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回國 美中兩國對電動車的不同看法

做真實的自己,在小天地裏馳騁。
打印 (被閱讀 次)

這次在中國,除了偶爾坐了幾次地鐵外,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叫的網約車和出租車,都是國產電動汽車,幾乎所有的司機都認為國產電動汽車每天充電成本比加汽油要節約不少,似乎國產電動汽車是最佳的選擇。

原創圖片

坐網約車遇到健談的司機,他們通常會聊很多,講的最多的是開網約車的辛苦及收入低的問題。

疫情前的2018-1019年,他們稱一個月的收入大概是5000-8000元,開的時間久的話每月10000多也不罕見,但工作時間可能要長達十幾個小時。有個司機說,現在“一天跑十多個小時,一天300-400元,減除成本,一個月3000-5000元,養家糊口都是問題。”

網約車司機的收入與平台抽成的比例有直接關係,有些老司機還感慨最初網絡平台為了吸引用戶與司機,瘋狂撒錢,大額補貼給司機和用戶。

還有網約車的運營成本也是一個問題。網約車企業提供平台,各車輛租賃公司擁有車輛。 司機大多數是租的電動車,租費每月就是一大筆,再加上充電成本,定期保養費等,一筆不少的支出。。

由於現在經濟不太好,乘客人數明顯減少,接單越來越困難,收入也相應減少。

聊到一半時,有個司機告訴我們說車裏都是有錄音錄像的,平台會監聽,如果有什麽敏感的話題,會通過平台警告你。嚇了我們一跳。司機說他不怕,反正已經到社會底層了,然後苦笑。

說到電車,我覺得坐在後排有時比內燃機汽車似乎更容易暈車。 有些司機不知道如何調節電動汽車強大的再生製動,人被拋來拋去的,加上許製造商都將電動汽車的油門調得跳躍性高,以加強動力,一踩油門,就很快加速,車會向前傾斜並前後搖晃。有次我真的被司機給晃得幾乎要吐了,但還不敢發作,艾瑪。覺得電車的司機要有一定的訓練才行。

原創圖片

電動汽車其實比奔馳最早發明的內燃機車還要早兩年,一度受到市場的青睞,但後來因為汽油的供應增加且價格便宜,加油也比充電方便,所以內燃機車在早期的競爭中超過了電動車。

近年來電動汽車被視為是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改善空氣質量的一種有效途徑,因此在全球範圍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接受,現在不少人認為純電動汽車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具有環保、節能和減少排放的優勢。隨著技術的發展,電動汽車的性能和續航裏程也在不斷提升。

現在全球純電動汽車市場已分為兩個陣營,中國明顯位於全球電動汽車競賽的領先地位,在電動汽車技術方麵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擁有成熟的產業鏈和製造能力。電動汽車製造商推出價格很低的產品。幾乎中國所有人都傾向於購買純電動汽車,對全電動汽車的接受程度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高。

從長遠來看,內燃機汽車很可能最終被電動車替代,這是個不可避免的趨勢。而中國在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也是有目共睹的,電動車全球都從零開始,技術差距不大,目前中國具有在全球電動車產業相對領先的地位。中國電動汽車企業的競爭優勢是政府支持、市場規模、快速創新和全球戰略定位等多方麵戰略發展的結果,中國車企在電動汽車行業創造了許多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

由於中國政府稱電動車是新的經濟增長領域,電動汽車是未來的方向,並采取了稅收減免、低利率貸款、補貼等一係列政策,許多中國公司都涉足電動汽車行業。但由於競爭激烈,據稱去年在中國售出電動汽車的品牌有123個之多,所以大多是賠本生意。 北汽藍穀去年淨利潤虧損54億元,已連續4年虧損。小鵬汽車淨虧損103.8億元,蔚來汽車淨利潤虧損達207.2億元,零跑汽車2023年淨虧損42.2億元。

目前中國汽車公司產能嚴重過剩。雖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國內汽車市場,但中國消費者無法維持如此多的公司和工廠,汽車製造商正企圖將產品推行到全世界。在中國貿易順差已經很大的情況下,中國過剩產能威脅到世界其它國家的汽車行業,又導致激烈的國際貿易爭端和保護主義政策。

原創圖片

目前中國生產的廉價電動汽車在美國幾乎是看不見,美國政府對這些車加了重額關稅。拜登總統最近宣布美國將把對進口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提高到100%。去年年底,歐盟委員會成立了一個調查組調查中國汽車製造商的補貼,調查結果認定中國電動汽車獲得的政府補貼損害了歐盟汽車製造商的利益,計劃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新的關稅。據稱,加拿大也要限製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的進口。

在美國,由於人們擔心電動車續航裏程不足,充電基礎設施不完善,電動車輛價格較高,電動汽車的電池安全、電池衰竭老化,車輛保值率的不確定性等一係列問題,所以相當比例的消費者抱著對電動汽車懷疑的態度。

目前的狀況是,由於混合動力車可以減少內燃機汽車造成的化石燃料使用和溫室氣體排放,成本比全電動車低,並不會給電網基礎設施帶來壓力,美國消費者對全電動汽車市場顯示出一定的遲疑,並越來越傾向於混合動力車。今年年初的兩個月,美國混動車銷量增加了50%,而純電動車僅比去年同期銷量增長了13%。也許,混合動力車能贏得時間來擴展電網並進一步改進電動車技術。

