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巴西去】折疊的裏約:探秘貧民窟(上)

這一天天的日子就象張白紙,該畫啥?如何畫?
打印 (被閱讀 次)

前文鏈接:火”出圈的巴西街頭塗鴉文化

去巴西之前,本打算先觀看2002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上帝之城》。看了沒幾個鏡頭,那人間煉獄般的裏約熱內盧貧民內的殘酷生態就震驚了我。特別是看到臉上很無辜樣子的孩子冷血地大開殺戒時,我不寒而栗,關了視頻,腦子裏印下了這些字-槍殺、毒品、黑幫...

當我們的旅行大巴開往裏約最大的羅西尼亞貧民窟Rocinha Favela)時,我是心存忐忑的。出門在外,安全第一。探索貧民窟是不是太冒險了?再說,把貧困的、邊緣的、失落的生活環境當旅遊點,厚道嗎?

我朝窗外望去,兩旁的山腰上,漸漸出現了密密匝匝地摞起來的火柴盒般的小房,不知怎麽,我產生了一種類似於密集綜合征般的不適感。旅行團團長說,這些鱗次櫛比的違章建築“,就是貧民窟了。“鱗次櫛比”隻說對了一半,因為這些房屋排列無序、雜亂堆積,完全缺乏規劃。

G20年底將在裏約舉辦,宣傳廣告背後的Rocinha貧民區是無法掩飾的存在。

團長叮囑大家,“今天的貧民窟行,我們40來人的人馬,已經向合作的地陪支付了800美金,其中的一部分資金將會幫助改善貧民窟的民生。走近貧民窟,我們會更真實地體察民情,更全麵地了解巴西。”接著,他又約法三章,“一切聽從導遊指揮,不去不該去的地方,不做不該做的事情。”

四位從小在貧民窟長大的導遊將我們兵分二路,我們小分隊的領隊是白人漢子Carlos。紮著辮子的他,英語相當地道,即便是在裏約這樣的大都市,能講流利雙語的也並不多見。Carlos黑色T恤上正麵寫著Vidigal,背麵寫著Rocinha。他解釋道,整個裏約有1000多處貧民窟,但隻有四個是允許外人參觀的,包括Vidigal和Rocinha,我們今天要拜訪的正是規模最大的Rocinha區。Carlos又介紹了另一位棕色皮膚的女孩,人很文靜,甚至有些羞澀。此行中,她將跟在隊伍後麵,確保“一個都不能少”。女孩曾獲得到英國學習語言的資助,英文對話不是問題。

我們聚集在一處寬敞些的坡麵,聽著Carlos的開場白-

"在巴西東北部的半幹旱山區,生長著一種堅硬帶刺的含羞草類植物-Favela。1897年,去那裏鎮壓農民起義的士兵們勝利返回裏約後,指望著能拿到政府拖欠的軍餉衣錦還鄉。等待無果後,就先在裏約中心的Providência山搭建了低矮簡陋的小屋暫住,並稱之為Favela”。在漫長的等待中,退役士兵們的幻想最終破滅,Favela成為他們永久的家,Providência也成為裏約的第一個貧民窟社區。”

這個故事聽著好傷感,Carlos沒有停頓,接著說:

”組成貧民窟的最初人口還有兩股-

隨著1988年巴西廢奴和共和國的建立,失去土地的奴隸們大量湧入大都市,在山溝的窩棚裏勉強維生是他們無奈的選擇,他們在Favela夾縫求生。

在上世紀巴西的兩個關鍵時期(20-30年代的工業化進程迅猛推進時期和60-70年代的巴西“經濟奇跡”時期),農村剩餘勞動力也大規模向城市流動,Favela成為這些缺乏文化知識和技術經驗的勞工賴以生存的家園。

在裏約650萬人口中,有高達25%的人居住在各處的Favela,Rocinha的人數就有20萬。"

Carlos的一席話,讓我倒吸一口冷氣,無可奈何的曆史,觸目驚心的數目!裏約貧民窟恰如逆境求生的Favela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占有不屬於自己的地盤,合法嗎?”對於團友的疑問,Carlos答道:

“當然,我們是受憲法保護的,巴西1988年確立了逆權占有立法(adverse possession)。你隻要在無人問津的地方住了5年,那你就當家作主了。Favela的住戶是擁有占用土地的合法權利的,極少數甚至擁有土地所有權。”

