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灰牆內竟是座頂級私宅

打印 (被閱讀 次)

 

 

 

這座建築坐落在天津和平區重慶道上。灰色的院牆看上去低調而舒緩,不張揚,不搶眼。但裏麵卻是雕欄玉砌,富麗堂皇。它是清末大太監小德張匠心留珍寶的傾力之作。也是乾隆帝的玄孫,中國最後一個鐵帽子王載振的既考究又奢華的私宅 -- 慶王府。

 

去年年底底回國時,計劃在津隻做短暫停留,因此沒有故地重遊的打算。親戚一定要盡地主之誼,想一起出遊轉轉。盛情難卻,於是我在幾個選擇中,挑了“乘觀光馬車瀏覽五大道”一項。

 

“五大道”是天津一張亮眼的名片。它是天津曆史風貌建築最集中並受特殊保護級別的一大片文物保護地域。70年代初到80年代後期我父母就居住在馬場道上,因此對那裏的一切都記憶深刻。選擇重遊,是因為想體驗以前沒有過的“乘觀光馬車遊覽”,另外,就是要去參觀一下“慶王府”,以補遺珠之憾。

 

 

觀光馬車的起點和終點均在民園體育場外,受過訓練的馬匹邁著穩健的步子,勻速地前行著。清脆的馬蹄聲叩擊著五大道靜謐的路麵,讓在城市中心的機動車道上跑馬車的特色之舉成為了一道搶眼的風景。觀光馬車的路線設計比較合理,幾乎涵蓋了五大道上比較重要的名人故居,坐在馬車上的乘客們品味欣賞著街道兩旁造型各異的一幢幢小洋樓,傾聽咀嚼著講解員一路上滔滔不絕的老房子的故事,仿佛穿越了時光的隧道,帶來一種現代生活節奏下享受複古的體驗。。。

 

 

去慶王府是在下了馬車之後步行走過去的。短短的一小段路上就有好幾名開著個體小三輪兒的車主,上趕著招攬生意。有一位死皮賴臉的男車主竟操著糊弄外地人的天津口音追著沒完沒了。無奈之下,隻能朝著他用天津本地口音對話:你少在這兒糊弄人,還是趕緊回去練練你的天津話吧。。。

 

 

慶王府是天津五大道上唯一的一座王府,有著“華人樓房之冠”的美稱。它位於重慶道55號,始建於1922年,當時是由清末太監大總管小德張建造的,一個偶然的機會,慶親王載振應邀來到大太監小德張在天津的家中做客,來到此地,載振便一眼看中了這個宅院,隨即向小德張提出想購買這套宅院的想法,小德張無奈之下半賣半送把這府邸讓給了慶親王。據說盡管載振在金錢上沒有虧待小德張,但小德張心裏其實還是極不願意的,無奈礙於親王的麵子,也隻能忍痛割愛(看慶王府的資料介紹,小德張將這處宅院轉讓後,先是住在鄭州道,後又搬入睦南道,於1957年在津病逝。)。

 

 

 載振(1876 - 1947年)是清朝慶親王奕劻的長子,曆任鑲藍旗漢軍都統、禦前大臣等職。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頒布立憲,改革管製。1917年奕劻去世,作為長子的載振承襲慶親王,成為名副其實的末代親王。載振先後三次出國訪問,考察了歐美和日本,開啟了晚清皇族的留洋風。在天津寓居期間,他廣交名流,還投資興建了天津當年最有名氣的大商場 -- 勸業場。

 

 

溥儀退位之後,慶親王載振便攜家眷來到天津避居,開始了他的寓公生活,直至1947年病逝。自載振居住之後這座宅院便得名為“慶王府”,並一直沿用至今。百年的風雲變幻讓這座王府充滿了曆史的滄桑,王府用一個世紀的時光,向來到這裏的遊人訴說著過往隱藏這座建築內那道不盡的故事,並詮釋著近代天津曆史的變遷,現在這裏成為了一個集餐飲、會議等功能的休閑度假區,向遊客開放。

 

慶王府主樓由地上三層和地下一層組成,現在遊人看到的主樓建築完整地保留了1922年建成時的樣貌,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和獨特的低調奢華。主建築為磚木結構兩層內天井圍合式建築,兩層外簷都設有通敞柱廊。建築外表為灰色水刷石牆麵,配上中國傳統三色琉璃欄杆,既穩重又不失色彩。雖然小德張非常有錢,但樓房外觀並不土豪,關起門來,外表低調,而富麗堂皇則全在內裏了。據介紹,當年建造這座府邸時,小德張不但親自設計,還常常親自監工,尤其是打地基的時候,不惜花重金賞賜工人,保證質量,因此建築非常堅固。

 

 

通向王府主樓的大門前,有一座寶塔式的17級半台階,第一級台階明顯比其他矮了許多,如此恢宏精致的建築,怎麽會允許有這樣明顯的疏漏呢?看介紹得知:原來這其中暗藏玄機。皇家九五之尊,“九” 與 “十八” 皆為皇帝禦用,一般皇家的建築皆是18級台階,小德張既想攀龍附鳳,又怕得罪皇權,所以在興建房屋時討了一個巧,將自己入戶台階建為17級半。看似18級,實則矮了半分。

 

 

 

慶王府的中庭高12米,麵積350平米,這是載振平日舉行宴會的地方,這位王爺很愛聽戲和舉辦舞會,據說當時有名的名角都來這裏演出過。中庭中有兩盞葡萄吊燈,是小德張專門從德國進口買來的,做工極其精美,上麵的葉子還是拚接而成的。二樓護欄有上百個琉璃欄杆,分別有黃、藍、綠三種顏色。

 

