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美在抗擊新冠疫情中的表現點評

打印 (被閱讀 次)

 

新冠疫情向世界擴散,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東西,全世界都被或將被卷入了這場世紀瘟疫中。對於中國政府,這不光是又增加了一個外源輸入性感染的憂慮,也增加了一個直接的比較對象:到底哪個製度,哪種防疫手段,更加有效,更加多快好省?

大多數中國人突然像被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所謂與人樂樂比獨樂樂更樂,與人悲悲比獨悲悲,也是更樂!悲的人多了,自己的悲傷也就被稀釋了。另外,中國人真心相信,我們的製度具有集中資源幹大事的能力,能團結人民,萬眾一心從而戰無不勝。網上已經有嘲笑日本,韓國,現在是所謂最強大的美國的混亂和不堪的言論,並稱世界欠中國一個道歉,假如當初新冠不是首發在中國,則不知今日是何日,人類也許早就滅亡了雲雲。各國,特別是歐美國家在抗疫中所展示的囧態,加強了中國人民的製度自信,道理自信!

集權製度和明珠8製8度確實是各有優劣,有一個事實是,通常在危機時代,如戰爭和自然災難時,明珠轉變為集權。古羅馬,早期是貴族明珠的共和國,在連年的戰爭過程中,大將凱撒把國家體製轉變為集權的帝國;中國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領導人是8選8舉產生的,屬於一種集體明珠製,但大禹治水時,把體製變成了世襲的王朝。應該說,這是審時度勢的改變,集權比明珠更有利處理危機!

大概是波斯王大流士兩千年前就對政治體製形式作過一亇總結,當時的體製,大致有8獨88裁;寡頭;明珠三種形式,他認為明珠最差,8獨8裁最有效。人類的大多數時期是在8獨88裁製度下度過的,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它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現代8黨8國體製也作過以上三種形式的嚐試,集體領導可以算一種寡頭體製,但效果較差。蘇聯的勃列日涅夫時代就是集體領導,經濟停滯,腐敗盛行,決策緩慢,有學者認為是導致蘇解體的根本原因。南斯拉夫鐵托死後的輪流主席製,直接導致了南解體。鄧後中國也是類似體製加上8任88期製,但弊端也逐漸體現,現在正是從寡頭製向8獨88裁8製的修正。但我們又將麵臨這種人類最熟悉的體製所必然產生的問題。

集權88製8度的強大的動員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以國家力量,犧牲一大部分人的利益來實現的,滿足的也不一定是民族的 ,集體的最大利益。由於其實施政策沒有顧及和平衡國家內各個集團的利益,如果形勢不利,或拖得久了,則往往失去支持造成失敗,而且敗也敗得很徹底, 很慘!

以二戰中的集權國家德國和明珠芬蘭作比較,二者都是軸心國成員。隨著連續的戰勝,希特勒的權勢和威望達到頂點,成了完全的孤家寡人,一切決策都是他個人的決定,根本不會顧及國內各個集團的利益。當戰爭轉向劣勢時,希特勒隻考慮個人的利益,戰敗了他肯定得被絞死,所以鼓動全國做拚死的,徒勞的抵抗,並且下達了毀滅德國一切的命令(隻是下屬沒有執行,所以德國今天還存在)。戰後的德國,那是人間地獄!反觀明珠的芬蘭,戰前議會決定為了國家的利益參與對蘇作戰,目的是奪回被蘇聯奪走的土地。當形勢不利時,全民意識到繼續打下去,將國破家亡,議會決定與蘇聯媾和。這是明珠的決定,大家共同承擔責任,沒有誰有會被定為賣國賊的憂慮。在承擔了割地賠款的巨大恥辱後,芬蘭保持了獨立和主權完整,沒有遭到亡國或失去明珠政權的悲慘結局。事實上,戰後作為聯係東西方的紐帶,芬蘭得到比戰前更好的發展,成為世界上最適合人類居住的模範國家!

講完戰敗國,再講講二戰中兩個擁有不同製度的最大戰勝國,蘇聯和美國。蘇聯取得了勝利,但從任何意義上說都是慘勝:2700萬軍民身亡,大多數基礎設施都被損壞,除了統治者,大多數蘇聯人都是得不償失, 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死亡。這些損失不能完全怪到侵略者頭上:蘇聯撤退時自己實施堅壁清野,燒毀了基礎設施和糧食,使留下了的人凍餓而亡;為了勝利不顧一切,戰場上年輕的蘇軍士兵用身體去填反坦克溝,讓坦克從他們的身上壓過;督戰隊對後退的士兵瘋狂掃射,把士兵編入懲戒營去送死,為了早一點勝利而作出無謂的犧牲,如最後一戰的柏林戰役,竟然傷亡達30萬,很多傷亡都是因為蘇軍將帥爭功,朱可夫和科涅夫在比誰能先拿下柏林,代價是無數年輕的士兵.....