今年3月份歐洲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增長近13%,市場份額從24.4%提升至29%。 與此同時,電動汽車的新注冊數量比去年減少了5%。這些數據也反映了整個歐洲大陸目前向混合動力技術而不是純電動技術邁進的趨勢,和美國市場一致。

goingplace 發表評論於
我家LD一直說買部電車開開,我說出門找不到充電樁挺麻煩的。
音來小提琴 發表評論於
我上次回去坐上一輛如今少見的汽油車,司機說他以前開電車,但健康出了問題,因為電車電池有輻射,他們每天十幾個小時坐在車裏很傷身體。後來他決定不再開電動車了,跟我大罵電動車的各種壞處。
女耕女織 發表評論於
好像中國北方開電動車的不多。去年國年的時候,不少電動車凍在路上了。
亮亮媽媽 發表評論於
去年美國東北部和中西部遭遇極寒天氣,電動車無法充電,趴下不少。估計在加州比較好。在北邊看到電動車不多。多是油老虎的大車,因為要在雪地上開車啊。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安然0203' 的評論 : 內燃機車已有100多年的曆史,當然是成熟的產品。 混合動力車也有20多年的曆史了,很成熟。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x瀟瀟' 的評論 : 如果沒有中國手機號,沒有移動支付,叫網約車和出租車都成問題。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cxyz' 的評論 : 中國的電動車行業確實發展很快,但是否能轉換成純利潤還難說。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灣區金頭腦' 的評論 : 謝謝分享。我遇到的各個城市的幾十個司機都是為了生活做網約司機,沒遇到客串和做票友的。:)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joycewu12' 的評論 : 是的,中國的電動車行業確實發展很快,但寒冷地帶電池的效力較低,
中國有地方在冬天有大批電車被堵在路上了。。。。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邊走邊看66' 的評論 : 哈哈哈,我也很期待無人駕駛,但從目前來看,無人駕駛技術還有一段路要走。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tiger00' 的評論 : 讀了你的新文,動物靈魂,天外來客?艾瑪!:)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tiger00' 的評論 : 電池如何再生是個問題。我們這裏前幾天就停電了好久。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艾唱' 的評論 : 中國電動車行業能滿足國內需求,是否能大量出口並盈利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黑貝王妃' 的評論 : 在美國倒是完全看不到中國廠家的電動車。 基於美國目前的狀況,混合動力車可能是近期最佳選擇。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LinMu' 的評論 : 是有提高,但須更上一層樓:)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Gilgen' 的評論 : 難道Tesla是中國公司?:)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淡然' 的評論 : 多謝淡然鼓勵,我一向不喜歡絕對化,有優點就有缺點,電動車也絕對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唯一途徑。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雅佳園' 的評論 : 多謝佳園!中國的電動車行業確實發展很快,但是否能轉換成純利潤還有點難說。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哈哈哈,多謝水星兄,難道我別的篇沒用功夫,開水星兄一個玩笑。:) 多謝分享,加拿大和美國市場的狀況基本一致。 基於北美目前的狀況,混合動力車可能是近期最佳選擇。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chinomango' 的評論 :我們原來的車就是跑車。高性能的跑車是加速快,但沒人會用高性能跑車做網約車。對於轎車和SUV的乘客來說,舒適度很重要。 所謂美國全麵落後論是完全沒有證據的扯。 。。。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世界在我心中' 的評論 : 多謝,大家都比較關注這個話題:)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武勝' 的評論 : 電池效益還有待進一步提升。豐田最近就發布了一則技術飛躍的新聞。
電動車可能在幾年後成為人們的首選,但基於美國目前的狀況,混合動力車是近期最佳選擇。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聽說北京在禁止電動摩托,隨後就開始大規模公共電動摩托了,這摟錢方式一點不顧形象,真的把人當韭菜……”,哎。。。。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Tesla是最早生產電動車的公司之一,目前的技術(包括自駕)也依然領先。至於中國的電動車是否能占頂尖地位,還要由汽車主要市場決定,不僅中國,還有北美,歐洲等。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lostman' 的評論 : 電動車有一些問題,我文中也提到了。“電動車絕不可能替代油車,倒是極有可能被淘汰”,你的觀點很獨特,幾年後將會分曉。:)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朝陽門' 的評論 : 汽車是北美(也是WXC主要的博主和讀者)交通的最主要的工具,
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在中國大陸,進口和合資汽車公司前景不佳的可能性很大,但同樣,在西方發達國家(G7和其它歐洲國家),中國電車公司的前景也未必會有什麽光明前景。有人稱BYD發明的混動車續航裏程不可靠。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世界是公平的' 的評論 : 對大多數北美的居民來說,基於目前的狀況,混合動力車是近期最佳的選擇。謝謝世界發現!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小花榮' 的評論 : 對大多數北美的居民來說,基於目前的狀況,混合動力車是近期最佳的選擇,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混合動力車是一個20年來成熟的技術。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油翁' 的評論 :謝謝油翁。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平等性' 的評論 : 多謝平等兄,周末快樂!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彩煙遊士' 的評論 : 哈哈哈,不太能喝,很少喝,那天開心了,喝了一口:)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朝陽門' 的評論 : 發展電動車是中國的選擇,至於國際市場到底有多大能力承受電動車出口,就是進口國的選擇了,尤其是有設計和製造能力的美國,日本,西歐等國。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Alabama' 的評論 : 美國電動車很少,出租車幾乎沒有。 有個租車公司赫茲幾年前買了許多Tesla電動車,但發現各種問題後將所有電動車廉價出售了。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雲霞姐姐' 的評論 : 電動車是有優點的,不少人想擁有,雲兒引領潮流:)

