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號, 姐姐計劃帶著我們去她多倫多大學的實驗室參觀,然後再去多倫多博物館逛逛。 今天是周二,我以為去市區的火車會比較多,誰知過了9點,還是1個小時一趟。 姐姐開了輛雙開門的大眾甲殼蟲來接我們兩個,對我們兩個大高個來講,空間有點逼仄。 不過這回我們可以進到候車室等車,不必在外麵日曬。
等我們到了UNION STATION的時候,已經11點多了。 我告訴姐姐想找個咖啡店買杯正經的咖啡。 她便把我領到了一個車站出口附近的一家咖啡店,名字叫% ARABIC。 看起來頗為高檔。 姐姐說,這時一家網紅咖啡店,上下班高峰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排隊的長龍。 我進去一看,除了裝修類似蘋果專賣店的風格,咖啡機和相關設備與墨爾本呢的普通咖啡店無異。 MENU上, 現在隻記得有西班牙拿鐵,京都拿鐵,卡布和EXPRESSO這幾個選擇。 我和老二都點了一份京都拿鐵,姐姐點了一份EXPRESSO,口味確實地道,奶咖濃鬱,底下的咖啡微苦香醇,算的上我此次美加行中喝過的最滿意的咖啡了。我記住了這個店名,第二天在一家購物中心裏又看到了這家店,毫不猶豫的進去消費了。
姐姐領著我們在樓群裏穿梭,不必受日曬之苦,很快就到了多大。 她的實驗室位於一棟有年頭的建築裏的第三層。 當天整好她的一個博士生在那裏做實驗。 她在火車上告訴我們說,這位女博士生是她最好的學生,已經發表了很多研究成果,獲得了不少獎項和研究資助,已經成為她在多大研究工作的左膀右臂。 我們到了實驗室,空間不大,堆滿了儀器和實驗器材。見到年輕的女博士,其貌不揚,而且有點害羞,一旦介紹起來研究內容,就馬上變得侃侃而談,自信滿滿,可謂深藏不漏。 姐姐的核心研究領域是關於細胞在人體骨頭中如何運動和發展,尤其是癌細胞骨轉移後的活動模式,這項研究對於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發生骨轉移後的治療,具有重大的臨床意義。女博士還讓我們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在他們設定的路徑盤上活動的景象,每一個細胞都可以在他們的指揮下向不同的方向運動,實在是太神奇了。 老二和女博士全程英文溝通,問了幾個問題, 女博士和姐姐分別做了詳細的解答,他們的談話對於我的那點英語來講,頗為深奧,我隻能從心理更加敬佩姐姐和女博士這樣的科學家, 他們不畏枯燥,失敗甚至清貧, 日複一日的在這方寸之大的實驗室勤於耕耘,如果不是熱愛,是絕對堅持不下來的。 他們的熱愛造福著人類,善莫大焉。
離開實驗室,我們走不遠就進入了多倫多博物館。 門口有體型碩大的保安,檢查每個遊客的背包,十分嚴格。 多倫多博物館的展品不少,但精品不多。很多展品密集地集中在一起,有些擁擠,無法一一認真觀賞。體驗比世界一流博物館,要差強人意。 唯一印象深刻的是一座中式墳塋,一讀介紹,竟然是明末清初的將領祖大壽的墳墓。 此人曆史名聲不佳,雖然曾和袁崇煥一起在遼東抗清,但後來還是投降了清軍,乾隆時被寫入貳臣傳。 我在山海關也看到過有關他的一些遺跡,誰想他的整座墳墓被連鍋端到了萬裏之外的多倫多,地下有知,他該作何感想?我們上到二樓的羅馬館,兒子來了興趣,他一直對拜占庭帝國的曆史有強烈的興趣,閱讀過大量的曆史著作,還和同是曆史愛好者的朋友一起做起了曆史博客和YOTUBE視頻。 兒子在展館裏給我和姐姐做起了講解,滔滔不絕地講述了半個小時,我和姐姐後來都站不住了,不得不找個長椅做下歇腳。 在四樓,多倫多博物館舉辦了一個奧斯維辛的專題展覽,我和姐姐都不想去看,但老二比較感興趣,自己要去看下,我和姐姐就在外麵的沙發坐下來等他。 我們兩個人都覺得那段曆史過於悲慘,對於我們這個歲數的人,還是盡量少看負麵的東西,不利於身心健康。 姐姐還跟我說起了她的研究經曆。她說她自認為不是天資聰慧之人,當初能考上北大也有父母親在北大工作的原因,大學裏的考試成績也不算是出類拔萃。但她是一個興趣廣泛,涉獵麵很廣的人,對於任何新鮮事物都抱有強烈的興趣。 