除了戰爭期間對己方人員的大量督戰殺傷,戰後蘇聯也進行了殘酷的清洗,曾將整整一個集團軍10萬人的投降了德軍的原蘇軍戰士絞死,一車車地絞,還拍了電影給家屬看,死了還要羞辱家人。想想那些悲痛而屈辱的母親,實在不忍卒想?另外,很多被認為在戰爭期間有資敵現象的民族,被整族清洗,流放。90年代和俄羅斯打得天昏地暗的車臣,就是二戰後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的民族。

反觀美國,死亡的軍人不及蘇軍的一個零頭,沒有發生督戰隊槍斃逃兵的事,巴頓將軍打了一個逃兵的耳光被訓誡,這在蘇軍中根本不是什麽事。當覺得傷亡可能太大時,美國寧可讓渡巨大戰略利益來減少傷亡,如付出東亞戰略利益讓蘇聯參加對日戰爭。如果說打德國隻是背後捅了一刀的話,打敗專8製8日本的主要功勞應該算在美國身上吧,美軍死的人比對德戰爭的還要少(在北非和西南歐戰場對德意作戰,美軍陣亡25萬人;在太平洋戰場對日作戰,美軍陣亡12萬人)。相比之下,蘇聯為了勝利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蘇軍死亡880萬至1050萬之間),鑒於蘇聯在武器方麵與德軍並無很大差距,大多數時候處於優勢,這樣的傷亡,隻能歸咎於製度了。

蘇聯是集權製度,以集體利益的名義,人民的生命財產是可以不惜代價地犧牲的,沒有任何機製可以製約他們。而美國是明珠8製88度,人民和社會各個集團都有說話權,即使在戰爭時期,也不能以集體利益為名,沒有製約地犧牲個人的利益,其決定必須考慮和平衡各方利益。

中國已經在武漢疫情爆發後,在世界麵前表演了一番:6天建一個醫院,10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一日內完全封鎖,全國醫護人員馳援武漢,武漢人在人民戰爭的狂濤裏8逃8無8可逃,束8手就8擒.....就是美國人見了也說,多虧疫情發生在中國,如果發生在美國,美國政府是絕對不可能這樣做的。這句話不完全是讚歎,在中國所作的這一切裏麵,有無數人的個人利益被損壞了,就是那些奉命去救援的醫務人員,其中大多數不是軍人,他們本無承擔這種需要付出生命代價的職責。日本在福島核電事故中,就是和需要進入反應堆處理的工人談判的,最後是一些年長的,在接受天文數字的補償後才去處理的,這已經不是“神風”時代了。

現在美國也開始抗疫了,不知道美國會怎麽做,但肯定會和中國不一樣。盡管中國提出可以為美國提供經驗,但恐怕美國政府想學也學不了。最近美國的感染例數已經超過中國,呈現指數級增長,軍隊也出動了,但中央和地方還是出現了協調的問題。截至2020年3月28日,美國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數超過101657人,已超過了中國和意大利。隨著檢測力度在全美的進一步增強,感染人數還會繼續激增。如果我們按武漢當時感染的情況來評估,會覺得美國已經到了特別危險的境地,美國人民此時生活在動蕩不安中。

“封城”是阻斷感染的重要手段,在我國已取得了成效。那美國為什麽不采用和中國一樣的做法,對感染嚴重的市進行封鎖、要求人民強製隔離呢?在美國,限製人民自由遷徙的權力必須是通過法律方式來進行的,而不是總統或者州政府下一個文件就可以實現的。人民的遷徙自由等基本權利得到法律的保障,政府的行政機構不通過法律的途徑,無法對人民的基本權利進行限製,這是為了防止政府肆意地幹涉人民私權利而設置的一種製度。

所以,我們設想的,成立一個防疫指揮中心,然後下發各種文件,強製要求民眾呆在家裏的做法,在美國是行不通的。一些自媒體文章將美國“沒有采用強製隔離性抗疫”的作法視為政府別有用心的說法,是很難成立的。

政府所能做的就是“呼籲”“再呼籲”“建議”“再建議”人民呆在家裏。紐約市政府發出“市民們,請待在家裏”的號召,話也說得很嚴重,即“我們應假定大家已經暴露在病毒之下並采取行動,即使您尚未生病,也請盡可能待在家裏”。美國人民也很適應這樣製度,所以他們也不會在疫情蔓延的特殊時期去呼籲政府,說你們快下文件,快來限製我們。美國人民所做的,就是配合政府的建議,在家不出去。目前這一建議的舉措效果如何,還不知道。

