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三道四(85)說說青少年性教育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打印 (被閱讀 次)

說三道四(85)說說青少年性教育

這幾天,網上都在說李雲迪的事。我們都知道他是世界著名的鋼琴王子,他的那點事已經炒得沸沸揚揚了,不就是男女之事嗎?

不知道當下中國社會,與封建社會相比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古人早就說過,“食色性也君子好色而不淫”。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吃飯做愛是(人的)天性,君子喜歡美女但不意淫”。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說,“食色性也”是人的第一需要。

幾千年來,“民以食為天”廣而告之,盡人皆知;而“色”(做愛)則被稱為“房事”,秘而不宣。真不知道有關部門大肆指名報道李雲迪那點事,是顯示社會的進步呢,還是炫耀群眾的眼睛雪亮?居然被蹲守者抓了個正著。

看來,我們有必要說說青少年的性教育,從娃娃抓起嘛。

現代科學常識告訴我們,小孩的性意識是從青春期開始的,男孩遺精,女孩初潮,大約在十二三歲左右吧。

現代青少年較之他們的父輩、祖父輩,性早熟已是不爭的現實。

我五十多年前教過的第一屆初中學生,現在已經當祖父祖母、外公外婆了,退休前教過的學生也差不多都做父母親了。

但是,不管是哪一代的中學生,都曾經曆過青春期。

1982年秋季開學,我教的初中一年級(2)班,是全國第一輪語文教材改革實驗班,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分編型教材《閱讀》和《寫作》。

試教伊始,第一節課,我給學生講這套教材的學習方法,特別強調了“預習提問”。為了鼓勵學生敢問,給他們講“孔子入太廟,每事問”;學習毛主席的“共產黨員對任何事情都要問一個為什麽”;還要求學生背誦陶行知先生的“提問詩”:“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隻在‘每事問’。”為了激勵學生敢問,宣布“預習提問”,隻要是自己不懂的問題都可以提出來,隻要提出了一個好問題,就給100分。

於是,學生質疑魯迅的《一件小事》中的那個摔倒的老女人是不是故意的;大型公開課上葉聖陶的《牽牛花》,學生提問,為什麽葉老爺爺要讚美依附別的東西向上爬的牽牛花?總之,學生敢問了,他們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隻要不懂就要問。

一般來說,教師實行民主教學,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即席提問,被學生提出的問題難住了,非常正常。因為老師隻有一個腦袋,學生卻有幾十個聰明靈活的小腦袋。隻要教師本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理念,坦誠相待,學生隻會更“愛吾師”。

十三四歲的學生性意識還懵懵懂懂,即席提問時,涉及到男女關係的詞語,怎麽講呢?

我的原則上尊重科學、尊重事實,如實相告。

學習文言文《鄒忌諷齊王納諫》時,學生提問,“忌不自信,而複問其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中的“妾”是鄒忌的什麽人?

現代初中學生“年幼”,但不“無知”,如實相告。“娶妻納妾”是古代婚姻的一種製度。簡單地說,就是一夫一妻多妾的製度。新中國建立之後,中國政府頒布了婚姻法,明確規定實行一夫一妻製度。過去,妻是明媒正“娶”的,在家裏是有地位的,俗稱“大老婆”;妾可能是妻原來的貼身丫鬟,也可能是花錢買來的,總之,在家是沒有地位的,也叫“小老婆”。所以,文章後來說:“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都說我“帥”,但妻是偏愛我,妾是害怕我。這句話就體現了那個社會妻妾在家中的不一樣的地位。

高中生遇到性方麵的問題,就另當別論了。但是,無論如何,一定要尊重學生的隱私,保護學生的尊嚴,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詩曰:“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言“君子”和“淑女”,還有德國詩人歌德的著名詩句:“哪個少男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所說的“少男”“少女”,正是現代學校的高中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他們對異性充滿了好奇心,多數學生雖然還沒有對某個特定的異性傾慕,但是少數學生開始愛戀特定的異性。

“詩以言誌”,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不論是直抒胸意,還是婉轉表達,人在青春年少時的這種美好的感情,都是非常寶貴的。那麽,當學生性意識萌動,我們老師該怎麽辦呢?

