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戰場在東北《啟蒙下義和團》之《晚清新政》21

太後回了京以為紫禁城裏財貨寶物都被聯軍搶了個光,留守的內務府的滿族官吏來匯報:聯軍進宮後,奴才們忠心為國,拚死力爭,舌戰群凶。也是仗著祖宗的威靈,天降暴雨,電閃雷鳴。。。所以聯軍沒敢亂搶,最後灰溜溜的出宮去了,所有宮裏的寶物全編了號鎖在內庫。太後不信:你們赤手空拳,那聯軍有槍有炮會怕你們。

太後打開內庫查收,總管太監李蓮英拿出賬本一一對應,最後查完匯報:宮裏物品一件沒丟,就是少了二百萬兩庫銀。太後:這庫銀當年俺記得,好像是封賞出去了。內務府的滿族官吏聽了大喜,不過以後都恨死李公公咧,其實這銀子是他們私分了,以為過了這好幾年太後肯定忘了,沒想到這李公公居然還帶著賬本。(這批東西以後也有失少,但基本保存了下來。分別存放在兩地的故宮博物院,當年聯軍真搶了,現在你還能看的到?)

太後的煩惱事又來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現在改名叫大清外交部。而且按照聯軍的要求,位列各部之首。所以太後每天先看外交部的折子。外交部匯報:俄軍在東北賴著不走,說是要替大清先管個五十年。。。。

太後想起了李鴻章的以夷製夷之策,這時的太後已經不相信任何人了(怕被蒙蔽)。慶親王袁世凱也不用,怕讓他們辦壞了。下定決心自己親自搞,還去找了個女翻譯。這女翻譯被封為女侍官,而且年紀不大叫德齡。這德齡父親是大清駐外大使母親是個法國人,德齡在西洋學會了八國語言。

老太後又玩起了老一套搞宮廷外交,各國公使夫人進宮。喝茶喝咖啡(德齡建議的)談各國新聞,談各國風土人情。。。有一天談的高興,太後瞅著俄國公使夫人上茅房去了。就和各國公使夫人說:這俄國對我大清一再談友好,談友誼。但我大清接連被俄國占去了這麽多土地,這如何是好。

各國公使夫人忙著勸太後:俄國人以前在歐洲也是這麽幹的,現在俺們歐洲各國搞了製度改革國力都強了。這俄國人不敢在歐洲胡鬧就跑亞洲來胡鬧,隻要大清學習西方搞共和製度或者君主立憲。等國力強了,把他打回去就是。。

第二天日本公使要求麵見太後。太後和光緒一同接見,日本公使:日本國全體國民對俄國人強占大清滿洲表示強烈的憤慨,無比的憤怒。唇亡齒寒,戶破堂危。。。日本國絕不能坐視不管,應該把俄國人從亞洲趕出去。

太後召開禦前會議,光緒沒參加。光緒對朝政已不感興趣,就說自己有病不來了。太後:這日本國可能發了瘋,要去打俄國人。這不是自己找死嗎。。。新任北洋大臣袁世凱:日本人被打敗了最好,俺們可以順便把台灣收回來。。。

也有明白人,有個尚書:日本人說的倒不錯———亞人當種亞洲田,黃種當享黃海權。。。日本人也是俺們黃種人,應該協助日本,一起對付俄國。。。

袁世凱帶頭反對,因為這袁大人以前在朝鮮被日本人欺辱過,心裏麵早恨死日本了。差點和這尚書打起來了。。。

太後:既然陳尚書這麽愛日本,就讓他去和日本公使交涉交涉。如果日本國對俺大清沒啥領土要求,俺們可以考慮協助。

袁大人:日本人反覆無常,是餓狼中的豺狼,豺狼中的精品。他們口頭上答應的事萬萬信不得,除非他們寫下來。

陳尚書:臣是個尚書沒辦過外交,也不會說日本話。交涉這個事。。。這個臣真幹不了。。那個俺想還是。。

太後:別這個那個的了,俺們朝廷裏的官員哪個天生就會辦外交,這叫摸著石頭過河嘛。摸不準淹死也很有可能。。。

這陳尚書無奈,帶著全家十餘口就去了日本國公使館交涉。這陳尚書打定了主意,這交涉要失敗就全家在日本國公使館政治避難咧。

日本人其實是為了報仇,以前甲午之戰後想割大清的遼東,俄國人出來阻撓沒割成割了個台灣。這台灣地少山多,這土著高山族不識字看不懂日本人送去的哀地美敦書,還在為大清盡忠。日本人進山猛剿,高山族你退我進,你進我退。。高山族和日本人玩的挺快樂。日本國本來人多地少糧不夠吃,想搞塊殖民地種種糧食。這下也種不成咧,高山族挺聰明,你種了俺就燒。你沒糧食吃還不遲早逃回日本去。。。

日本甲午看上東北是絕對沒看錯,因為東北是大清的老窩。大清以前不準漢人闖關東,東北土地肥沃人煙稀少,森林茂密礦產豐富。日本人如果真搞成了殖民地,種種糧食日本國肯定吃不完。

日本公使回話:毫無占領大清領土之意,大清和日本國應該攜起手來組成東亞聯盟,好好的教訓教訓俄國熊。。。

大清朝廷裏的一批大員也紛紛表態支持聯日抗俄,其中有:張之洞,盛宣懷,張人駿,李經羲,端方。。

袁世凱瞧著支持日本的人多,就提出:俺大清現在實力不濟,要日本打不過俄國咋辦。不如咱們來個局外中立。。。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大清局外中立。大清也不是真中立,讓很多現役清軍退伍去幫日軍帶路收集情報。。。其中有兩個後來官做的很大:張作霖,吳佩孚。