我們都為美國的處境擔心,那裏是不是已經發展到到處搶劫程度了。最早引起大家恐慌的是3月初一些公號上發布的美國人搶購食物的圖片,空蕩蕩的貨架,人們排著長長的隊;隨後是外國人辱罵亞裔的視頻等,這些內容構成很多人對美國疫情的印象。

在這裏想說的是,至少到今天(2020年3月28日),美國沒有發生騷亂。現在的情況是,人們響應政府號召呆在家裏,學生上網課、人們在家辦公、一些行業關閉等,天氣好時,人們還可以出去遛狗,散步!

另一個問題是,州和聯邦之間會有拉劇戰、會有爭執。這與美國的體製有關,各州是相對獨立的,有很大的自主權,而聯邦在疫情中需要進行整體的調配,所以這裏會產生矛盾與妥協等。這對於美國人來說是一種常態的政治,所以他們不會覺得聯邦與州之間有衝突是一件多麽可怕的事情。如今天川普說可能要對紐約等幾個州封城,羅德島州對紐約來的人隔離,都受到紐約州長的駁斥,說他們違憲。如果我們來看這樣的新聞時,就會覺得這個國家似乎亂套了。所以,站在我們習慣文化的情境下,去指責國外人民消極抗疫,可能是有所偏頗的。

武漢封城式的抗疫,是希望利用最短的時間、快速地遏製住病毒的傳播,這種方法取得了成效,使得我們現在得以複工複產。所以,我們國內的新聞報道中,將病毒視為一種可以戰勝的敵人,這使得我們處於一種齊心協力應對困難的狀態。如今,抗疫勝利的局麵已定,這使我曾一度覺得世界各國應該采取我國的方式,快速地戰勝病毒。

但美國的抗疫戰略不是這樣的。他們更多的是通過一定的措施去減緩感染人數,從而保證醫療資源可以持續地為重症患者提供救助,避免出現醫療擠兌,努力地“壓平增長曲線”。“壓平增長曲線”這一理論是歐美的多名醫學專家提出的,“是希望流行病增長曲線被壓平,而不希望它呈現指數級增長,使政府可以從容應付疫情,從而盡可能地保持常態生活。

可見,中國是以最短的時間去遏製病毒傳播,歐美是盡力去減少感染的速度,以時間換取救治病人的空間,所以他們抗疫的時間不會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甚至有專家說病毒是與我們長期共存的。

應該去了解這兩種抗疫思路,隻有這樣,才不會看到國外的抗疫和我國不同時,便武斷地對他國的抗疫舉措進行嘲諷。

每個國家的抗疫都是一個複雜的係統,每個人也隻能基於自己的經曆等而窺得其中一二,期待更多理性的抗疫觀察,可以豐富我們對國外抗疫的全麵認識。這場疫情是一場災難,一場世界性的災難。在全球化網絡將各國日益聯結進“地球村”的今天,抗疫中需要更多的是理解與支持,對不同國家有著同情式的理解與了解,懷著仁愛、關懷去呈現他國的抗疫,才可以讓國民知悉全麵的情況,減少各國民眾之間的嘲諷、歧視、敵意與攻擊

現在很多地方出現囤貨高潮,我個人認為大可不必。美國的人口隻有中國的三分之一,生產力比中國還強,再加上動員,吃的東西肯定不會缺,用的東西也肯定會跟上,二戰時代美國一年能造一百多艘航母,現在造些口罩應該不是問題。而且美國各方麵都有預案,作為一個政權,已經有三百年了,美國建政時中國還在清朝呢,那套緊急時期動員的方法,還是美國南北戰爭時發明的,經過上百年的不斷更新,不斷考驗,應該很成熟了。

集權製度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盡管缺點很多,但效率也是有目共睹的。而英美式明珠製,也是人類文明的花朵,包含了權衡個人和集體利益的機製,在幾百年的曆史中經曆了戰爭和危機的挑戰,一直屹立於世界的頂峰。在麵臨這場全人類共同的災難時,希望兩個大國能同舟共濟,取長補短,共同合作,來領導世界度過這場危機!

