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並不了解美國製造業衰退的原因

笨狼 (2020-04-15 07:48:39) 評論 (31)
中國對美國製造業到底作了多少惡?
 
《今日美國》在2018年搜集了一下,Which manufacturers are bringing the most jobs back to America?,發現美國公司這幾年製造業上岸的崗位達73000個,不少是從中國撤回來的。這已經了不起了,可是據人口局的數據,美國製造業有一千一百一十萬人,這些上岸的,隻占了0.7%,不足輕重。
 
很多人覺得中國是美國製造業衰退的罪魁禍首,那是大家不願意花時間看看曆史。
 
製造業就業占經濟的比例
 
美國製造業的縮減,老早就開始了,一是全球化,二是產能革新,三是美國經濟轉型,現代化。
 
先說說後兩個因素。
 
產能革新導致高效率,需要的工人就少了,今天美國製造業的總產能幾乎是曆史最高的,效率高技術先進、成熟,利潤極大,隻是對就業無助。
 
經濟轉型,現代化,就是一個國家置於占據經濟製高點(Commanding heights),製造業過時,美國早就意識到,幾個月前我在說美國經濟被金融掏空,是怎麽回事? 一文裏解釋過,美國(和英國)在1980年代的經濟轉型是金融和新技術(電子數碼、新醫學、材料)行業取代製造業,金融首當其衝:
 
曆史上任何一個時代的大變革都是在新的權貴取代舊的權貴,這一場新自由主義的“革命”,就是金融階層崛起,最家喻戶曉的傳說是金融大鱷索羅斯,這一崛起,打壓傳統的製造業的結果,製造業成為犧牲品,是意料之中。看看美國兩個非常有名的例子,Pittsfield(麻省)和Youngstown(俄亥俄),兩個工業基地,兩個都在80年代中就衰落了,那時中國還沒開竅。
 
製造業就業占經濟的比例(此圖來自被譽為對“中國製造業衝擊”(China Shock)下定性論分析的權威經濟學家Autor(麻省理工)的論文)
 
上麵兩圖你可以清清楚楚地見到整個漫長過程,一大早就開始了。
 
現在再說說第一個原因,全球化。
 
(全球化是新自由主義的目標。)全球化的主要目的之一不是普及民主,恰恰相反是要壓製民主,資本無國界,就是資本高於一切,高於主權
 
全球化,製造業外遷,第一個想到的例子就是亞洲四小龍,那僅僅是反蘇聯?也是,但不盡如此,也是廉價勞力,更主要的,是儒家文化的優越性(大家對四小龍崛起都理解錯了),那兒的人也好,政府也好,與新自由主義一拍即合。你知道現在美國講環保,還勞工保護,但幾十年前,一切都相反,尤其是他人的環境,他人的勞工,能汙染就汙染,能虐待就虐待,廉價產品回銷,堵住大家的口,怎麽不轉移?
 
給你說說幾個美國故事。
 
Pittsfield,Massachusetts
 
以前讀過一篇一個花街小鱷寫的短文,對自己家鄉Pittsfield的衰落感到悲哀,現在給人的感覺是回鄉見到破敗的遺跡。Pittsfield從上世紀開頭就是通電的一個基地,整個鎮子基本就圍繞通電,什麽時候不景氣了?
 
labor unrest in the 1950s and 1960s caused GE to branch out beyond Pittsfield.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at was so prominent in the region began to fall off in the 1970s, a trend that continued into the 1980s. GE began expanding globally rather than domestically
 
到1990中期,通電已經基本撤出。
 
Lancaster, Ohio
 
Glass House
 
Lancaster是老牌玻璃廠The Hocking Glass Company的基地,Anchor Hocking牌子的碗盤瓷器也許大家見過,現在都是中國進口的廉價貨,質量也不好。1950年代,美國真正的繁榮,全國上上下下那個滿足(黑人不算,華裔地位的改善得等到1960年代的移民改革),那是廠裏老大和工人一塊兒在酒吧喝酒,資方跟政府就是一家子,現在中國一樣,那時也照顧大家,因為都是鄰居,不好意思。後來講究“效率、回報”,總部搬走了,一切成了一個過程,工人的存在就是為了生產指標,大家不再麵對麵了。
 
這麽一來,那個地方,那種方式能給企業帶來更高的收入,都是數字、報告。
 
Lancaster的衰落,也就是1980年代。
 
On how what happened in Lancaster reflects a larger trend in capitalism
When you can pay a foreign worker a third or less of what you're paying a unionized flint glass worker in Lancaster, that's an element, but it's far from the only one. We seem to have this shrugging-shoulders belief that this is all some sort of natural evolution, like how the dinosaurs died. But what I'm trying to argue in the book is that some of this, at least in part, results from a series of conscious decisions [by] politicians, economists, business people, financiers.
 