打著打著出現了奇怪的一幕,東北很多地方為日軍提供糧草補給。還出現了一支都是中國人的東亞義勇軍幫著日本人破壞俄國人的交通運輸線。日本人也很搞笑,冒充中國人寫了很多中文反俄布告在東北各處張貼,署名居然是什麽:長白俠士,遼海義民。。。

俄國人氣的夠嗆,俄國公使天天在大清外交部抗議。

日本大勝,但代價太高咧。國內十三個師團全部參戰,動員了一百多萬軍人,打到最後日本本土幾乎已無可調之兵。最精銳的第三軍打的還剩三分之一殘兵,指揮官乃木西典兩個親生兒子都陣亡在旅順城的攻堅戰上。乃木晚年因為思念自己的兒子居然自殺了。以後日本開始在朝鮮台灣也組建了本地師團,七七事變後日軍進攻中國內地就有好幾支朝鮮台灣人組成的師團旅團參戰,其中有一支台灣師團在武漢會戰中被國軍重重包圍,差點被全殲(106師團,又稱萬家嶺大捷)。後來蘇聯占領朝鮮,把日本組建的朝鮮師團全部改編成了東北民主聯軍,以後跟著林彪從東北一路殺到海南島。毛建了國就把這些部隊還給了小金,小金想既然美國人可以不管蔣的死活那估計也不會管李承晚這朋友的死活。死毛巾(斯毛金)一致認為美國隻顧歐洲不會管亞洲。那就開戰,韓國軍人如何是這批百戰狼兵的對手。

俄國戰敗,尼古拉二世死活不願意投降。還在調兵遣將想找回場子,因為俄國陸軍精銳都在歐洲。日本人打不下去了,最後在美國人的調停之下簽訂了樸茨茅此條約。日本沒讓俄國割讓土地賠償軍費,隻占了大連旅順兩個俄國轉讓地。

大清得了個大便宜,國內輿論對日本空前的友好了起來。但報紙上開始要求朝廷學習日本搞君主立憲,呼聲一天比一天高。都說日本大敗俄國是製度取勝,俄國是君主製所以敗了。俄國也爆發了革命,尼古拉也宣布君主立憲了。太後順應民意下詔學習西方搞君主立憲。並派五大臣出洋考察西洋製度。。。

日本政府簽訂了合約也是因為真打不下去了,軍人陣亡近十萬,傷了二十多萬,國庫一空開始內外舉債度日。但軍人氣壞咧,認為這條約什麽好處都沒撈到,幾十萬皇軍的血白流了,政府簡直就是一幫賣國賊。一幫少壯派軍人開始集會結社發表言論幹預政治,準備用槍指揮政府。

日本政府說話算數也正義了一把,讓大清收回了東北的主權。(日本人後來知道了袁世凱在大清朝廷裏的反日言論,等袁世凱做了民國總統就給他寫了個二十一條。逼著老袁簽字,日本大使:你以前不是說俺日本國說話就是放屁,除非寫下來,這下俺日本國把想要的都寫下來了,大總統請簽字吧。。。。不過日本政府也知道袁世凱不會簽也不敢簽,主要是出口惡氣。)

大清朝廷在東北統計一共有兩萬多中國人死於戰火,和日本軍人死了近十萬俄國軍人死了十多萬相比是小數目。大清沒當回事,日本公使天天到大清外交部交涉要求大清也出點軍費,都讓日本出日本虧大了。

大清外交部給糾纏的沒法,就讓上海廣州漢口富裕的商戶給日軍捐款。最後募集了幾十萬量白銀的慰勞金給日本人送去,再答應日本公使以後在南滿鐵路周圍發現的礦首先考慮賣給日本了事。

太後要辦新政,需要大把花錢。各位一定以為大清要付庚子賠款一定很缺錢,錯了!當年庚子條約簽訂,太後一見要賠這麽多錢也很發愁:以後俺大清的日子可不好過拉。。。大清海關總管英國人赫德拍了個電報給太後:這個不要緊,俺有辦法。

赫德提高了大清出口稅,西方各國想罵人還沒地方罵。腸子估計都悔青了,心想當年庚子條約上就沒想到再加上一條:大清不準提高出口稅。

提高關稅是受國際法保護的各國內政,西洋各國也都搞過,這個沒辦法抗議。去抗議大清外交部可以這麽說:你覺的貴別進口不就得了。

到1902年海關收入三千多萬兩白銀,太後接到奏折笑的嘴都合不攏:這赫德太能幹了,一品太委屈他咧,俺要封他為王。最後朝議封不得,這赫德是個英國人。要封了儒家知識分子非造反不可。。。

日本打敗了俄國,震驚了西方。美國報紙:這可是黃種人第一次打敗白種人,以後可能非洲黑人也會打敗白種人。也許隻是個時間問題。。。英國報紙:俄國人並不是純種白人,他們和蒙古人通婚其實有一半血統是韃靼人。。。法國報紙:俄國大部分領土在亞洲不能算歐洲國家,建議尼古拉二世把首都遷到東方。。。

尼古拉二世氣壞咧,讓俄國報紙反擊:俄國熊是打敗了,不過是敗在兩隻東方狐狸的手上。。。如果光明正大的打,俄國沒這麽容易敗。。。

油翁 發表評論於
趙先生的文章既幽默又充滿曆史知識,描述了大清和日本的交戰及外交互動,讓人開懷一笑同時增長見識。很有趣!
dong140 發表評論於
有趣。謝謝分享
洋知青 發表評論於
想想當年慈禧,看看今天恥習,都是大權在握,四六不懂!
大號螞蟻 發表評論於
俄日滿漢是四股勢力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