正是因為這個性格,她可以在學習和研究中借鑒其它領域的經驗,獨辟蹊徑,進行開創性的研究。骨細胞的動力研究也是她首創,所以她才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先鋒科學家。她在斯坦福的博士導師在她之前從未招過女學生,自她以後,才開始帶了很多女博士。她認為導師對她的欣賞正是來自於她的獨創性。 我大為讚同。我們的人生,不應被統一地規劃,當上下而求索,努力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為人父母,切忌去強行規劃子女的人生,我們可以給他們提供盡可能好的平台,幫助他們去更好的探索和發現自己生活的目標和意義。
老二出來後,我們回到了昨天的的長廊建築。姐姐帶我們去了一家意大利餐館。 她說這是她經常和學生,同事聚餐的地方。這裏的餐食口味地道正宗,尤其是現烤的PIZZA,簡直是美味無比。 姐姐還和我一起喝了啤酒,我們把酒言歡,好不暢快。
吃完飯,我們去趕火車。好像由於事故,火車晚點。車站裏擠滿了人群,姐姐和很多乘客都去找車站工作人員詢問,結果越問越亂,到最後工作人員都不知道如何應付,隻好跑掉了。 我們隻能不停地看著屏幕等待通知了。 還好,一會兒屏幕顯示我們的火車20分鍾後出發,我們順著人流走了很遠才到了站台。很快車裏就坐滿了,但還好沒有站著的乘客,比墨爾本上下班高峰火車裏擠滿的人群相比,要鬆快多了。 車上,我們聊起來了奧斯維辛專題展覽。我和姐姐都認為在目前敏感的時候推出這個主題展覽,是否有刻意之嫌?但兒子不以為然。 他認為這個展覽的教育目的是為所有過去和現在遭受不幸的民族發聲,而不是為某個特定的民族張目。 我和姐姐跟他辯論了一番,試圖說明曆史上的受害者不能倚仗所謂的道德高地而掩蓋其如今成為加害者的暴行。 兒子堅持己見,我們誰也說服不了誰。 不過我很喜歡兒子的辯論精神,他在組織論據方麵還是有些獨特的見解的,讓我刮目相看。也許真理隻有越辯才越明。
待續。。。
2025闔家旅美記之十三
奔特累 (2025-10-01 21:08:34) 評論 (1)8月12號, 姐姐計劃帶著我們去她多倫多大學的實驗室參觀,然後再去多倫多博物館逛逛。 今天是周二,我以為去市區的火車會比較多,誰知過了9點,還是1個小時一趟。 姐姐開了輛雙開門的大眾甲殼蟲來接我們兩個,對我們兩個大高個來講,空間有點逼仄。 不過這回我們可以進到候車室等車,不必在外麵日曬。
等我們到了UNION STATION的時候,已經11點多了。 我告訴姐姐想找個咖啡店買杯正經的咖啡。 她便把我領到了一個車站出口附近的一家咖啡店,名字叫% ARABIC。 看起來頗為高檔。 姐姐說,這時一家網紅咖啡店,上下班高峰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排隊的長龍。 我進去一看,除了裝修類似蘋果專賣店的風格,咖啡機和相關設備與墨爾本呢的普通咖啡店無異。 MENU上, 現在隻記得有西班牙拿鐵,京都拿鐵,卡布和EXPRESSO這幾個選擇。 我和老二都點了一份京都拿鐵,姐姐點了一份EXPRESSO,口味確實地道,奶咖濃鬱,底下的咖啡微苦香醇,算的上我此次美加行中喝過的最滿意的咖啡了。我記住了這個店名,第二天在一家購物中心裏又看到了這家店,毫不猶豫的進去消費了。
姐姐領著我們在樓群裏穿梭,不必受日曬之苦,很快就到了多大。 她的實驗室位於一棟有年頭的建築裏的第三層。 當天整好她的一個博士生在那裏做實驗。 她在火車上告訴我們說,這位女博士生是她最好的學生,已經發表了很多研究成果,獲得了不少獎項和研究資助,已經成為她在多大研究工作的左膀右臂。 我們到了實驗室,空間不大,堆滿了儀器和實驗器材。見到年輕的女博士,其貌不揚,而且有點害羞,一旦介紹起來研究內容,就馬上變得侃侃而談,自信滿滿,可謂深藏不漏。 姐姐的核心研究領域是關於細胞在人體骨頭中如何運動和發展,尤其是癌細胞骨轉移後的活動模式,這項研究對於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發生骨轉移後的治療,具有重大的臨床意義。女博士還讓我們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在他們設定的路徑盤上活動的景象,每一個細胞都可以在他們的指揮下向不同的方向運動,實在是太神奇了。 老二和女博士全程英文溝通,問了幾個問題, 女博士和姐姐分別做了詳細的解答,他們的談話對於我的那點英語來講,頗為深奧,我隻能從心理更加敬佩姐姐和女博士這樣的科學家, 他們不畏枯燥,失敗甚至清貧, 日複一日的在這方寸之大的實驗室勤於耕耘,如果不是熱愛,是絕對堅持不下來的。 他們的熱愛造福著人類,善莫大焉。
