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不被無情惱

家居加州種菜養花天天做飯偶寫文章
打印 被閱讀次數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裏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初讀蘇軾《蝶戀花·春景》,隻覺牆內牆外的春日景象輕盈俏皮,充滿生機。然而,深入了解蘇東坡的經曆後再讀此詞,方能體會其中蘊含的人生浮沉與哲思。

上闋描繪春景的凋零:“花褪殘紅青杏小”,柳絮飛舞,花落無聲,傷春之情油然而生。而一句“天涯何處無芳草”陡然轉折,從低迷中拔起,展現出蘇軾特有的豁達與樂觀:世界廣闊,何必拘泥於一時得失?

下闋“牆裏秋千牆外道”,勾勒出一幅疏離的畫麵:牆內佳人歡笑,牆外行人駐足聆聽,最終“笑漸不聞聲漸悄”,隻剩“多情卻被無情惱”的寂寥。“無情”,既可指廟堂的冷落、命運的捉弄,也可視為世間常態——你的熱忱,未必能得到回應。

據傳,王朝雲讀此詞時淚流滿麵,正因她深知蘇軾的困境。當旁人稱他滿腹才華,她卻一語道破:“一肚子不合時宜。”這首《蝶戀花》,正是這種“不合時宜”的寫照:一個多情之人,如何在無情的世界中安頓自身?

有人從中讀出情場的困頓、仕途的艱難,也有人感受到人生舞台的短暫。它容易引發不甘、抱怨、憤懣,甚至偏執。但蘇軾的高明之處,在於他雖知世事涼薄,仍能以“天涯芳草”寬慰自己,以“廬山煙雨浙江潮”的平常心看待人生的起伏跌宕。

真正的豁達,不是強顏歡笑,而是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選擇不為之所困。世界可以冷漠,但我的內心,總是春暖花開。

劉費明 發表評論於
近日和小青年廝混,覺得自己隻是客氣。沒有存在感。忽想起這首《蝶戀花》,方解其中味道
寒芯 發表評論於
原來還有這些故事和更深層的含義,以為隻是大文豪幽默自侃呢,謝謝解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