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哥華自建獨立屋 (七)- 建造房子

打地基之前,建商問我要不要放Membranes, 就是整個房子底下鋪個橡膠之類的防水層,我覺得任何東西都不會是永久性的,放了後新的肯定很好,但是萬一漏水 越過隔離層, 散濕也很困難,壞了很難修補,傳統的是在地基外麵刷類似瀝青的防潮層,以後用舊了還可以繼續刷,隻要周圍挖下去一點。

打完地基後就是起框架,那是個印度人團隊。我每天下了班後去工地,拿了把卷尺對著圖紙看他們做的對不對。如果不對,改起來容易,如果積累起來,就根本改不了了。結果我找出許多毛病,有的是致命的,比如門的位置,差一英尺那種,如果不糾正,以後房間間隔也會移動。

還有樓梯間的尺寸,作為設備間,小一點以後設備都進不去,後來看看設備間各種設備管道,小一點點都不行。

連個deck 大小都錯了,結果被 city inspection 發現再改,city 有階段性檢查發通行證,這個算是比較放心的做法,否則以後所有的東西都一封,誰知道裏麵做得合不合規。

雖然百般努力,最後訂好的屋頂三角架還是多了兩個出來,浪費掉了,他們沒有按圖紙造,自己就按經驗。檢查屋頂結構已經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不過city檢查了沒有影響到結構,也就這樣了。

然後是上下水管道,也是個印度人團隊,領頭的水管工水平非常高,但是他來了幾次就交給了他的徒弟們,肉眼看他們就做的不那麽好,比如管道在地下室繞著牆走,放好了才能起內牆,如果彎管做得不好,牆就會很厚,最後設計得一摸一樣大小的地下室臥室,就是變成有大小。

我們有兩個洗手間裝熱水衝洗馬桶,需要電插頭,幸好事先告訴了建商,及時裝上,否則到時候就不行了。可是水管小工接管子時還是有問題,因為日本馬桶蓋的進水接口與加拿大的不同,小工搞不定,最後工頭出馬,到哪裏去弄了個接口才裝上去,當然最後用的時間都要算錢。

在溫哥華,造房子基本上是印度人的天下,許多年前我買的第一個剛造好的房子就是華人建商,也是一個香港人,全部的施工分包商都是華人。現在據說華人分包商太貴了,所以沒有他們的影子了。就算西人建商,用的也基本上是印度人團隊。印度人便宜,技術也算過得去。

這個房子的電工用的是香港人,要求我付現金,我堅決不幹,我需要開支票,一筆筆記錄在案,所以電工做到一半就撂挑子,說不付現金就不幹了,拖我們的工期,明明白白的要挾。我需要有資質的電工以後有問題有保險有問責,結果建商告訴我那個電工沒有資質,我非常生氣,不來正好,正好換有資質的。結果建商非讓我付做了那一半的工錢,我想到不要讓那些人懷恨在心來搞點破壞,就給了錢。結果第二個電工來了全部要拆掉重新排線。花費更大。

這個是教訓之一,便宜的建商最後並不便宜,說不定更貴。

楓葉糖漿007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油翁' 的評論 : 謝謝!
油翁 發表評論於
文章內容詳細又幽默,作者的經曆令人忍俊不禁。楓葉糖漿007的貼心分享讓人會心一笑,相信未來的房子會是溫馨舒適的家園。
楓葉糖漿007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是的,大溫哥華裏有的城市確實是有某種族裔集聚的。現在出水馬桶蓋多了起來,新房子都在馬桶旁邊下方有接線口。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這些分享非常有用。 蓋房子很操心很不容易啊。 特別讚你的衛生間做了接線口。 這個一般的房子都沒有。
溫哥華印度人那麽多, 也是這兩天剛從網友的帖中知道。
楓葉糖漿007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野性de思維' 的評論 : 真的是很操心!否則就會出很多幺蛾子。
野性de思維 發表評論於
哇,自己建房子,了不起,是不是很操心啊?從描述中看,確實挺勞神的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