打胡亂說 發表評論於
謝謝分享。

個人覺得還是混動好。這次新西蘭自駕遊,租了一輛豐田漢蘭達混動車,非常好。4100公裏,隻加了四次油。也不需要充電。

電動車有安全問題。華為問界,Tesla都出過大車禍。據說五一期間梅大高速塌方,有三輛車死者找不到屍骨。說是電動車,一起火燒的比油車快多了。

還有電動車維修費用高,很多保險公司不保電動車,尤其是用於營運的電動車。
安然0203 發表評論於
燃油車發展已幾十年,大浪淘沙/成熟穩定,不趕那個時髦
x瀟瀟 發表評論於
謝謝菲兒接地氣的回國探索(*^_^*),
我回去就看不到電動車,出租車也找不到,同學家家戶戶都用了電動車,佩服在那種環境下飛馳……。
cxyz 發表評論於
國內電動車市場發展迅速, 比北美快多了!
灣區金頭腦 發表評論於
我在廣州遇到的幾個網約車司機以前是做小生意、開工廠的;還有一個已經接近財富自由,單純不想呆在家裏才出來開網約車。有一個司機跟我抱怨說電動車降價了,他的車買貴了
joycewu12 發表評論於
國內電動車太厲害了,這次回國搭的出租車都是電動車~~
聽說下雪天開電動車不行~~
邊走邊看66 發表評論於
我最關心的是能不能無人駕駛,如果油車也能我就OK,因為我不想再有車這個累贅了,我一年開不了幾次,保險還貴,就等著啥時有無人駕駛車來接我去買菜,有人的有危險,還是AI好,至少不打劫哈。
tiger00 發表評論於
全世界的左派頭頭被一個環保的小姑娘左右了。我是越來越討厭土豆了。
我不反對電動車,但在科技沒達到之前要在某個時間段全麵消滅燃油隻搞電動,未免自不量力,假如哪天太陽風暴強到抹滅大部分高壓電(已經局部發生過),居民不能出門不能喝水做飯洗漱,人在生命不能自保的時候,世界會是什麽樣?
國內很多公車的士都是電動車了,當然好,但我更關注的是電池的回收問題,不過在科技與狠活遍地的地方,誰在乎未來呢?比如在西藏金沙江的源頭搞大型水庫,會是啥結局,沒人在乎的,很多人隻在乎當前的名與利,下一代死活跟他們無關。
艾唱 發表評論於
電動車應該是趨勢吧,估計以後都會買電動車啦。國內就這點好選擇多。網約車也方便。
黑貝王妃 發表評論於
國產電動車在澳洲賣得很好,物美價廉。
LinMu 發表評論於
最近幾年,電動車電池在續航裏程上有了長足進步
Gilgen 發表評論於
現在還在討論電動車的好壞已經落伍了。電動車敗在了民主黨政府手上,幾十年來的努力付諸東流。由於中國技術的領先,美國和歐洲左派政府行動力奇差,巳經不可能發展電動車了。
淡然 發表評論於
去年回國也感受到了國內電動車的迅速發展,有車的親戚朋友都在考慮換電動車。讀了菲兒此文,才算進一步了解了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與麵臨的問題。特別佩服菲兒,遇事見事都不隻停留在感覺上,而是從各方麵進一步了解並分享,讓我們也跟著受益,謝謝!
雅佳園 發表評論於
讚菲兒好文!仔細分析了美中電動車的很多細節,受教了! 上次回國就發現很多出租車都是電動車,感覺國內電動車的發展挺快的。
水星98 發表評論於
菲兒這篇文章下了大功夫,引來這麽多熱烈討論。我隻是坐出租車的時候坐過電動車,沒有開車體驗。我的豐田混動車等了一兩年才買到,電動車基本上不用等,看起來我們這兒的人更喜歡開混動車。加拿大充電樁太少,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chinomango 發表評論於
加速快導致的暈車不叫個事,與車無關與人有關。高性能跑車一樣加速快,新加坡的巴士一樣加速快。大興機場見過氫能源車,成都bus好多電車。中國產能過剩也不隻是電車。
美國除了軍火芯片,全麵落後,特別是衣食住行各方麵。
世界在我心中 發表評論於
好 題 目 ,引起了 大家的 熱 議 。
武勝 發表評論於
煤電的碳排放小於汽油車尾氣,何況中國煤電隻占6成,其它種類能源正在增長中。美國用天然氣和核能發電更多,電動車比在中國更有利環保,隻不過還是貴了些。鋰電池是肯定可以回收利用的,但效益還有待於進一步提升。
無法弄 發表評論於
其實這個趨勢應該發生在10幾年前,西方國家那麽提倡綠色能源,但在創新上投入的不多,中國在這方麵卻很重視,也是一張白紙沒有負擔,相關產業鏈很快就建立起來,中國鋰電占世界頭座。當然西方不容易在傳統產業上發生立竿見影的轉變,畢竟沒那麽多閑置資金。但是在回收方麵西方可以走近一步,這個看態度,誰都能做。聽說北京在禁止電動摩托,隨後就開始大規模公共電動摩托了,這摟錢方式一點不顧形象,真的把人當韭菜……
lostman 發表評論於
電動車絕不可能替代油車,倒是極有可能被淘汰,也許5,6年,人們就會發現電動車的劣勢,裏程焦慮,電池爆炸,貶值極快,換電池等於車價,維修昂貴,後續汙染,以及所謂自動駕駛安全隱患,至於中國的,就是表麵光的工業垃圾,電池電機電控都落後,其他的汽車底盤變速器更是垃圾,修車師傅早有結論,
平等性 發表評論於
菲兒好文章,大讚!祝周末愉快!
朝陽門 發表評論於
這篇文章跟帖踴躍,說明大家對這個話題感興趣。