離開實驗室,我們走不遠就進入了多倫多博物館。 門口有體型碩大的保安,檢查每個遊客的背包,十分嚴格。 多倫多博物館的展品不少,但精品不多。很多展品密集地集中在一起,有些擁擠,無法一一認真觀賞。體驗比世界一流博物館,要差強人意。 唯一印象深刻的是一座中式墳塋,一讀介紹,竟然是明末清初的將領祖大壽的墳墓。 此人曆史名聲不佳,雖然曾和袁崇煥一起在遼東抗清,但後來還是投降了清軍,乾隆時被寫入貳臣傳。 我在山海關也看到過有關他的一些遺跡,誰想他的整座墳墓被連鍋端到了萬裏之外的多倫多,地下有知,他該作何感想?我們上到二樓的羅馬館,兒子來了興趣,他一直對拜占庭帝國的曆史有強烈的興趣,閱讀過大量的曆史著作,還和同是曆史愛好者的朋友一起做起了曆史博客和YOTUBE視頻。 兒子在展館裏給我和姐姐做起了講解,滔滔不絕地講述了半個小時,我和姐姐後來都站不住了,不得不找個長椅做下歇腳。 在四樓,多倫多博物館舉辦了一個奧斯維辛的專題展覽,我和姐姐都不想去看,但老二比較感興趣,自己要去看下,我和姐姐就在外麵的沙發坐下來等他。 我們兩個人都覺得那段曆史過於悲慘,對於我們這個歲數的人,還是盡量少看負麵的東西,不利於身心健康。 姐姐還跟我說起了她的研究經曆。她說她自認為不是天資聰慧之人,當初能考上北大也有父母親在北大工作的原因,大學裏的考試成績也不算是出類拔萃。但她是一個興趣廣泛,涉獵麵很廣的人,對於任何新鮮事物都抱有強烈的興趣。 正是因為這個性格,她可以在學習和研究中借鑒其它領域的經驗,獨辟蹊徑,進行開創性的研究。骨細胞的動力研究也是她首創,所以她才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先鋒科學家。她在斯坦福的博士導師在她之前從未招過女學生,自她以後,才開始帶了很多女博士。她認為導師對她的欣賞正是來自於她的獨創性。 我大為讚同。我們的人生,不應被統一地規劃,當上下而求索,努力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為人父母,切忌去強行規劃子女的人生,我們可以給他們提供盡可能好的平台,幫助他們去更好的探索和發現自己生活的目標和意義。
老二出來後,我們回到了昨天的的長廊建築。姐姐帶我們去了一家意大利餐館。 她說這是她經常和學生,同事聚餐的地方。這裏的餐食口味地道正宗,尤其是現烤的PIZZA,簡直是美味無比。 姐姐還和我一起喝了啤酒,我們把酒言歡,好不暢快。
吃完飯,我們去趕火車。好像由於事故,火車晚點。車站裏擠滿了人群,姐姐和很多乘客都去找車站工作人員詢問,結果越問越亂,到最後工作人員都不知道如何應付,隻好跑掉了。 我們隻能不停地看著屏幕等待通知了。 還好,一會兒屏幕顯示我們的火車20分鍾後出發,我們順著人流走了很遠才到了站台。很快車裏就坐滿了,但還好沒有站著的乘客,比墨爾本上下班高峰火車裏擠滿的人群相比,要鬆快多了。 車上,我們聊起來了奧斯維辛專題展覽。我和姐姐都認為在目前敏感的時候推出這個主題展覽,是否有刻意之嫌?但兒子不以為然。 他認為這個展覽的教育目的是為所有過去和現在遭受不幸的民族發聲,而不是為某個特定的民族張目。 我和姐姐跟他辯論了一番,試圖說明曆史上的受害者不能倚仗所謂的道德高地而掩蓋其如今成為加害者的暴行。 兒子堅持己見,我們誰也說服不了誰。 不過我很喜歡兒子的辯論精神,他在組織論據方麵還是有些獨特的見解的,讓我刮目相看。也許真理隻有越辯才越明。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