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民,請你不要對著別人打噴嚏!

悟空孫 (2010-01-09 17:13:52) 評論 (79)

在國內旅遊,最讓人煩惱的是部份國人的某些不文明行為:大聲喧嘩,隨地吐痰,亂擠亂推,甚至隨地大小便……

身為中國人,看到同胞的這些行為總感到十分羞愧。但是一種特定文化造就的習俗不是一朝一日能夠改變的。如今雖然中國的經濟騰飛了,但是人的文明素質還沒有更本的改觀,某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倒退。

2005年香港迪斯尼開園後,“台北中央社”有過這樣的報道:“香港迪士尼樂園9月中旬熱鬧開園,第二天登上媒體的不隻是歡欣的畫麵,還有大陸遊客插隊、蹲踞路邊,小孩隨處便溺等負麵消息”,“連這次來台的‘大陸赴台旅遊考察團’官員,也出現在飯店禁煙區抽煙的情況,能出境的多數是13億人口中的中高收入者,但有錢並不代表素質。”

據說這條消息震動了中央高層,於是隸屬中宣部的中央文明辦決定利用三年時間,實施“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計劃”,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尊嚴,增強國家的“軟實力”。

三年多過去了,以我的親身經曆來看,收效甚微。

那麽這個中央文明辦做了什麽實際工作呢?首先,它收集了一些中國遊客的不文明行為,繼而在2006年10月2日出台了《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如今這個公約在許多旅遊點都已公益廣告的形式出現在醒目的位置上。



這種靠行政規定的手段無疑是沒有成效的,因為規定不肯能包羅萬象,關鍵是公民的自身文明意識。你看規定有“不在文物上塗刻”,那在植物上呢?


還有,中國公民國內旅遊要遵守這些規矩,那出了國之後怎麽辦?“文明辦”同樣有一套《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文明行為指南》。一個公約,一個指南,公約讓人看了臉紅,指南似乎溫和了不少,雖然內外有別,但“有錢並不代表素質”,出國旅遊的大款們依舊我行我素。

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文明行為指南

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注重禮儀,保持尊嚴。
講究衛生,愛護環境;衣著得體,請勿喧嘩。
尊老愛幼,助人為樂;女士優先,禮貌謙讓。
出行辦事,遵守時間;排隊有序,不越黃線。
文明住宿,不損用品;安靜用餐,請勿浪費。
健康娛樂,有益身心;賭博色情,堅決拒絕。
參觀遊覽,遵守規定;習俗禁忌,切勿冒犯。
遇有疑難,谘詢領館;文明出行,一路平安。

當然這是因為“麵子”,讓洋人看見我們用他們幼兒園小朋友都知道的禮節告誡自己的公民,太丟人了。不過據中央文明辦和國家旅遊局公布的從網上征集的10類“中國公民出國(境)旅遊常見不文明行為”顯示,亂丟垃圾,坐公交車搶座,排隊加塞,大庭廣眾脫鞋脫襪、赤膊袒胸,吃自助餐多拿多占,遇有糾紛惡語相向……。這些都是典型的出國遊中國公民的特征。

禮儀之邦的中國人為什麽會這樣?

美國孟菲斯大學曆史係教授孫隆基的《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一書指出,中國人“缺乏公共空間的基本禮貌”,其原因是國人對嬰兒排泄習慣的訓練太過隨便。傳統的“開襠褲”就是方麵小孩隨時隨地大小便。受這種教育長大的人,當眾擤鼻涕、挖鼻屎、搓身上的老泥,在人群中放屁,吃飯時將骨頭吐在桌子上,把公共場所當作隨便可以丟垃圾的地方,不守時間,不守規則,沒有排隊的習慣,對身體的動作不去控製(隨便撞人、抖腳),等等——都是在孩提階段沒有訓練好的結果。  

孫教授還寫道: “將‘糞便’任意地倒入客觀世界的傾向還包括:在公共場所,動輒毫無節製地將怒氣和敵意發泄在陌生人身上,以及一種克製不住的侮辱別人的衝動。”

這不,現在某些國人又將這種惡習延伸到了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