目前新能源車兩個賽道,純電和混動。本博文談到混動可能是未來發展方向,有同感。拿比亞迪來說,純電和混動的進展都處於領先地位。
比亞迪今年5月新發布了基於它的超級插混DMi5.0技術的海豹06中型轎跑。比亞迪的混動車架構和以豐田為代表的傳統混動車架構截然不同。傳統的混動比如豐田是以油為主,比亞迪的所謂超級插混是以電為主的混動技術,準確來講是以大功率電機驅動和大容量動力電池供能為主,汽油發動機在高效轉速區輔助發電為動力電池充電並適時直驅。這款裝備DMi5.0超混的海豹06,官宣滿油滿電下續航2100公裏,百公裏油耗2.9升。這些數據是驚人的。而一些發燒友對海豹06的實測數據是續航2200到2500多公裏,百公裏油耗低於2.5升。這車中國大陸售價10到14萬。
網上有人預測,在大陸,進口車,合資車全完,一兩年內見分曉,BBA還能撐些年,因為是豪車。偽豪車來克薩斯這類一並完蛋。
數字旋律 發表評論於
(續2)世界能源危機、環境危機,是永恒的話題,尤其對中國這種人口大國來說。不管能源是不是清潔能源,能源總量永遠是不足的。大力推廣廉價私家車,不管是油車還是電動車,不管對中國還是世界,後果是災難性的。何況電池汙染大、能量利用效率低,導致電動車實際上比油車更不環保。而計劃經濟違反市場規律,壓低電價,壓低車價,大量促銷廉價電動車,讓原本用不起車的人用得起、原本用車少的人用得多,讓原本就擁堵的道路更擁堵,客觀結果就是加劇能源危機和環境危機。
世界是公平的 發表評論於
我們也是定不下決心買電動車. 平時不怎麽用開車,一輛2007年買的SUV還隻開了7萬英裏. 省汽油對我們來說不算一個問題. 等著把目前的車開壞了再說下一輛
小花榮 發表評論於
菲兒分析冷靜中肯,更加容易讓人接受。世界時時刻刻處在變化之中,有些可預期,有些還有待觀察。
油翁 發表評論於
菲兒天地寫得真詳細啊!聽說警察叔叔也會通過網約車的錄音錄像提醒司機不要討論政治。司機的苦衷讓人心疼,支持電動車發展是未來趨勢。
彩煙遊士 發表評論於
國內的電動車是鋪天蓋地的廣告啊!看到你前一篇博文裏的茅台小杯子了,哈哈!菲兒一次能喝幾杯?
朝陽門 發表評論於
有統計,目前中國進口原油已經超過總消耗量的70%,而汽車對中國石油的消耗占比也達到70%。換句話說,中國發展新能源車,最重要的考慮應該是能源安全,而不是其它,因為中國這方麵跟美國沒法比,中國貧油。中國的優勢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好,包括太陽能電,風電,和水電,而且中國基建技術和能力都極端強大。所以發展新能源車是中國必然選擇。
未來,油車一定會被新能源車取代,這是大趨勢。可再生能源,低碳,結構簡單,易操控,可發展自動駕駛。油車自動駕駛沒戲,因為機械控製反應時間太長。
至於氫能源,好像隻有小日子搞。中國,美國,歐洲都不搞,必有原因。有人說那玩意玩不好爆炸,危險。
數字旋律 發表評論於
(續)至於普通中國人更傾向於購買電動車,中國油價和電價的差別是主要因素之一,之前電價15年沒漲過,而油價一年漲10次。近期電價有小幅漲,但油價和電價差別仍然懸殊,對普通人來說選擇是顯而易見的。歸根結底仍然要歸因於中國的計劃經濟。

計劃經濟必然是大招一波又一波。畢竟每個新出台的大招對某些實權人士來說都是空前的發財機遇。這是大政府的必然歸宿。
Alabama 發表評論於
中國已經有出租電動車,美國好像很少?
雲霞姐姐 發表評論於
菲兒這個話題好,“ 從長遠來看,內燃機汽車很可能最終被電動車替代”,特別認同,我現在開的電動車Tesla,兩年前買的,現在買又便宜兩萬,我們州還鼓勵買電動車。免稅,是趨勢!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北美小鎮' 的評論 : 寒冷地帶電池的效力是較低,因此中國有地方在冬天有大批電車被堵在路上了。日本的豐田一致堅持研究氫能源車,不知是否能成功。 豐田數年來堅持推行混合動力車,現在利潤極高。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茵芯' 的評論 : 我還真沒有盈利公司的數據,但BYD應該是其中一個盈利的。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Sailor19' 的評論 : 我家也是一輛四輪驅動大馬力的SUV,另外去年12月份進了一輛混合的。:)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藍山清風' 的評論 : 我們在美國倒是完全看不到中國廠家的電動車。 基於美國目前的狀況,混合動力車可能是近期的最佳選擇。多謝藍山兄分享,周末快樂:)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數字旋律' 的評論 : 兩國都有政府補貼。但中國有許多政策比如電動車牌可以任意申請,內燃機汽車有些障礙等等。