 

朱頭山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清漪園' 的評論 : 確實是最近寫的文章,也想同時在國內公眾號登載,所以就做了些修飾,也不知能不能通過文字獄。謝謝您的中肯批評
清漪園 發表評論於
二戰結束後,50年代去蘇聯的人告訴我,大街上見不到什麽男人。讀了朱兄的文章,才知道蘇聯的男人不全是在戰場上為國戰死的,還有大批軍人被他們自己人督戰時和戰後殺死的。蘇共真是個妖魔鬼怪,可憐中國人民要接受一個接受了蘇共衣缽的政黨統治。

朱兄,您為什麽這麽寫文章呢?是不是您想在國內的平台發表這篇文章,所以要變字,比如民主,您寫成“明珠”,並在字詞之間加數字?讀到文中的“我國”和“美國”,我也納悶,朱兄這是在哪裏寫文章,在他自己在美國家中?還是在中國親人的家中?難道美國不是您的國嗎?

雖然有時我會在留言中發表一些直截了當的看法,可能會讓朱兄不開心,但朱兄卻沒有拉黑我。在此特別謝謝朱兄的寬容大度,真男子漢也。
朱頭山 發表評論於
回複 'westshore' 的評論 : 你沒注意到我的主題不是集中在有沒有逃兵的問題上,而是怎麽對待逃兵。美國認為,個人對國家的義務是有限度的,一定條件下的投降和逃跑是合法的,所以不能槍斃逃兵,打都不行。同樣,在抗疫中,個人的利益也是要保證的,醫生不願意的話,不能強迫他去救援。這會帶來一些效率的問題,但隻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互相理解。美國這樣,感染率肯定比中國高(至少數據是真實的),但最後效果不一定,感染率高則免疫率也高,中國隔離的厲害,對社會經濟影響大,大多數人都沒免疫力,二次爆發的幾率也高
westshore 發表評論於
再有,美國的疫情發展和抗疫的緩慢顯然是體製問題導致的,看看中國,在武漢和湖北封城後從其他省份調集了四萬多醫護人員和設備,包括大量的呼吸機和體外人工肺支援武漢,按照WHO歐洲代表的說法,當時武漢每個醫院就有五台人工肺,而整個歐盟國家才有五台。
那麽再看如今美國的情況,紐約屬於重災區是沒有異議的,要求三萬台呼吸機,美國總共有17萬台,竟然就不能給紐約調集三萬,而且聯邦目前有兩萬台的儲備,也不給紐約。這事情上涉及其他州的利益問題,大家都想保住自己的資源不難理解,但是否想過如果醫療資源最豐富的紐約崩潰,還有哪個城市或者州能避免大規模傳染?這種病從來都是從大城市開始再轉移到其他地方的,集中處理大城市是最有效的方式。
對比中美這兩種不同的做法,你跟我碩那種體製更有效?
美國這種體製在一般時期,就是資源豐富的時期可以鼓勵競爭和多樣化發展,因此社會發展很快,但前提上資源可以獲得。
一旦遇上如今這種資源明顯不足的情況就成為沒有效率的社會。看看搶購潮,為什麽沒有發生在中國的城市?
搶購是因為不相信政府,也就是不相信體製可以保證資源的充足,在這種心理下,如果麵對的是同一個敵人,就會出現被各個擊破的局麵,看看現在新奧爾良,亞特蘭大這些城市馬上就要開始美國第二輪的高峰,而中國在武漢以後沒有第二個城市出現同樣的情況,這是社會效率的不同表現,而這直接與社會體製有關,誰也不能說中美兩國在醫療資源上是可比的,事實上中國在這方麵比美國差的多。
但為什麽結局不同?
westshore 發表評論於
你這裏的一些比較其實沒有基礎,比如逃兵問題,因為這種問題在於士兵是否有當逃兵的選擇?
一般來講,如果戰爭不是在自己國土發生,也就是你是在其他國家作戰,你離開軍隊基本沒地方去,連語言都不通,在戰爭情況下資源緊張難以存活,如何當逃兵?
所以把二戰時代美軍與蘇軍比較是沒意義的,蘇軍在打入德國後也沒有發生大規模逃兵現象。
這就同時涉及另一個概念,就是你能讓戰爭在他人土地上發生,而不是自己的,是因為實力強,而實力強的軍隊逃兵就少,這不難理解。可以看看德國自己拍攝的片子“斯大林格勒”,在剛侵入蘇聯時德軍士兵爭著與抵抗的蘇軍作戰,好像就是什麽game,因為這種小規模的蘇軍反正是會被擊敗。但到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後期,同一個連的德軍在上尉的帶領下當逃兵試圖離開戰場,但也僅僅是偽裝傷病員爭取混上回德國的飛機,而不是就地就跑了。這就是實力的強弱對逃兵現象的影響。
新年好運 發表評論於
嗯,美國曆史上都是吵吵鬧鬧的,看看林肯在內戰時的日子多難熬。民主雖然效率不高,也辦錯事兒,磕磕碰碰中還是不斷走向強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