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道士翻身記

打印 (被閱讀 次)

                                嶗山道士翻身記

     自從清代蒲鬆齡的小說《聊齋誌異》裏寫了一篇會穿牆的嶗山道士 的文章後,天下讀書人都想來嶗山看看那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一尋嶗山 道士的仙蹤。

        文化大革命之前的 1965 年 10 月,因戰備緊張需要,嶗山太清宮曾 駐進部隊,被當作解放軍營房使用,廟中道士寥寥無幾。 1966 年,毛澤東一聲令下,青島三大院校的紅衛兵從社會殺向嶗山 的百座道觀,他們不拆廟、不拆牆,專砸神像。十幾天的功夫,把數百 座高大的神像,什麽太上老君、呂洞賓以及海神娘娘等,統統還原成滿 地堆積的黃泥和黑土。嶗山道士和道姑們抱頭逃竄,嶗山的九宮八觀七 十二庵一夜間變成了空廟。

        深山裏的山民(當時稱人民公社社員)們也很會因勢利導,他們把 拆除神像的泥土一車車從廟裏清運出去,填地種菜。如著名的下清宮等 道觀則一度變成了免費的旅館。遊山住廟不花錢成為當年的一項市民福 利。

        道士不知何處去,宮觀庵裏可種田。 那時進嶗山遊山玩水的人不但不用買票,還享受免費住廟的待遇。 那年代“反對向錢看”的口號震天動地,誰還敢打收錢的資產階級主意? 我的博友海妖的雙胞胎兄弟是那時免費住廟的親曆者。他在我的博 客留言裏寫道: 我曾在 1967 年的五一和國慶期間,兩次去嶗山。五一是夜宿在上 清宮,“十一”夜宿華嚴寺,當時這些廟裏,非但沒有一個道士,就是 我們夜宿的那個大殿裏的泥胎塑像,都也幾乎是一點痕跡不留的,被掃 地出門了。不過,我還記得上清宮裏除了有老古樹之外,還真有聊齋裏 說的那個牡丹和芍藥,不過我和當年正值風華正茂的同學,在那個上清 宮的大殿裏,夜宿做夢了整整一夜,也沒盼來漂亮的花神。 神像化為泥土,道士不見蹤影。道觀成了遊客的免費旅館。這種狀 況持續了近十年之久。不過那時的人很少進山,因為遊山玩水是資產階級表現。

    1976 年 9 月 9 日,毛澤東逝世兩年後,1979 年 4 月 29 日為否定文 革,被撤銷三年多的國務院宗教事務局重新恢複設立。1980 年,青島市 政府宗教事務處隨即成立。市委統戰部向上級打報告申請經費獲準,大 批資金很快到位,於是開始了重塑神像的浩大工程。不過花的這都是納 稅人的血汗。 像對待文革受批鬥的老幹部一樣,宗教局為文革被趕跑的道士落實 政策。有些老道士已死,當年的小道士早已還俗為農民。他們做夢也想 不到政府會三顧茅廬似的請他們回歸道觀,搖身一變成為當家的資深老 道。

        據當年在青島中山公園分工常駐太清宮的武先生回憶說:當年恢複 道教之初,道士們史無前例地享受到了國家工資待遇。市政府宗教事務 處把工資款撥給中山公園,由他們為嶗山道士代發工資。

        有的道士因有家眷不願歸廟,政府就安排他們以道士道姑名義全家 歸廟。據武先生回憶說,太清宮新回來的五名道士中就有兩名是夫妻。 五名道士其中包括從膠州請回來的道長匡常修。

        聽說有工資,許多農民從遠方趕來要求進廟當道士。他們是掙工分 的人民公社社員,一 輩子沒享受過公家發 的工資。加上恢複宗 教祭祀後有了香火錢 收入,道士們也就不 需要國家的工資了。 他們搖身一變成為收 入頗豐的神職人員。 前幾天網上發布 了十個旅遊不要去的 臭名昭著的景點,其 中就有嶗山。今天的 嶗山道士隊伍已經非 常龐大,因為借旅遊 斂財,嶗山道產已經 坐擁千億。廟裏的小 道士們個個手持蘋果 手機,不必勞動,不 必經商,笑嘻嘻坐收 香火錢,這也是一條 發財致富之路! 送香火錢的人排著長龍,來自全國各地,還有眾多海外赤子。

     哇!黨和政府真是嶗山道士的再生父母!  

diaozhi 發表評論於
新編聊齋,令人啼笑皆非。
SSL1234 發表評論於
還記得小時候看動畫片,小道士念口訣:“……穿牆過,定將娘子嚇一跳,嚇一跳!”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