”行事不按市場經濟規律、按三十六計,做事一窩蜂,憋的經濟大招必然是昏招。”,是的。現在的競爭激烈,產能過剩都是由於最早上麵的決策帶來的。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canhe' 的評論 : 多謝荷姐!哇,都是好車!:)美國目前的狀況,混合動力車可能是近期最佳的選擇。去年12月進了一輛。幾年後可能有改變。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xyz66' 的評論 : 哈哈哈,多謝xyz鼓勵,基於美國目前的狀況,混合動力車可能是近期最佳的選擇。起碼是我去年12月份的選擇:)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矽穀居士' 的評論 : 多謝矽穀,我去年12月份進了一輛混合的!:)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la-vie' 的評論 : 多謝生活分享,現在電車還比較新,要過幾年再談如何Recycle。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ARooibosTea' 的評論 : 好久不見,驚喜地看見茶兒!估計是你的技術好!,哈哈哈 :-)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ernard01' 的評論 :是的, 解決這些問題並非易事。多謝Bernard兄,周末快樂!:)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楓雪故都' 的評論 : 謝謝楓雪,周末快樂!:)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yuntai' 的評論 : 多謝雲台兄,你說得對。現在中國的汽車廠家太多,競爭太激烈,出口又會成個問題。。。。周末快樂!:)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暖冬cool夏' 的評論 :多謝暖冬! 你的想法和現在大多數美國人一樣。也許幾年後情況會改變。周末快樂:)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現在電車還很新,可能要過幾年再來談如何Recycle的問題。

鹿蔥怎麽舞突然不跳了:)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water_color' 的評論 : 哈哈哈,有意思。。。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善民' 的評論 : 混合動力車可能是近期的最佳選擇。 未來,是否有其它技術如氫能源車,
或者電池技術突飛猛進還是個未知數。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Yangtsz' 的評論 : 我也看到了電動自行車燃燒爆炸發生重大安全問題的新聞,實在恐怖。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唐宋韻' 的評論 : 多謝唐唐宋韻分享,基於美國目前的狀況,混合動力車可能是近期最佳的選擇。 同意這個政府不願意讓出汽車製造也有國家安全的考慮。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阿留' 的評論 : 多謝阿留。現在中國的電車製造確實產能過剩,以至於必須大量出口,哎。。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清漪園' 的評論 : 中國的充電基礎設施確實比較發達,基於美國目前的狀況,混合動力車可能是近期最佳的選擇。我剛進了一輛。多謝園姐分享!:)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wumiao' 的評論 : 什麽選擇都有優點和缺點,哪有十全十美的事。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可能成功的P' 的評論 : 哈哈哈,可可幽默。中國不是100%的市場經濟,許多選擇都是上麵的意思。多謝可可,周末快樂!:)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zhshqg' 的評論 : 多謝分享!感覺目前美國市場大多數人傾向於混合動力車。:)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大號螞蟻' 的評論 : 多謝螞蟻分享,可以另開一篇了!:)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我也讀到了一些電池引起火災的事故,恐怖。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酒後真言' 的評論 : 哈哈哈,還真是有點形象的:)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plum59' 的評論 : 寒冷地帶電池的效力是較低,中國有地方在冬天有大批電車被堵在路上了。艾瑪。多謝李子兄分享!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regions' 的評論 : 多謝實例分享!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宇都宮' 的評論 : 問好宇都宮,給你也上茶,哈哈哈!:)不太清楚現在的上海是否有剩下的10%。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魔都斬妖' 的評論 : 多謝分享,有道理的選擇。:)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評論 : "現在政府和消費者也比較理性了,不再盲目推崇電動車。",
確實如此。 至於完全無人駕駛恐怕還要等一段時間。我也很期待呢!:)
Sailor19 發表評論於
我是沒有準備好買一輛電動車,我還是喜歡大馬力的SUV,尤其Road Trip在郊外或冰天雪地的路上,還是更相信四輪驅動大馬力的車讓心裏更踏實。
藍山清風 發表評論於
最近路上看到過不少中國產的電動車,看來這股勢頭來勢洶洶。澳洲人喜歡燃油車,不過電動車的銷售比例一直在逐年上升,可能跟移民的大量湧入有關。沒開過電動車,不太了解它的優劣,更不打算買電動車。菲兒寫的好!都是實地觀察,詳細分析得出的結論。謝謝菲兒的分享!祝周末快樂!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楓雪故都' 的評論 : 多謝楓雪,周末快樂!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plum59' 的評論 : 給李子兄也上好茶!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評論 : 給蘑菇上茶!
數字旋律 發表評論於
“美中兩國的不同看法”:)

