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黑人的處境

潔心 (2020-06-03 13:47:54) 評論 (21)

前幾天看了那個視屏,心裏真是覺得難過和憤慨。一個活人就這樣生生地在大庭廣眾之下被壓頸致死。我可以理解黑人的憤怒,因為這個事例隻不過是冰山上的一角,美國社會裏的種族歧視由來已久。當然,我不讚成也不覺得用暴力的手段可以爭取得到公正和平權。

 

我理解黑人的憤怒,因為人生而平等,沒有人喜歡因為自己的膚色,種族而被別人歧視,遭到不公平對待,更何況這種歧視會有一天使你有性命之憂。這幾天看到城裏最多的一種說法就是黑人應該自己爭氣,他們說黑人的犯罪率高,吸毒酗酒,沒有家庭觀念,遊手好閑,生一大群孩子不好好養,靠救濟金過日子,他們這樣怎麽會不受歧視,等等等等。

 

做人自己要爭氣當然是有道理的。但是,能否做到這一點有的時候僅憑本人的努力是不夠的,外在環境的影響也是重要的。如果你生長在社會最底層的環境裏,你每天看到的榜樣裏沒有很多自強,向上的精神。沒有來自父母,家庭,學校的敦促。你的頭腦裏根本沒有這種概念,或即使你有這種概念,你也不知知道具體該怎麽做,你能單憑自己就做到爭氣嗎?所以,其實人生下來的時候,由於生長環境的不同,它已經就是一種不平等的開始。人的成長環境已經很大的程度上決定他/她會受到的教育是什麽,我不是指書本上的教育,我指的是生活環境給人精神上的教育和心理上的暗示。

 

有一個概念叫做“learned helplessness”,中文譯做習得無助感,我從維基網上抄來以下這兩段:

 

“人生在世的一個主要課題,便是了解事物間的因果關係以及行為對周圍造成的影響,從而學會如何操縱及適應環境,切合生存需要,但假若一旦我們發覺這種因果關係不再存在,行為便立刻變得沒有意義,因為行為反應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這種情況會引起一種不良的心理狀態,被稱為習得性無助。

 

在諸多造成習得無助感的成因當中,最顯而易見、可預測的是大環境的改變,如戰爭、饑荒、旱災都會造成一個人出現習得無助感。例如心理學家曾研究二次大戰猶太人大屠殺時的集中營幸存者,發現他們開始拒絕關心和鼓勵自己。現代社會中容易造成習得無助感的環境則有:精神病院、孤兒院或是安寧療養機構。”

 

奴隸製對美國黑人最大的惡毒就是對他們在精神上企圖摧毀,奴隸製的大環境讓他們在精神上覺得無助,覺得逃脫不了命運的安排,從而放棄,一代傳一代。在社會最底層裏生活的一些黑人有時其實是在無望和放棄的精神狀態裏生活著的,破罐子破摔的生活態度就是其中的表現之一。奴隸製的擯除並沒有解決後來製度上對他們種族上從上到下的的種種歧視。社會製度上的歧視和這種精神狀態對有的人來說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會陷在這個循環裏而拔不出來。有很多人最終也從這種循環中掙脫了出來,但從曆史的角度來說,他們付出的代價也因為不公正的製度而要比別的種族的人多。

 

城裏很多人都會很自豪地說,我當時來美國的時候兜裏隻有幾百塊錢,你看我不是照樣靠奮鬥過上了美好的生活嗎,他們有那麽好的福利,起點比我們那麽的高,為什麽他們不能勤奮工作擺脫困境,學習家庭觀念,理財觀念,整個種族振作起來?

 

第一,拿整個種族來說事是以偏概全。第二,這個視角忽視了一個很大的因素,盡管你在財政上的起點低,但是,你在精神和心理上的起點卻另當別論。華人一向注重教育和個人奮鬥,你從小的成長環境裏就有家庭社會學校來督促你學習,努力,大多數人的家庭是完整的,你可以看到周圍很多向上的榜樣,你可能也可以看到很多自身的努力和最後的結果成正比的例子。所以,你的比較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因為它不對等。

 

不認識到這個不對等,就不會認識到種族歧視的基本問題。有很多黑人盡管非常努力,還是在社會上會遇到很多不公。弗洛伊德的例子就是一個社會不公的很好的證明,你可以用“他是一個慣犯”之類的話來解釋這個現象,但是,慣犯不慣犯,他當時的情形罪不至死。基於這種情況,政府采取的一些解決方式譬如給黑人在入學求職上的優惠政策的原意就是因為認識到曆史對他們造成沿至於今的創傷和後果和依然存在在的現有社會上對他們的不公平,所以想用一些製度上的改變來盡可能為他們爭取到一些公平競爭的機會。

 

當然,盡管政府的出發點是好的,我還是覺得它的具體實施方式比較粗糙。但是,一碼歸一碼,政策的完美或者有效與否和種族歧視問題的存在是兩碼事,你不能因為你不喜歡政府采取的一些措施和解決方式而覺得憤慨,繼而就全盤否認種族歧視問題的存在。

 

平權是一個很複雜的社會問題,幾百年的事不可能一下子解決,但是如果想解決,最起碼要對種族歧視的問題有更深的認識先吧。把自己的經曆作為是一種理所當然的參考來解讀黑人種族的境遇帶來的隻會是一個狹窄的視角,這樣的視角不會產生有任何建設性的解決方式。歸根結底,城裏很多人都生活在美國,你一定希望自己生活所在的社會會變得更美好,和睦和安全,所以,平權的這個社會問題就需要各個種族裏多數人的積極加入和參與。但是,如果對這個問題沒有深入的認識和學習,就會很難做出任何正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