在聽著Carlos解說時,我也開始環顧四周-

我發覺,這裏的房屋都是三、四層樓,雖然粗糙狹小,卻都是由磚和水泥建造的,而不是簡易的土坯房或由塑料板、紙盒子簡單搭起來。這裏的家庭有自來水、電和(遲鈍的)互聯網供應;很多住戶的屋外安裝著“小耳朵”和空調,看電視和室內溫控也不是問題。

主要街道路況尚佳,有很多的上坡,這使摩托車成為備受青睞的交通工具。

街道兩旁形形色色的店-雜貨店藥店、食品店、美容店、旅店、花店…除了狹小淩亂些,和別處差不多。

街旁休憩的人們

路旁和街角盡管有小丘般的垃圾袋,但樂色畢竟是被裝在袋子裏的,估計收集的間隔會長一些。

家家戶戶都有一個清潔用水的藍色圓桶。

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空中那交錯縱橫的電線網,明目張膽地偷電,絕對是鐵證如山。倘若電線破損或短路,再遇上極端天氣,這安全隱患令人堪憂。團友驚歎道,“貧民窟的電工一定是天下最能幹的了。”

Carlos把我們領進了一個簡陋的室內運動空間。幾個少年正在全神貫注地踢足球,有兩個孩子還是赤足。休息間隙,他們整理場地,把裝著飲料空瓶的麻袋拖到一邊。巴西人天生就像是為足球而生,球王貝利、大小羅納爾多都是從貧民窟走向世界的足球巨星。貧民窟的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希望改變人生的足球夢想,它們那麽絢爛,更多的時候,卻又是那麽遙遠。

“這裏的人身安全有保障嗎?毒梟有多厲害?黑幫有多恐怖?”這是我們最關切的問題。

Carlos詭異地一笑。(待續)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山上長弓' 的評論 : 一些貧民窟也是希望改變外界對其負麵印象,他們打開門窗讓遊人進去應該具備一定安全條件的。我們的參觀有獵奇成分,但也在經濟和社會交流上,對他們有一些幫助。
山上長弓 發表評論於
破亂倒是無所謂,中南美這種城市太多了,主要怕危險,看過《上帝之城》,至今害怕,殺人太隨便了,佩服你的膽子。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canhe' 的評論 : 很開心看到荷姐回歸,更高興得知荷姐夫康複順利,小孫兒結業。我一直覺得博客隻是生活的點綴,家庭生活當之無愧要位於首位。暑期計劃去瑞典遊覽,我會記得你的瑞典生活係列的,它們給我打開了通往這個北歐國家的第一扇門。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雅佳園' 的評論 : 非常關鍵的問題,下文會專門記述。祝佳園周末快樂!
雅佳園 發表評論於
非常獨特的經曆,最想知道那裏安全嗎?
canhe 發表評論於
問好巧巧!Hug!Hug!!!
謝謝了你遊世界達人忙裏偷閑到我家串門,謝謝你的關愛問候和溫馨祝福!我遲複為歉了。你的西班牙行聖路行還欠著一個尾巴,巴西行整個的還沒開始。巴西的平民窟居然能貧成熱門景點,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也真是牛了,可貴的是家醜就是要外揚。嗬嗬。謝謝巧巧一如既往地圖文並茂地好介紹好分享。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WXC0210' 的評論 : 我們的經曆應該很類似。離開主路之後,鄰裏間的小道也是相當狹窄。一旦有搬運工出現,大家都趕緊著讓道。每階樓梯都挺陡的,下大雨時真會很危險。
WXC0210 發表評論於
我們也請了導遊去走了一個上午。還去了導遊的半山腰的一個親戚家。從平台上又可以看見更多家的後院。照的相片比你的更窄,更髒亂差。一個令人驚訝的是在這一區域看到幾家人正在做飯,燒烤雞腿,肉。看起來吃的挺好。這也許就是巴西地大物博物產豐富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阿迪2000' 的評論 : 巴西貧民窟的人家戶戶都是不缺電視/冰箱/水電供應/空調...以前的下水係統很糟糕,如今也得以改善。所以比印度的貧民窟應該好很多層次。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南瓜蘇' 的評論 : 漢城也有貧民窟?這讓我也有些吃驚。
貧民窟這道傷疤的確讓人心生哀歎-科技如此進步的今天,我們對貧富問題卻依然無解。貧民窟的人處於貧困線下,享受不到現代文明的發展成果。更主要的是,不僅影響當代人,也影響下一代人的發展。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黑貝王妃' 的評論 : 王妃所言,也正是我當時的一些想法-資本/階層/貧富...
巴西城市化過程中的突出問題是貧富差別過大,貧困人口多集中於城市,而城市貧民又多住在貧民窟。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悉采心' 的評論 : 寫此文時,我瀏覽了許多就貧民窟的相關研究和討論,願和采心與網友分享-21世紀初,中國有不少到巴西的考察團,了解巴西城市貧民窟形成的原因及其產生的社會問題。他們聚焦在“準確理解城市化的內涵,合理把握好城市化進度,特別是在城市化過程中要妥善處理好農民的土地問題。”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中國沒有出現巴西級別的災難,亦是幸事。
阿迪2000 發表評論於
似乎比印度的貧民窟條件要好一些。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xiaxi' 的評論 : 我雖然比你逗留在巴西時間長一些,但也隻是淺嚐輒止。世界太精彩,太複雜,而我們生命有限,所有隻能同時感歎“這個世界很無奈”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那是。中國在城市化加速發展時期,還是借鑒了拉美國家的經驗教訓的。
中國在大力推進城市化的同時注重城鄉統籌發展,總體上,沒有出現類似的拉美城市病。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平等性' 的評論 : 希望本文能引起大家的反思。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隻停留了2.5小時,我的理解還是淺層的。忘了問導遊一些問題,如孩子上學問題,醫療保健設施等。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曌' 的評論 : 在貧困、暴力和犯罪的環境中生長的孩子往往重蹈覆轍。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謝謝水星兄美言。不知道墨西哥與巴西的貧民窟有何異同。實際上,巴西人更願意稱其為Favela社區, 不是slum (真正意義上的的貧民窟),也不是shanty town (棚戶區),因為他們有基本生活和安全保障,有居住權,是固定結構,隻是生活質量比較差。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評論 : 參觀貧民窟一定要跟隨當地導遊,切不可自由行,路都找不回來。從1968年到1973年,巴西軍政府曾經想“物理”清除掉城市裏的貧民窟,但失敗了。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laopika' 的評論 :如果一個國家6%的人口生活在這種情況下,問題真是大了。
南瓜蘇 發表評論於
每個國家每個城市都有貧富差距。而貧民窟就像一個傷疤一樣,讓人心生哀歎。我曾見過韓國漢城的平民窟,低矮破舊,人卻都和藹有禮貌。與一街之隔的富人區簡直就是兩個世界。問好QQ。
黑貝王妃 發表評論於
兩級分化的資本主義初期階段:)都你這篇讓我想起當年讀的馬列:)
悉采心 發表評論於

