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7年八月,隋主征召梁主蕭琮入朝。梁主率領群臣二百餘人從江陵出發,庚申日(十八日)抵達長安。
隋主以梁主在外為由,派遣武鄉公崔弘度率兵戍守江陵。崔弘度軍抵達鄀州時,留守在江陵的梁主的叔父太傅安平王蕭岩,及弟弟荊州刺史義興王蕭瓛等恐懼崔弘度會襲擊他們,就派遣使者到陳國,向陳國荊州刺史陳慧紀請求歸附。九月,庚寅日(十八日),陳慧紀領兵到江陵城下接應。次日,蕭岩等驅遣留在江陵的文武官員及當地男女部眾十萬人,渡江歸附江南陳國。
隋主得到江陵生變消息,下令廢除梁國;派遣尚書左仆射高熲南去安集遺留江陵的居民。梁中宗蕭詧,梁世宗蕭巋的陵墓各安排十戶人家守塚;拜梁主蕭琮為上柱國,賜爵莒公。
十一月丙子日(初五),陳後主任命前來歸附的蕭岩為開府儀同三司,東揚州刺史,蕭瓛為吳州刺史。
起初,隋主自從受禪登帝位以來,一直與陳國保持睦好關係,每次擒獲陳國間諜,都送給衣服馬匹,將他們遣送回去,可是陳高宗仍然不去禁止對隋國的侵擾劫掠。所以太建末年,隋軍討伐陳國;然而正巧遇上陳高宗去世,隋主就馬上下令班師,遣使赴吊,遞交國書,自稱楊堅頓首。可是陳後主在回複答書上的措辭卻益發驕傲,說:“想來隋主統轄境內,宜如此宇宙(指陳國)的清淨安泰。”隋主看了很不高興,就將那答書傳示朝臣,上柱國楊素以為主上遭辱,臣子當死,於是再拜請罪。
隋主向高熲請教取陳的策略,高熲說:“江北地寒,田稼收成晚;江南水田早熟。估量他們收獲之際,我們稍稍征集兵馬,聲言掩襲江南,他們勢必屯兵守禦,如此,足以曠廢他們收獲時間。等到他們聚集起兵馬,我們就脫卸盔甲解散士卒。如此重複三番五次,他們習以為常,會以為我們是虛張聲勢,之後我們再聚集兵馬,他們必然不信我們會真出兵。乘他們猶豫不決之機,我軍一舉渡江,登陸而戰,士氣倍增。而且,江南土薄,居舍多以茅草竹片建成,所有積糧都非儲藏於地窖。我們可以暗中派人潛入,因風縱火,燒掉他們的糧倉,待他們重新修建完畢,我們再派人去燒掉,如此,不用幾年,對方就會兵士疲憊,財力衰竭,可以一舉而下。”隋主采用了高熲的計策,陳國開始陷入困境。
楊素,賀若弼及廣州刺史高勱,虢州刺史崔仲方等爭向隋主進獻平陳方略。崔仲方上書說:“方今隻須在武昌以下,蘄,和,滁,方,吳,海等州,增添精兵,秘密經營渡江計劃;在益,信,襄,荊,基,郢等州,速造舟艦,多多張揚進攻形勢,做好水戰準備。蜀,漢二江,是陳的上流,水路衝要,為兵家必爭之地。賊雖在流頭,荊門,延州,公安,巴陵,隱磯,夏首,蘄口,湓城停泊艦隊,但最終必會在漢口,峽口聚集,以水戰一決勝負。若賊方認為上流有我軍,令精兵馳援的話,我軍下遊諸將就可伺機渡江進攻其下遊;若是賊方擁眾固守下遊,我方上流諸軍就擊鼓順江東下。賊方雖仗恃九江,五湖之險,然而無德就無以為險固;徒有三吳,百越之兵,不施恩澤則必不能自立矣。”隋主楊堅於是委任崔仲方為基州刺史。
到了陳朝接受蕭岩等投降,隋主益發忿怒,對高熲說:“我為民父母,豈可因一衣帶水之隔而不拯救江南百姓!”於是命令大事建造舟艦。有人建議隋主秘密進行舟艦建造,隋主說:“我將奉行天命,公開討伐,何密之有!”還讓人有意將造船木片投入江中,說:“若彼方知道畏懼而能悔改,吾複何求!”
