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悠遊行 (7)陽明山

瞎貓愛思考喜讀書,野貓善行動尚自然。
打印 (被閱讀 次)

 

來台之前臨時抱佛腳,看了廖信忠的《我們台灣這些年》,楊渡《一百年漂泊:台灣的故事》,葉永烈《叩開台灣名人之門》,對台灣的人文地理有了點概念,因此知道了陽明山這去處。

陽明山的風景好

陽明山的風水好

老蔣看中了這塊寶地在陽明山建了一處別宮。陽明山原名草山,泛指屯山、七星山、紗帽山、小觀音山一帶。滿清統治時官府怕土匪藏匿林中盜竊硫磺放火燒山,從此山中隻長五節芒類的芒草,由此得名。老蔣不喜歡和流寇有關連的地名。流竄敗逃至此建宅豈不成了草頭王,這對於有權的人算不了什麽,改名就是。老蔣鍾愛明代大儒王陽明,民國39年(1950)草山就成了陽明山。

陽明山是台灣五座國家公園中麵積最小,名氣卻最大的公園,有眾多的觀光景點、名人故居,我都不感興趣,唯獨想看的是閻錫山故居。據葉老書中描述,昔日山西王非常懷念家鄉的窯洞,但台灣的地質無法建窯洞,也沒有會建窯洞的工匠。雖然曾經的軍閥、山西的土皇帝已無權無勢。可依然有錢,於是指揮他的警衛和憲兵在地麵上建了窯洞式的住宅:菁山窯洞。

到窯洞坐捷運在劍潭站換S16小巴可直達閻錫山故居。捷運班次很多,劍潭是中轉站,很快我們就找到S16的車站,可是隻見S15、S18頻繁發車,就是不見S16。我問排隊等車的年輕人,他們都不等S16班車,更不知閻錫山何許人也。倒是身旁的70多歲的婆婆說,她在等S16,因為今天是周六,周末一天隻有一班車,去了可就回不來了,而且因為是荒郊野外沒有出租車,過了周末我們就要離開台北,這次沒機會了等下次吧。

計劃A沒實現,我們沒有計劃B,下一步幹嘛?看到很多人背著登山杖上了S15,肯定是去爬山,於是我們隨著排隊的人流擠上了公交車。

這些小巴沿途路過許多著名景點,車內非常擁擠,擁擠程度和大陸、日本的公交有的一拚。車內老人家一般是去冷水坑泡溫泉打發時光,青壯年則去爬山看風景。

冷水坑公共溫泉浴室

溫泉浴池的外觀還說的過去,內部則非常簡陋,沒有保管物品的小櫃子,既然是免費的有人打掃衛生就不錯了。我不知該把手機放在哪,但當地人似乎並不在意,告訴我丟不了,我卻不放心,於是讓瞎貓去泡溫泉,我在露天溫泉池內泡腳。

冷水坑再往前坐一站,就是擎天崗遊客中心,這裏是許多步道口的起點。

右邊的環形步道太整齊像市內人造公園,不感興趣。

擎天崗到風櫃嘴步道

這一條步道更具自然景觀。

步道途中有座孤零零的城門

城門記載了一段曆史,清政府1895年的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當地居民在此安營紮寨反抗殖民統治,曾在此要道建城設卡。我們看到的城門當然不是當年的遺跡,後人在1997年根據想象重建城門。

這三根柱子是幹嘛用的?

柱子有名“避牛樁”。

山上有野牛,一旦發怒攻擊行人可繞柱子躲避攻擊。

步道看起來挺溫柔但走的挺辛苦,因為路太滑,而我們原本沒打算來爬山,穿的跑鞋走的一步一滑,登山杖也沒帶,幸虧路上撿到樹枝,出了步道口還不舍的扔。

走出風櫃嘴已經是下午2點,6.4公裏的路程走了3.5小時,走回去非走到天黑不可。可步道的這一頭沒公交車也沒出租車,向這位台胞打聽有什麽地方可以搭車。

他也是第一次來這裏徒步,計劃原路返回,走到這裏也認為走回頭路太危險。畢竟是當地人熟悉地形,他帶領我們走公路到公交車站。

老人家71歲,常爬山,反正他們坐車免費所以經常出來爬山,他和我們走一樣的路毫無倦意。他的身板硬朗不奇怪,可他的太太胖胖的,居然也可以走這樣的山路令人驚歎。她說慢點走就是了,看來慢是常年爬山的訣竅了。

七星山

知道了陽明山這好地方,周日我們再來爬山。七星山主峰是陽明山中的最高峰,到達七星山主峰有四個步道入口,冷水坑溫泉旁邊的步道口是其中之一,入口處是很陡的坡,可單程隻有2.1公裏,當天來回沒問題,毫不猶豫的上。

這裏的芒草非常的茂密

徒步時見過光腳的、穿涼鞋甚至穿高跟鞋的,穿雨靴蹬山還是第一次見。

昨天的擎天崗步道是草原地貌,這裏更像“草山”。

我們走到七星山的東峰時大霧彌漫

這裏離主峰隻有0.3公裏,可我看了一下路況是這樣的。

石頭路很滑,於是我們放棄了主峰在此回頭。

從陽明山回市裏必到劍潭轉車,士林夜市就在車站邊,爬完山正好可以到夜市放肆的飽餐一頓,下次來台還會到陽明山來爬山,去看閻錫山的窯洞。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