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無痕

一劍無痕 名博

說說“簡中圈”這個詞匯

一劍無痕 (2025-10-03 08:41:52) 評論 (0)

我這人有個癖好,喜歡看與自己不同意見作者的文章,比如老鍵。

不一定是對某件具體新聞事件的看法,有時還包括其它方麵,比如他今天提到的簡中圈。

對我來說,簡中圈有點像20年前廣東人稱外地來的叫北佬,注意,北佬包括廣西和雲南哈。

你說當時我生氣嗎?屁,我隻能對說這話的人表示同情,文化水平還有地理知識太欠缺啦。9年製義務教育確實需要各地政府多重視。

發現沒有,一些經常說簡中圈的人其實也在使用簡體中文。相反,那些使用繁體中文的地區,比如台灣,香港和澳門,人家不用這個來做歧視用。

說明什麽?說明簡中圈這種說法本身還達不到歧視心理的要求。所謂歧視,就是貶低別人提到自己嘛。誒,你說簡中圈,隻能把自己跟著一起貶低。就像人家女人說:男人沒一個好東西,我們知道那是老娘們在發泄情緒,你一個大老爺們,比如老鍵,也跟著高喊:男人沒一個好東西!,是不是很奇怪。

如果你確實不喜歡簡中這個語言環境,為什麽不去學繁體字?實在覺得繁體字難記,你學日文和英文也可以呀。

可是你自己語言學習能力弱,隻能靠簡體中文表達。但你無法解決不喜歡靠簡體中文交流的群體,怎麽辦?我隻能建議你看心理醫生。

最近跟台大甘懷真教授的視頻學習南北朝曆史,特別同意他的一個觀點。他說互相歧視這個事情其實是好事,是文化融合或文明融合的催化劑。

為什麽有歧視心理?看不慣人家嘛。幾十年前,你從蘇北闖上海,一些家鄉習慣帶過來,上海人不高興,然後就歧視你是蘇北佬。你氣不過,嫌上海話羅裏吧嗦,不如蘇北江淮官話字正腔圓,你罵回去上海佬。誒,佬來佬去,現在都成了有上海戶口的上海人。然後呢,兩人團結起來,歧視沒有上海戶口的海飄。

如果沒有互相交流,大家都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有必要歧視嗎?

南北朝時期也一樣,東晉衣冠南渡,說自己是正統,所以要對北方那些五胡十六國實施歧視。誒,北方雖然戰爭多,好幾百年天天砍殺,但人家最後弄出個大隋,把天下給統一了。

開國皇帝隋文帝想弄登基儀式,在整個北方居然找不到一套編鍾來奏樂。南朝陳國一定歧視啦:靠,你連編鍾都沒有,搞什麽登基?

隋文帝楊堅本來也是瞧不起南京那個簡中圈的,想罵回去,但做夢一下,自己這個定於一尊的事一定會被記錄到史冊的,不能弄得不倫不類。忍一下,派人南下化大價錢到南京把編鍾借過來。

不到10年後,楊堅讓自己23歲的兒子楊廣率軍渡過長江滅了南朝陳國。南京人再也沒有勇氣嘲笑楊堅沒編鍾了。

然後南北融合,到了唐代,估計仍然還有什麽北佬之類的詞語,但做學問的和寫詩詞的不會拿什麽簡中圈歧視別人了。你見過李白同學和杜甫同學互相歧視嗎?

都有文化上的成就嘛,南朝四百八十寺又如何?人家大同那裏的雲崗石窟能讓你占據文化修養高度?

一劍不在乎歧視,或者對歧視不敏感。但一劍對缺少修養的人有一種別樣的同情。比如有人說簡中圈,我聽後談不上生氣,因為他在歧視自己,不是歧視別人。

舉例子吧:有人在大街上罵北佬,那是歧視。你忽視就好,實在氣不過回罵一句撲街也正常。

但如果有人在大街上自己抽自己耳光,你怎麽辦?隻好讓他自己抽啦。就像有人常常弄出什麽簡中圈詞匯到網絡上顯眼,你就當他自己抽自己就好了。但如果這個人你認識,是老朋友澳洲老鍵,一劍是不是要寫個帖子勸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