我們參觀的那天正趕上裏麵在承辦一場婚宴。

 

 

那天在慶王府內逗留了很長時間。仔細地觀看了每一處對遊客開放的區域,值得記錄下來的東西很多很多,就挑重點寫幾句我在王府尋寶吧。。。

 

參觀前做了一下功課:慶王府內的“四絕”是這座頂級私宅內“別有洞天”的點睛之筆。也是在別的地方很難看到的,因此是遊人到此最不應該錯過的。

 

王府四絕之一: 掐絲玻璃

 

慶王府內的裝飾可謂是美輪美奐,處處體現出工匠們的精巧構思。而府內最有特色的,便是門窗上的各式玻璃。當初小德張建造這所宅院的時候可謂不惜工本,府中的門窗玻璃都是從歐洲進口並用外國的工藝雕琢了中國傳統的花鳥圖案,慶王府因此也成為了上世紀二十年代,天津租界地區中西合璧建築的典型。

 

 

參觀前在網上看到有人稱在慶王府內看到的“掐絲玻璃”是這樣的:

 

 

(大廳屏風上方這三扇異常精美的花窗,玻璃上的花卉蟲鳥顏色鮮豔,據說是將植物和昆蟲的標本壓到玻璃上,等風幹脫水後再用礦物質顏料上色,所以看上去栩栩如生,美不可言。)

 

還有人稱自己看到了慶王府內的“掐絲玻璃”:

 

 

(慶王府中的門窗都沿用了百年前小德張建房時候的舊物,樓內的設計都是雙層窗戶和雙層門,據說是采用了菲律賓的特殊防潮木料製成,至今仍然可以自如開合。)

 

參觀時我專門詢問了工作人員,他告訴我,在王府這些精美之極的玻璃中,最珍貴的是第二道玻璃門廳上方的那一組(共六塊),那才是真正的“掐絲玻璃”。它是將玻璃拉成極細的硬質玻璃絲,再用手工編織,植入中國山水畫意境的圖案,不僅美觀,且有通風透氣的功能,這種獨特工藝當時皇宮內也是見不到的。讓人歎為觀止!

 

 

據說修複這座房子時,國內的專家們曾經聯係了出產國比利時,結果被告知這種工藝已經失傳,因此這六塊”掐絲玻璃”也就成為了孤品,堪稱慶王府的“第一絕”。

 

王府四絕之二 : 三色六棱形琉璃柱

 

三色六棱形琉璃柱算得上是慶王府的一個特色與標誌。慶王府內部中庭二樓回廊的六菱形琉璃柱來自紫禁城中,和故宮的琉璃瓦同工同窯。這鮮亮的藍、綠、黃可是當時的禦用之色。再看看主樓,三色琉璃欄杆與愛奧尼克廊柱和諧組合,堪稱中西合璧,小德張的設計天賦與品味在這座宅邸中表露無疑。當年慶親王載振也是流過洋見過世麵的人,天津那麽多宅子,他唯獨相中這座,也是對小德張設計才能的肯定。

 

 

 雖經一個世紀的風雲變幻,仔細看這些三色六棱形琉璃柱卻依舊耀眼奪目。它們都是當年小德張專程從北京運載過來的,非尋常百姓人家可以擁有。故宮的屋頂上鋪的就是黃色琉璃瓦,皇子皇孫們居住的地方大都用綠色琉璃瓦,而天壇的祈年殿用的就是藍色琉璃瓦。慶王府內的196根有著皇家血統的三色琉璃柱便是小德張的得意之作,也是慶王府裏的“四絕”之一。

 

王府四絕之三: 陰沉金絲楠木透雕

 

王府內的另一絕是在最高的三層上。三樓東西兩側房間各有一個雙麵透雕楠木垂眉罩和落地罩。這塊落地罩是由一整塊陰沉金絲楠木雕刻而成的,上麵刻畫了漁、樵、耕、織、讀、商等勞作場麵,配以山水和牡丹,靈芝和祥雲等圖案,工藝精湛,是中國傳統祈福文化的體現。

 

 

 

王府內的陰沉金絲楠木當年是皇家禦用,透雕圖案都是當年的能工巧匠們手工一刀一鑿雕琢而出,用西方的藝術形式來呈現中國傳統的文化內涵,是極為罕見的藝術珍品。這兩處陰沉金絲楠木透雕是慶王府的另外一絕。

 

王府四絕之四: “黃金樹”

 

走出樓內,來到王府的後花園。花園是當年小德張按照北方園林的建築造型而修建的。花園裏有太湖石假山、石橋和六角涼亭,完全是仿造宮廷園林來建的。花園內還建有水池,小橋等。可謂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在整座花園當中,有幾株高大的被人叫做“黃金樹”的喬木。看介紹說,這是北美的一種樹種,到了深秋季節它會結出像長豆角一樣的果實,表麵呈金黃色,一根根地倒掛在樹上,像金條一樣,由此得名“黃金樹”。學名叫作“白花梓樹”。這種樹在北方及其稀少,十分珍貴,是“慶王府”四絕中的又一絕。

 

 

這是張網圖,我是在萬木凋零的冬季去到慶王府的。喜歡這張溢滿鬱鬱蔥蔥的圖片。。。

 

動亂年代中,慶王府幸運地沒有遭到破壞。其中的原因是1949年後,這座有著特殊風貌的建築一直是天津市外事辦等重要機構的所在地。在經過修舊如故的改變後,慶王府對外開放,定位為高端商務會所。昔日的王府大院,在時隔多年之後,成了時尚的新地標。

 

慶王府觀後的感受是:在天津林林總總的名人舊居中,它是最不可錯過的地方 。。。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