楊素在永安建造大艦,名叫“五牙”。上起樓五層,高百餘尺;左右前後裝置六門拍竿,全部高五十尺,能容納戰士八百名;又造次一等的“黃龍”戰船,能夠容納士兵百名。此外,依照等級,還有“平乘”,“蚱蜢”等大小舟艦。
晉州刺史皇甫績將到晉州赴任,向隋主叩拜說有三個理由可以滅陳國。隋主問其詳,他說:“以大吞小,是第一點;以有道伐無道,是第二點;陳朝納叛臣蕭岩,給我方提供了名正言順出兵的理由,這是第三點。陛下若命將出師,臣願效微勞!”隋主慰勞他後,派遣他上任。
此時江南出現很多怪事,臨平湖草一向茂密壅塞,忽然自行敞開。陳後主得知消息心中厭惡,有不祥之感,就賣身佛寺為奴以求消災免禍。又在健康營造大皇寺,內起七級佛塔,然而還沒有竣工,塔中起火將整座佛塔燒掉了。
吳興人章華,好學,善於做文章,朝臣欺他沒有權勢門第背景,競相排擠詆毀他,除去了他的太市令官職。章華鬱鬱不得誌,上書爭諫說:“從前高祖南平百越,北誅逆虜;世祖東定吳郡,會稽,西破王琳;高宗克服淮南,拓地千裏,三祖之功,可謂勤奮至極了。然而陛下即位,至今五年,不思先帝之艱難,不知天命之可畏;溺於嬖寵,惑於酒色;應該主持祭祀太廟,卻不出宮;冊拜妃嬪卻親臨其境;老臣宿將棄置於草莽之間;讒佞奸邪升之於朝廷之上。如今疆場版圖日益縮小,隋軍壓境,陛下若還不改弦易轍,臣恐怕社稷將化作廢墟,終將看到麋鹿又遊於姑蘇矣!”陳後主勃然大怒,當日就把章華斬殺掉了。(待續)
南北朝北齊北周的生死博弈和殘酷殺戮的政權更替(一百四十五)
玉米穗 (2025-10-03 07:36:54) 評論 (0) 587年八月,隋主征召梁主蕭琮入朝。梁主率領群臣二百餘人從江陵出發,庚申日(十八日)抵達長安。
隋主以梁主在外為由,派遣武鄉公崔弘度率兵戍守江陵。崔弘度軍抵達鄀州時,留守在江陵的梁主的叔父太傅安平王蕭岩,及弟弟荊州刺史義興王蕭瓛等恐懼崔弘度會襲擊他們,就派遣使者到陳國,向陳國荊州刺史陳慧紀請求歸附。九月,庚寅日(十八日),陳慧紀領兵到江陵城下接應。次日,蕭岩等驅遣留在江陵的文武官員及當地男女部眾十萬人,渡江歸附江南陳國。
隋主得到江陵生變消息,下令廢除梁國;派遣尚書左仆射高熲南去安集遺留江陵的居民。梁中宗蕭詧,梁世宗蕭巋的陵墓各安排十戶人家守塚;拜梁主蕭琮為上柱國,賜爵莒公。
十一月丙子日(初五),陳後主任命前來歸附的蕭岩為開府儀同三司,東揚州刺史,蕭瓛為吳州刺史。
起初,隋主自從受禪登帝位以來,一直與陳國保持睦好關係,每次擒獲陳國間諜,都送給衣服馬匹,將他們遣送回去,可是陳高宗仍然不去禁止對隋國的侵擾劫掠。所以太建末年,隋軍討伐陳國;然而正巧遇上陳高宗去世,隋主就馬上下令班師,遣使赴吊,遞交國書,自稱楊堅頓首。可是陳後主在回複答書上的措辭卻益發驕傲,說:“想來隋主統轄境內,宜如此宇宙(指陳國)的清淨安泰。”隋主看了很不高興,就將那答書傳示朝臣,上柱國楊素以為主上遭辱,臣子當死,於是再拜請罪。