誠然,當兩個少男少女在同一個班級共同學習的時候,那種相互之間的好感,漸漸就會自然流露,而處在同一年齡段的少男少女們相互之間對此尤其敏感,在大庭廣眾之中,僅憑一個他人難以察覺的眼神、一個微不足道的肢體語言,立刻就會發現誰誰誰相好了,於是,在班級裏迅速傳開。其中,有真正是那回事的,傳開也無所謂;有的開始並不是那回事,傳著傳著就弄假成真了。

真的也好,假的也好,弄假成真的也好。總之,在中學高中階段出現這樣的情況,從人的生理發育和心理需要的角度來看,非常正常。但是,不論是前三十年,還是後三十年,我們的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一直都不重視青少年的生理科學教育和心理個別輔導,讓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自己在黑暗中“摸著石頭過河”。因此,總是聽到什麽早戀的議論,在如何應對和處置方麵,卻沒有什麽可行方案出台。我認為早戀,其實對絕大多數中學生來說多是初戀。甚而至於,還有暗戀的。

大約是1986年吧,一位家長滿臉憂愁地來學校找我,她從手袋中拿出兩封信,說:“李老師,這是你班上一個男生給我女兒寫的兩封信。你看怎麽辦吧?”

我仔細讀了那兩封“情書”,表達了一個男孩對自己喜歡的女孩的真情實感,愛慕之情溢於言辭之中,有那麽一種朦朦朧朧的初戀意識。慎重考慮之後,我決定與那個男生開誠布公個別談話。

談話伊始,我用《觸龍說趙太後》的談話方式,先給他講一個故事。大約二十年前吧,就在我們學校的這棟高中教學樓,有一個男生與同班的一個女生互生好感,學習上還互相幫助,就是人們常說的“早戀”吧,老師的批評教育,他不接受,朋友們的忠告,他置若罔聞。後來,參加高考,男生雖然成績優秀,還是名落孫山,女生遠走他鄉讀大學去了。

“後來的結果呢?”

“沒有結果呀!”

“你現在是不是也喜歡班上的一個女同學呀?”

他麵露愧色,囁囁嚅嚅地說:“沒有啊!”

“你該不會忘記‘關關雎鳩’吧?”

“忘不了!”

“那就對了!”

此時,我拿出他寫給女同學的那兩封信,遞給他。說:

“你寫的這兩封信,表達的就是這樣美好的感情!正是你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的正常生理和心理反應,是好事,是非常純潔的,不是什麽不得了的事情!不過,要記得我開始對你講的故事。你們現在還不是談情說愛的時候,人生之路還很長,你還要讀大學,以後一定還會遇到你更喜歡的女同學的!希望你珍惜這種情感!

而且,你還不太了解那個女同學,可以說是一種單相思,也可以說是‘暗戀’。現在,那個女同學的媽媽把信交給我了,說明她拒絕你了,希望你不要再打擾她。這不論對你還是對她而言,都非常正常,也非常必要。你說呢?”

“感謝老師的教導!請您替我保密,可以嗎?”

“好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我把那兩封信給學生時,對他說:“這就給你自己保管吧!留作紀念自己的青春之戀吧!以後就不要再寫信給她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謝謝老師!”

我們推心置腹的談話結束了。他的暗戀也終止了。後來參加高考,以優異成績考取了理想的大學。

屈原在《離騷》中說“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這句話說的是“時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謝變化有常”,人生短暫而有“序”,為什麽我們不抓緊時間,依“序”而行呢?我們隻要深刻理解這句話中的“序”,如同杜甫詩雲“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就“知”道人生每一個年齡段,“當”做什麽,就做什麽。不要再像我們這代人摸著石頭過河了!

呼應開頭。再說李雲迪正值壯年,他知道自己需要什麽,做了自己當做的那點事,本來無可厚非,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而已。有必要廣而告之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