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被禁言,防疫代價的技術討論“清零”了

打印 (被閱讀 次)

近日,攜程網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的微博被禁言了。 在禁言之前,他發表了幾篇討論防疫的經濟代價的文章,比如,其中一篇名為《和李稻葵商榷防疫政策的生命賬》,以及早一點的《生命損失最小化的防疫策略》,後一篇還被饒毅教授引介。但現在都已經被刪除,梁建章的公眾號也搜索不到了。梁的幾篇文章有一定傳播度,但相對於網上更多關於“清零”還是“共存“的爭論,那點流量也不算特別大。

畢竟,大部分人還是習慣於這樣的討論: “支持放開純屬自私” “你家裏先死一個看” “戶口本隻有一頁的才會支持放開” “有些人就是想搞亂中國” “要共存,你可以去美國啊,太平洋沒加蓋”

當大家隻能從道德上互相扣帽子、掄棒子時,那就注定達不成任何共識。

但是,現實中的問題不會自動解決,人群隻會越來越分裂。

有人自得於對美帝新冠死亡超100萬的嘲諷中;有人深陷於一旦放開疫情泛濫、醫療崩潰的恐懼中;有人沉醉於中國取得的全球最低新冠死亡率的偉大功績中;有人自信於“隻要發現得早就一定能清零”。

而另一邊,有人深陷於可能隨時被隔離、家中被消殺的恐懼中;有人迷茫於找不到下一份工作;有人愁苦於房貸、車貸,下個月的房租;有人愁苦於生意再也恢複不了往常;有人惋惜親人不得相見,好時光被虛度。

這兩部分人幾乎難以共通。

這種分裂也對現實防疫也有重要影響。因為防疫需要公眾的100%配合,否則就會產生很多漏洞,而長期的配合需要價值認同和信心支撐。如果有人覺得不認同現在的防控路線,覺得“不劃算”,就不會認真執行,甚至產生消極、抵觸心理。

但這種分裂是巨大的,原因也很多,要彌合分裂是不容易的。

但是,也有人試圖做這種技術工作。梁建章的文章就是。

之前,我在《上海人民是好樣的》文章提到過他。我說,放開疫情會導致很多高齡、有基礎疾病的老人死亡,這是事實,但嚴格的動態清零,動輒封城這樣的措施會導致經濟嚴重下滑,這也是事實,而經濟下滑帶來每個人的收入減少,同樣會導致人均壽命損失,不僅影響老年人的社保,也影響年輕人和小孩——隻不過這種不是那麽顯性的。所以,無論哪種路線都會帶來生命的損失,這本質是一個“兩害相較取其輕”的問題。

關鍵在於哪種方式更有害,哪種策略損失相對更小?

我們普通人想這種問題,靠的是有限的經驗和觀察,並不一定很準確,也難以說服別人。要搞清楚它,還得靠專業人士的係統分析。

梁建章的幾篇文章,就是用統計學的方法比較不同防疫路線的經濟代價,裏麵有大量的數據、建模和圖表。它的結論是不帶個人情感色彩的,甚至也不是一邊倒支持哪種,而是確定在什麽情形、具備什麽條件下,應該選擇什麽策略。

梁建章是斯坦福大學的經濟學博士,談經濟問題當然是專業的。但我也並不認為梁建章的計算就必然正確,因為這個問題確實非常複雜,隻是我自己並不懂統計學,無從判斷。整個中國,懂統計學、懂經濟的專家應該很多,但奇怪的是,奧密克戎毒株流行了這麽久,用這種統計學的方法來談疫情影響的,似乎隻有梁建章。

我原本期待有專家能有理有據反駁梁建章,但似乎沒人站出來。讀者未必能完全看懂梁建章的計算過程,但既然沒有人反駁,也隻好相信梁建章是對的。

但現在,梁建章被禁言了。這個場子裏唯一的辯手消失了。關於防疫代價的技術討論被“清零”了。

我也不想從什麽權利、自由的角度來評說,因為那樣比較危險。隻想對梁建章本人發點感慨:

梁先生,你這是何必呢?

雖然所在旅遊業損失很大,但你個人早已功成名就,衣食無憂,企業不好做,裁員就是了,有什麽大不了的?

早年你關心中國人口問題,也挨過很多罵,但是,現在環境已經很不同了。過去沒有人懷疑你的動機吧?也沒有被禁言過吧?

雖然也有不少人支持你,但是那些記仇的人可是更狠哪,他們連自己的老師都可以舉報,現在早已把你列入清單,就等著找個機會把你打倒呢。

值得嗎?

 

 


作者:洪廣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