巧巧把巴西玩得真透,讓俺這個巴西盲收獲大大的。中間Favela的故事的確很傷感。也讚同蘑菇的話:難得的是他們不刻意掩飾。。。讓我們能麵對真相:))

好夢QQ~~
xiaxi 發表評論於
我去了塞勒隆階梯,但沒勇氣深入。在你這裏補上一課,謝謝分享。
花似鹿蔥 發表評論於
謝謝分享。聽說簡直就是另一個世界,還有印度貧民窟。比中國城中村規模大多了!
平等性 發表評論於
好遊記,讚!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謝謝巧巧的好分享。 居住太擁擠了, 電線是隱患。 “整個裏約有1000多處貧民窟,但隻有四個是允許外人參觀的”, 可能也是為了安全管理。 周末愉快!
發表評論於
這些地方走出來自的都是狠主。
水星98 發表評論於
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最詳盡的一篇有關裏約貧民窟的文章,謝謝QQ!前些年去墨西哥城,雇了一個導遊司機給我們開車去太陽墓月亮墓。半路上他指著山邊一大片花花綠綠的房子,告訴我們那個是貧民窟,住了大約有1,000萬人。裏麵各種犯罪都有,我們不能去那裏,世界上能和它媲美的隻有裏約的貧民窟。所以我對裏約的貧民窟特別的好奇。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發表評論於
巧巧真是勇敢,這回沒有毛毛蟲了,但這情景和背後的故事也夠觸目驚心的,有點恐怖。估計對外開發的區域對遊客安全應該是有保障的吧。那些不開放的情景會更可怕一些。“宣傳廣告背後的Rocinha貧民區是無法掩飾的存在”,難得的是他們也不刻意掩飾。期待巧巧續
laopika 發表評論於
真是有點贓、亂、差!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