隋主向高熲請教取陳的策略,高熲說:“江北地寒,田稼收成晚;江南水田早熟。估量他們收獲之際,我們稍稍征集兵馬,聲言掩襲江南,他們勢必屯兵守禦,如此,足以曠廢他們收獲時間。等到他們聚集起兵馬,我們就脫卸盔甲解散士卒。如此重複三番五次,他們習以為常,會以為我們是虛張聲勢,之後我們再聚集兵馬,他們必然不信我們會真出兵。乘他們猶豫不決之機,我軍一舉渡江,登陸而戰,士氣倍增。而且,江南土薄,居舍多以茅草竹片建成,所有積糧都非儲藏於地窖。我們可以暗中派人潛入,因風縱火,燒掉他們的糧倉,待他們重新修建完畢,我們再派人去燒掉,如此,不用幾年,對方就會兵士疲憊,財力衰竭,可以一舉而下。”隋主采用了高熲的計策,陳國開始陷入困境。
楊素,賀若弼及廣州刺史高勱,虢州刺史崔仲方等爭向隋主進獻平陳方略。崔仲方上書說:“方今隻須在武昌以下,蘄,和,滁,方,吳,海等州,增添精兵,秘密經營渡江計劃;在益,信,襄,荊,基,郢等州,速造舟艦,多多張揚進攻形勢,做好水戰準備。蜀,漢二江,是陳的上流,水路衝要,為兵家必爭之地。賊雖在流頭,荊門,延州,公安,巴陵,隱磯,夏首,蘄口,湓城停泊艦隊,但最終必會在漢口,峽口聚集,以水戰一決勝負。若賊方認為上流有我軍,令精兵馳援的話,我軍下遊諸將就可伺機渡江進攻其下遊;若是賊方擁眾固守下遊,我方上流諸軍就擊鼓順江東下。賊方雖仗恃九江,五湖之險,然而無德就無以為險固;徒有三吳,百越之兵,不施恩澤則必不能自立矣。”隋主楊堅於是委任崔仲方為基州刺史。
到了陳朝接受蕭岩等投降,隋主益發忿怒,對高熲說:“我為民父母,豈可因一衣帶水之隔而不拯救江南百姓!”於是命令大事建造舟艦。有人建議隋主秘密進行舟艦建造,隋主說:“我將奉行天命,公開討伐,何密之有!”還讓人有意將造船木片投入江中,說:“若彼方知道畏懼而能悔改,吾複何求!”
楊素在永安建造大艦,名叫“五牙”。上起樓五層,高百餘尺;左右前後裝置六門拍竿,全部高五十尺,能容納戰士八百名;又造次一等的“黃龍”戰船,能夠容納士兵百名。此外,依照等級,還有“平乘”,“蚱蜢”等大小舟艦。
晉州刺史皇甫績將到晉州赴任,向隋主叩拜說有三個理由可以滅陳國。隋主問其詳,他說:“以大吞小,是第一點;以有道伐無道,是第二點;陳朝納叛臣蕭岩,給我方提供了名正言順出兵的理由,這是第三點。陛下若命將出師,臣願效微勞!”隋主慰勞他後,派遣他上任。
此時江南出現很多怪事,臨平湖草一向茂密壅塞,忽然自行敞開。陳後主得知消息心中厭惡,有不祥之感,就賣身佛寺為奴以求消災免禍。又在健康營造大皇寺,內起七級佛塔,然而還沒有竣工,塔中起火將整座佛塔燒掉了。
吳興人章華,好學,善於做文章,朝臣欺他沒有權勢門第背景,競相排擠詆毀他,除去了他的太市令官職。章華鬱鬱不得誌,上書爭諫說:“從前高祖南平百越,北誅逆虜;世祖東定吳郡,會稽,西破王琳;高宗克服淮南,拓地千裏,三祖之功,可謂勤奮至極了。然而陛下即位,至今五年,不思先帝之艱難,不知天命之可畏;溺於嬖寵,惑於酒色;應該主持祭祀太廟,卻不出宮;冊拜妃嬪卻親臨其境;老臣宿將棄置於草莽之間;讒佞奸邪升之於朝廷之上。如今疆場版圖日益縮小,隋軍壓境,陛下若還不改弦易轍,臣恐怕社稷將化作廢墟,終將看到麋鹿又遊於姑蘇矣!”陳後主勃然大怒,當日就把章華斬殺掉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