Youngstown, Ohio
America's Fastest Shrinking City: The Story of Youngstown, Ohio
 
這又是一個鋼鐵城,過百年的曆史。
 
Chris Hedges 【一個激進作家、新聞工作者】 described the city he saw in 2010: "Youngstown, like many postindustrial pockets in America, is a deserted wreck plagued by crime and the attendant psychological and criminal problems that come when communities physically break down."
 
美國鋼鐵產業的衰落既是工業轉型,美國技術、成本都缺乏競爭力的結果,日韓早期都很凶,美國沒有忍痛改革的意誌,結果,On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Youngstown's "Black Monday," An Oral History,1977年,5000人被解雇,隨後市裏50000個就業崗位也跟著消失。今天,Youngstown阿片類藥物的泛濫:
 
According to one factory owner in Youngstown, Ohio, “There are good-paying jobs and the opportunity for people in our area. We just can’t find people to show up who can pass a drug test”
 
中國的罪孽是什麽?中國入世之後,全球化進入尾聲,美國製造業已經給自己收拾得差不多了,中國就那麽一個饑餓的農民心一急,上前就要擁抱一把【注1】,這老白人一下子不行【注2】,這不得了,原來罪人就是他。同一時期,多少崗位外移到印度,沒人說。
 
去年在《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一個研討會上,大家分析當前產業就業的挑戰,主要是機器人,勞工關係。Autor提到他和經濟學界的共同看法:中國衝是一個曆史性的事件,以前沒有,以後也不再會發生,而且中國的人口結果說明中國再也沒有這樣的能力了。
 
參加會議的一位德國經濟學家則特別提到了德國的經驗,他說德國照樣經曆了中國衝,但德國成功地完成了轉型,不僅就業不受任何影響,而且發展成中國離不開的高技術出口國。這裏的原因體現了兩國經濟政策的根本區別。
 
美國跟中國一樣,賣不出去就下崗吧,自己搞定。而德國公私聯手保證失業工人得到新行業、技術的培訓,政府支持、支助占優勢行業的開發,直到失業工人得以安置為止。
 
世界上最容易的,就是把自己的不是歸咎於他人,美國肯定這樣,中國也是這樣。
 
當今大家往往喜歡什麽,就隻聽什麽,不中聽的,不過去猛踩一腳,大罵一輪就算好了,不在乎對方是不是有道理。譬如指責中國加入世貿毫無履行其義務的願望,這是一句把話說死,連解釋都不帶,好像不這麽極端就顯不得自己正確、堅定。中國政府任何問題都是“美國別有用心”,美國政府任何問題都是”武漢病毒“,完全沒有自省、自責的願望,其結果,是導致兩國民間的怨恨。這種衝突,對你我平民百姓有什麽好處?
 
【相關】
西方的共同價值是什麽?
 
 
【注】
【1】中國在動用國家機器上超出了一般國家慣例,但如果你熟悉韓國崛起的過程,所謂“漢江奇跡”(參見:東亞奇跡),韓國比中國更甚,但美國不怒反讚,南韓當時是獨裁,卻是美國盟友,現在民主,不論怎麽說,都沒有威脅美國的能力,而且南韓還是壓製北朝鮮,牽製中國的基地,更值了。
【2】根絕Autor-Dorn-Hanson的論文,所謂中國衝,就是中國太大,太急,一下子湧到美國,美國本來就沒有幫助製造業工人轉行的真意,所以一下子失去了反映。不過你要是說權貴們隻說不幹,也差不了多少。
 
皮尤
https://www.pewresearch.org/wp-content/uploads/2019/08/FT_19.09.02_AmericanWorkerUpdate_1_2.png?w=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