美中政府兩國對電動車的看法大致相同:),政府都持鼓勵態度,都有政府補貼。

本質區別是,美國是市場經濟,美國聯邦和州政府(即使是民主黨)是小政府,政府補貼隻是一點點,聊勝於無而已。而中國則是一貫憋超大招、下超大棋的超大政府、計劃經濟。行事不按市場經濟規律、按三十六計,做事一窩蜂,憋的經濟大招必然是昏招。

霧霾嚴重的地方,比如國內不少城市,推廣電動車對減輕霧霾有好處:)但電動車確實弊端太大,減輕霧霾的好處也抵不上種種弊端,初期的熱度過後,電動車的弊端已經逐漸顯現出來,一窩蜂搞電動車,類似當初一窩蜂搞VCD和高鐵,越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就越是愚蠢的戰略失誤。
canhe 發表評論於
菲兒妹又一實用大帖。學習了。正思考著這輩子最後一輛車買什麽樣的?兒子媳婦都開並推薦Tesla。我不懂大道理,就想要一部安全係數高的,易操作駕馭的,看來還是買一部混合動力車比較實在。謝謝菲兒好帖分享。
xyz66 發表評論於
菲兒實地調研有資深分析師範兒;) 網約車司機們的真實吐槽道出芸芸眾生的心酸,為了幾百塊收入夜以繼日奔波,完全不顧自己的身體透支,車裏還有監控,OMG,簡直不要人活了!

同意以下Bernard01 言簡意賅的總結,加上眾多網友提出的電車安全性的問題(which were deliberately concealed there), 純電車的長期效應有待觀察。至少咱自己買車,一點不能雞蛋都放一個籃子裏,so far Tesla+ 油車或混動。
———-
Bernard01 發表評論於 2024-06-28 12:57:41
嚴寒下的續航能力,報廢電池的處理,及異於油車的啟動/刹車特性,是電動車需要解決的問題。讚菲兒的實地調查分析!
la-vie 發表評論於
我今年回國坐出租也都是電車。電車不燒汽油現時是環保,長期看未必,報廢的電池是大汙染源,除非可以回收重複利用。
ARooibosTea 發表評論於
開過純電動且全自動的Audi 和寶馬混電的車。BTW, 都是leased。 沒品出和燃氣車的巨大區別。不是我感知太遲鈍,就是我的車技太高超了。哈哈哈,或許兩者兼備:)
謝謝菲兒好文分享!
Bernard01 發表評論於
嚴寒下的續航能力,報廢電池的處理,及異於油車的啟動/刹車特性,是電動車需要解決的問題。讚菲兒的實地調查分析!
楓雪故都 發表評論於
沒開過、也沒坐過電動車,長知識!謝謝菲兒好文分享!
茵芯 發表評論於
提到了幾個虧損的公司,盈利的有哪些呢?
yuntai 發表評論於
菲兒的分享來自於實地調查體驗,很有啟發性!電動車前景看上去不錯,但需要有一係列配套保障措施。中國因為政府的傾斜政策,一下子發展起來。如今碰到整體經濟不好,產能嚴重過剩,國內市場消化不了,再找不到足夠的國外市場,供過於求,就像高鐵,高速路一樣,造成嚴重浪費是必然的。周末快樂!
花似鹿蔥 發表評論於
好奇廢電池怎麽處理,這麽大量也是汙染土地呀
暖冬cool夏 發表評論於
菲兒這個話題好!我們公司很多同事都買了特斯拉,我沒有動心,接下來如果要買就買混動的,就是菲兒這裏分析的。國內電動車製造業太卷了,我去年回去就聽說了。電動車還有暈車的問題,萬一出事故,被鎖在車裏發生燃燒逃命的問題,菲兒一一分析到了,很全麵!
water_color 發表評論於
中國電動汽車獲得的政府補貼損害了全球所有其他國家汽車製造商的利益,關稅僅僅是反製手段的一種。 這樣,“雙贏”(中國贏兩次)就沒有什麽可能了。
善民 發表評論於
總之,純電動車目前還存在一個致命弱點,就是續航能力不行,一旦遇上塞車、寒冷或極端天氣就非常危險,所以隻能當第二輛車來,第一輛必須是油車或混動,純電動車完全代替油車短期內絕不可能!
北美小鎮 發表評論於
說得很不錯。其實所謂電動車環保就是騙人,發電也多數是靠燃燒的,反而因為中間多了一層轉換更低效。另外,在我們這麽冷的地方,買個電車基本隻能夏天用用,冬天用簡直就是給自己找事。更不用說因為冬天的低溫損傷,北方鋰電池更容易發生自燃。我同意燃油車最終會被取代,但可不一定是電動車。日本研究的氫能源車更有前途,就是需要分解氫技術出現突破。

