。這是默克爾去年當選總理後第一次訪問中國。 默克爾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亞洲時報□四化撰文/這也是很有戲劇張力的情節,現正在法國戛納(Cannes,港譯康城,台譯坎城)上演,主角是《頤和園》的導演婁燁。 放在他麵前是兩條路,一是不理電影局因技術理由擱置審查的決定,以個人身份繼續參與影展競賽,正如此次評審委員會主席,來自香港的王家衞所言:“電影無國界,我們的語言隻有電影。” 《頤和園》有主角參加1989年北京民運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多維社記者程西編譯報道/2006年5月20日14時,曆時12年多的三峽大壩終於提前一年完工。包括英國《泰晤士報》等在內的國外28家媒體、眾多國內媒體聚集三峽大壩,見證了這曆史的一刻,並發出有關報道。 付出的“犧牲”代價 據英國《泰晤士報》記者麥克·沙裏頓(MichaelSheridan)報道,當天,中國在完成三峽大壩全線建成的這中華文明二千年來最偉大的壯舉之際,向100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據美國之音報道,中國以保護環境為由,把一次性筷子等木製產品列入消費稅課稅範疇,中國出口日本的一次性筷子的價格也隨之大幅上漲。日本有關業界對此表示擔憂,但是仍然認為中國擁有其他國家不能取代的競爭優勢。有分析認為,日本產業的空洞化波及到一次性筷子產業,同時可能改變日本使用一次性筷子的生活習慣。 *市場占有率96%* 世界最大一次性筷子消費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多維社記者綜合報導/山西省大同市左雲縣張家場鄉新井煤礦,5月18日發生透水事故,當地安監部門說有5人被困。但山西省安監局20日認為,此次事故被困人數可能存在瞞報,實際可能有44名礦工被困井下。新華社在5月20日才發出有關消息。 路透社報導,山西的透水事故發生在18日晚間,約有101名礦工成功脫險。新華社20日才報道此事。新華社還說,警方已逮捕了九名礦方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前蘇聯慘遭摧毀的前車之鑒 近年來,美國出版的《勝利──美國政府瓦解前蘇聯的秘密戰略》一書,透露了美國政府曾采取“攻心為上”的軟戰爭戰略,成功地誘導了前蘇聯的製度解體。鑒於這一新披露的曆史教訓,我們應對前蘇聯社會劇變的原因重新進行了反思。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麵,美國政府和中央情報局都通過各種形式,積極介入了戈爾巴喬夫和葉立欽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96]
[97]
[98]
[99]
[10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