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年代教授級別的資料來源

打印 (被閱讀 次)

五、六十年代教授級別的資料來源

   前段時間發了複旦、交大等高校的教授工資級別(文革前),有些網友對一些名字熟悉的教授級別與自己預想的或以前了解的級別不同感到詫異。由於教授的級別信息一般不公開,聽來的和網上流傳的常有和實際不符的。我發的級別信息都是來自比較可靠的資料,準確性當有保證。下麵是部分教授級別信息的原始資料(各校的正副教授名冊):

圖1. 有謝希德、穀超豪的名字,他們是62年、63年晉升到教授的,並在56年定級後又提過級。黎川朋友對唐慶增隻是5級教授感到驚訝,名冊上唐慶增隻寫了工資197元,這工資是相當高教5級工資,因他“長期未開課”工資有可能打了折扣,所以56年可能定的是三級或四級(高教局發給複旦的二級教授名單中沒有他)。

圖2. 李鬱芬、華中一副教授7級。有的網友奇怪,56年製定的高教工資標準,教授、副教授最低是6級,他們怎麽是7級副教授?這是因為60年起實行了提職不一定提級,所以60年後提副教授的級別就不一定會達到原來的最低級--6級了。

圖3.、圖4. 有網友提到的楊必、蔣學模的級別信息;

圖5. 程守洙是2級教授,以前有說程守洙是3級教授;

圖6. 許應期,3級教授,網友西北東南曾覺得他定低了,確實交大上報許應期是2級,但高教局批的是3級,有關56年評級情況,以後另文再發;

圖7. 許順生大家應該不陌生,(以前的博文“一本七十年前留美學生的婚禮記錄簿”中有他),這裏的一帖、黎川朋友都認識他。他1953年獲美國洛特丹大學冶金係博士學位,1956年進冶金所,在這份60年的名冊上是4級副研究員,資曆淺的留學博士在56年要評到三級以上還是較難的(謝希德回來隻聘為講師,56年才提到5級副教授)。

    因我發很多資料圖遭到一些人的濫用,對一些資料圖作了一些編輯,如影響閱讀請諒解。

黎川 發表評論於
謝謝博主提供的資料,感激萬分。
毛囡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黎川' 的評論 :

矽酸鹽所:嚴東生3級,殷之文4級,張綬慶副研4級,閔嗣桂副研5級;

有機所:一級研究員有莊長恭、黃鳴龍、黃耀曾、汪猷;梅斌夫4級;黃維垣、徐維鏵、劉鑄晉5級,袁承葉6級, 蔣錫夔6級,周維善6級,陸熙炎助研6級;

黎川 發表評論於
冶金陶瓷研究所1959年兩個副所長,鄒元曦, 吳自良;窯業組嚴東升組長,副組長是殷之文院士,大概是四級,後來也升到正冶金員了;閔嗣桂大概是四、五級的,好像後來升正冶究員了。
在此之前,科學院成立了有機化學所,借冶金陶瓷所的四樓掛牌辦公,9個發起人,現在隻記得的有莊長恭,汪猷,陸熙炎院士,閔嗣桂。後來有機所搬到徐匯區去了,閔嗣桂留了下來。她在美國學的是無機化學。

有沒有有機化學研究所的類似資料?謝謝。

毛囡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黎川' 的評論 :
當時冶金所還有4位正研:周仁(所長)1級研究員,鄒元爔2級研究員, 吳自良2級研究員,陳炳兆4級研究員。搞陶瓷研究的(如嚴東生3級研究員等)已在59年分出到新成立的矽酸鹽所去了。
黎川 發表評論於
最後一張照片大跌眼鏡:沈邦儒是馬路對麵鄰居,記得他大同大學畢業,在中學教物理,後來調到冶金陶瓷研究所,他評為6級可以理解。許順生我記得他是3級正研究員,可能是60年後升的?陳念貽是當官的,團中央委員什麽的,拿6級理所當然。徐元森、楊倩誌(樓下鄰居)都是國立浙江大學化工係畢業的,他們60年才7級?我一直以為他們都是4級呢。出乎意料啊。
毛囡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矽穀工匠' 的評論 :

沒明白你的評論和本文有什麽聯係或你怎麽從本文得出這個評論的?
矽穀工匠 發表評論於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就是為了騙那些學數理化的書呆子。那些年中國人都可以算赤貧,掙錢都是在噪音級別的,也有人叫"量子"錢。學校,真的是騙人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