大號螞蟻 發表評論於 2024-06-28 08:50:35
Yangtsz 發表評論於
中國這樣大數量的電動車,新的時候還好,到了接近報廢的時候,用戶為降低成本,如果不及時更新修理,這些車停在那裏就是安全隱患。比如前一陣兩輪電動車放在樓道裏自己著火,把樓都燒了。
唐宋韻 發表評論於
謝謝博主的文章和思考。
由於電動車結構相對簡單,容易彎道超車。
電動車是否有利於環保,關鍵是看電是那裏來的。如果來自汙染嚴重、不減碳排放的燃煤電廠,電動車環保就是偽命題。
要想使純電動車要被歐美消費者普遍接受,電池的能量密度還須有大的突破,這方麵近年沒有大突破。這就是為什麽混動受青睞,插電式混動更是一些人的首選。
美國對中國電動車設壁壘,淺層目的是保護汽車從業者,深層原因是製造業這塊蛋糕不能再被分了。製造業一個大國的脊梁。
阿留 發表評論於
欣賞好文。您下麵這一段講到的這種虧本上電動車的情況,在其他國家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也充分證明了我朝經濟根本就不是市場經濟。虧這麽多還接著搞,可見補貼之大,而這些補貼都是納稅人的錢。

"由於中國政府稱電動車是新的經濟增長領域,電動汽車是未來的方向,並采取了稅收減免、低利率貸款、補貼等一係列政策,許多中國公司都涉足電動汽車行業。但由於競爭激烈,據稱去年在中國售出電動汽車的品牌有123個之多,所以大多是賠本生意。 北汽藍穀去年淨利潤虧損54億元,已連續4年虧損。小鵬汽車淨虧損103.8億元,蔚來汽車淨利潤虧損達207.2億元,零跑汽車2023年淨虧損42.2億元。"
清漪園 發表評論於
疫情前我回國,看到老媽曾經上班的辦公樓下已經豎起數個充電樁,中國為發展電動車數年前就開始下功夫了。轉頭看美國,我的辦公樓下至今仍然空蕩蕩,除了停車位,啥也沒有。缺少充電的基礎設施,很難推動美國消費者購買純電動車。混合動力車無需充電樁,加上汽油就能跑很遠,俺的下一輛就是混合動力車啦!
wumiao 發表評論於
發展純電動車是一個冒險性的事情,電池的汙染,著火後甚至開不了車門生生燒死在車內,道路和停車場都沒配套,充電樁不普遍,電費也不便宜,,,,
而且國內政策對四輪電動車天花亂墜說成玫瑰一樣美麗,兩輪電動車像狗尾巴草一樣,以安全為由就滿大街封殺沒收,逼迫普通大眾去買四輪電動車,不就是欺負底層老百姓沒錢沒勢嗎?但還想從他們身上榨取最後的油水。
矽穀居士 發表評論於
謝謝分享。我家二月份買的新車就是一輛混動車。
可能成功的P 發表評論於
引進技術,許諾市場----》得到技術,補貼生產-----〉廉價產品,擠出市場-----》傾銷全球,占領市場-----〉利潤不足,無疾而終。。。。
好多產品,前仆後繼的,一次又一次,嘿嘿。
讚菲兒總是走在社會和經濟、政治問題的前沿來分享好文。周末愉快!
zhshqg 發表評論於
自從2015買了一輛LEXUS RX450H以來, 真心喜歡這輛車, 到現在跑了不到4萬英裏,從來沒給我惹出任何麻煩. 夏天加滿15加侖可以跑430英裏. 現在另外一輛ACURA TL差不多該換了.一直猶豫是再買個混合動力車還是全電動車,心裏總是對電動車有些懷疑, 另外還要在家裏安裝一個充電樁, 有些麻煩.
大號螞蟻 發表評論於
學什麽準備未來(二)電動車推不動 (2024-03-05 06:29:40) 下一個
電動車經曆了初期的艱難,最近幾年也的確火了起來。但是這把火近來又溫柔了不少。歸根結底電動車的問題是不接地氣。同樣是引領消費,愛瘋畢竟是打中了消費者沒想到但是確實有用的要點上,徹底淘汰了傳統手機。但是電動車雖然情懷時尚甚至政府不遺餘力地推動,但是取代傳統車的前景遙遙無期。因為說一千道一萬,主流消費者看得還是實用。貪小便宜的,隻買貴的不買對的,畢竟是少數。電動車的階段性受挫其實就是基本上把隻買貴的不買對的市場挖掘得差不多了,必須進軍主體普通消費群體卻又無法突破的結果。

電動車最大的賣點,環保。已經越看越被評判為謊言。實際上可以說有消費就是不環保,花錢多就是更不環保。成本意味著生產消耗,消耗就意味著汙染。所以從生產而言就比一般油車更不環保。從使用而言,電車使用的能源經過更多次的轉換,而且電車普遍更重,所以最終消耗的原始能源和產生的汙染也並不更好。而且電池的處理也更麻煩,更危險。

普通消費者其實也不在乎這些。在乎的是最便宜舒適的代步工具。這才是致命傷。電車不僅更貴,而且更不方便,更不可靠。馬斯克都說賣的不是車,而是大電腦。問題是,普通消費者花一千買個手機電腦就夠了,化三五萬買得還是車。作為車的功能不行,其他的都是扯淡。所以電車最多也隻能是家庭的第二用車。也就是還隻是在大玩具的市場裏麵打轉。

當然電車真正最大的優勢是電控容易。實現自動駕駛的可能性最大。而自動駕駛的實際意義是十分廣泛的。別的不說,自動駕駛可能是埋葬高鐵地鐵的鐵血殺手。但是自動駕駛進展卻已經大幅度落後於當初的樂觀宣傳。這也是為什麽不那麽看好人工智能的炒作的原因。這幾十年來所謂高科技的發展,的確大大推進了加強和取代人腦的水平。但是在信息之外的執行層麵,也就是在加強和取代人手方麵,實在是乏善可陳。自動駕駛可以說是最簡單的,也是最需要的,智能操作的領域。操控四個輪子要比操控四肢簡單萬倍。對路況的判斷也是最低級的訓練就可以達到的。但是到現在依然前途不明朗,又何談其它。人工智能真能多高先不說,匹配不上執行機構,那也就是一個大號霍金。

所以未來發展,硬件才是瓶頸。有瓶頸才有機會,難啃的才有功勞。美國還是要把製造業,起碼中高檔製造業,撿回來才有希望。其實隻要在中學參與過機器人比賽的學生都不難有所感悟。隻有文科生才會為了一己私利去硬推電動車。比如紐約的電動校車法案就是這麽無比荒謬。且不說電動車對環保沒有什麽正麵意義。就算有那麽一點,早在其起環保作用以前,石化能源可能就已經消耗完了。所以電動車的意義從來也不是環保,而是使用可持續性能源。從這個角度來講,電動車的發展並不慢。混動車的答案在可預期未來可能最有效。氫動車或者其它新科技也許解決問題更徹底。所以完全沒必要以政策攪亂市場,適得其反。因為正確答案還並不存在。民主黨無非是找借口好上下其手。實際上嚴重浪費公共財政資源。

這次俄烏戰爭陷入僵局,也是顯示歐美製造業全麵坍塌的惡果。歐美武器質量的確優勢明顯,但是產能實在是大拉胯。想當年二戰多大規模,如果也開戰三年生產還沒調上來,憑什麽打敗德國。說到底,真正的財富還是製造業創造的,科技業金融業都是虛擬經濟,是建立在實體經濟之上的。身材不行,再打扮也上不了檔次。具體到電動車而言,即便取代一部分油車,總體汽車市場也沒有多大變化。對總體經濟的拉動意義不大。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在於製造業的回歸程度,或者去全球化程度。不難看出,共和黨的經濟政策是務實的,至少是挺美國的。民主黨的政策是務虛的,還是指望玩全球貿易的老梗的。

實際上就算講理想,最大的節約是減少使用,而不論是電動車還是燃油車。也就是減少交通需求,比如保持較多的居家工作;比如減少海外貿易需求而增加本地生產,從而減少物流;比如減少交通堵塞和等待,消減都市,疏散人口密度,減少住宅到工廠的時間距離。簡單而言就是要拋棄工業化初期的規模化生產的都市型近代生活方式。轉向信息化時代的定製化生產的中等城市(五十萬到五百萬人口)為主的現代化生活方式。而去都市化也會減少原子化,恢複社區化,也就是去政府化。而這顯然也是不利於民主黨的生存環境的。

總而言之,美國要去虛務實,減少金融電腦產業的比重,減少電動車的補貼和政策,加大現代化設計的基建投入,加大現代化生產的製造業發展。而這些符合普通美國人生活方式的方向,與建製派既得利益集團是有很大矛盾的。學什麽和支持什麽是有很大關聯的。這就跟買股票或者加入某公司工作,就合該公司綁定命運共同體是類似的。希望或者賭定國運,才可能壓上自己的人生的一大塊去入行入市。
曉青 發表評論於
我不覺得電動車好,看見太多悲慘事故,著火了人都出不來活活燒死,另外電池據說將來汙染嚴重。
酒後真言 發表評論於
聽到此一說:買特斯拉電動車,就好像是買了四麵玻璃鋼板加一個電池和一台平板電腦 :)))
plum59 發表評論於
挺好的話題。在美國還有個問題是電力還是主要來自火力發電,而不是再生能源和原子能。改用電車不會完全消除二氧化碳排放;另外在寒冷地帶電池的效力很低。我有位朋友說冬天最冷的時候,充滿電最多隻能開90英裏,有一次差點兒拋在路上。
regions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魔都斬妖' 的評論 : 我家的狀況基本和你一致,有一輛Tesla和一輛混動SUV。 電動車出現大問題的兩個推出的例子是:今年除夕前湖北因為突如其來的暴雪封路,讓無數電動車被迫“趴窩”。而正值返程高峰的浙江高速服務區,待充電的電動車排起長龍。
宇都宮 發表評論於
搶到第二名!電動車普及確實帶來環境優化。但每個出租車企業都要保留10%的燃油車,以備停電等突發情況!
魔都斬妖 發表評論於
我有一輛特斯拉和一輛豐田混動,從駕駛成本上來看一加侖跑四五十mile的混動和電動車基本差不多,電動車好處是加速快開起來帶勁,混動的好處是方便尤其是跑長途。從保護環境角度來看如果像中國那樣以煤電為主那麽電動車其實更不環保。美國東部發電以天然氣為主那麽混動和電動車碳排放差不多。所以總的來說從目前來看二者各有千秋不分伯仲。
plum59 發表評論於
俺跟蘑菇擠沙發。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發表評論於
電動車的續航裏程和充電基礎設施分布還是一個問題,現在政府和消費者也比較理性了,不再盲目推崇電動車。我更期待AI的發展,希望能看到完全無人駕駛的那一天,街上的車輛來來往往都是按機器指令,像科幻片一樣:)那時候也許就沒有塞車問題了。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發表評論於
居然沙發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