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一份英文報紙上,看到一個民意測驗結果, 說信教的人普遍比無信仰的人感到幸福, 因為樂善好施帶給人滿足快樂。 但就個體來說也不盡然。 文章舉出特蕾莎修女,一個以樂善好施著名的修女, 一個虔信著, 但是最近公開的一些私人信件表明她的內心並不幸福。 她在做著善事的同時有著一個憂傷的心靈。
網上也有文字說她起初做一切善事是為了上帝的召喚, 但她也經曆過信仰動搖的危機, 文章企圖說明上帝不存在,信仰靠不住。因為特蕾莎修女都會動搖。
我不願追究信仰的神學道理。 信仰, 對我來說, 是心靈的直覺,也是個人的選擇,科學和邏輯在信仰裏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我想,特蕾莎修女之所以比一般基督徒靈魂憂傷,和她的環境, 她工作的性質一定有很大關係。
她見過世上最多的疾病,貧窮, 無助,如果心靈沒有憂傷,那才是奇怪的事情,她畢竟是人。 我自己連從別人的小說中讀到悲慘的故事都難於承受,何況天天眼見這些故事發生在身邊的特雷沙修女呢。 她是在上帝的指引下憑著超人的愛心和勇氣承擔了世上窮人的憂愁,甚至以自己的不能快樂為代價,我看到的是她非凡的勇氣,毅力,和愛心, 而不是她的軟弱。
信仰在修女身上所起的作用是很清楚的, 如果沒有上帝的引導,特蕾莎修女不會決定去印度幫助窮人為生, 上帝決定了她一生的方向,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還是來看看她本人說過的一些話吧。
關於什麽是真愛, 她說:“True love is love that causes us pain, that hurts, and yet brings us joy. That is why we must pray and ask for the courage to love.”
愛別人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個人人都有自己的體會,愛就要痛。或許因為如此,她也說過保持快樂是件難事:“joyful heart is the normal result of a heart burning with love. Joy is not simply a matter of temperament, it is always hard to remain joyful// all the more reason why we should try to acquire it and make it grow in our hearts.“
她如何能對陌生的窮人產生愛心, 幫助之心, 修女把每個窮人看成窮困偽裝著的耶穌“Hungry for love, He looks at you. Thirsty for kindness, He begs of you. Naked for loyalty, He hopes in you. Homeless for shelter in your heart, He asks of you. Will you be that one to Him“. 耶穌在聖經裏曾經說過, “你們把這些事情做在我最小的兄弟身上, 就是做在了我的身上。” 修女的這個思考方式也是源於信仰。
在她的心中, 使人信任她的是行為, 所以她要的是愛心慈善的行動:”Why is our congregation known all over the world today. It is because people see what we do: feeding the hungry, clothing the naked, taking care of the sick and the dying. Because they see, they believe. “
我覺得尤其可貴的是,雖然她自己在道德方麵比所有的人都更聖潔, 她從不喜歡指責罪人的罪過。相反, 她勸人們要互相扶持:“Do not be surprised at or become preoccupied with each other-s failure, rather, see and find the good in each other, for each one of us is created in the image of God.“
她要求每個修女寫下身邊姐妹的優點,“The sisters were surprised that someone would notice such beautiful things in them—that there was someone who was able to see them. All of this fostered a beautiful spirit of love, understanding and sharing.“
特蕾莎修女所作的一切,已證明她是個愛心超凡的人。而這些思想都是源於基督的思想,她心靈依靠的力量是上帝的力量。
愛的力量比世間一切力量都大。 我們生命中給我們記憶最深的人,都不是什麽偉大人物, 而是那個曾經最愛我們的人。 我一直對我的姥爺有特別深刻的記憶,隻因為他是個非常勤勞的人,也是個從來沒有指責批評過任何人的人。
如果要挑世間任何人的錯誤, 總是可以挑得出來的, 隻要被挑的一方肯把她的一切思想告訴你。 法律上保護個人隱私的意義就在於保護每個人自由思考的權利,在於尊重每個人常常需要在思想的鬥爭中苦苦掙紮戰勝自我這個過程的尊嚴性, 也就是尊重人性吧。
挑錯是容易的,就像每個沒道理的案子, 都有律師會找出一堆理由來在法庭上慷慨陳詞, 讓人聽後感覺似乎他的道理一點兒不比對方少!
要想挑出特蕾莎修女的弱點也是能辦到的。但是,指出這些思想上的掙紮能證明什麽呢。 對我來說, 隻能說明愛是要花代價的, 代價是痛苦的, 凡是人都能夠感覺到這種痛苦,特蕾莎修女也是人,為什麽就沒有權利感受這痛苦的煎熬,產生猶豫呢。 她在痛苦的煎熬中仍然堅持為窮人服務,把她的愛心她的一切獻於窮人,隻能證明她是個信仰愛的人, 不惜承受一切痛苦的代價來進行愛的實踐.
信仰有時候是一種選擇, 信任別人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選擇, 人作怎樣的選擇取決於我們自己理解哪種結果對自己更有益處。 我之所以選擇信上帝,是因為我信賴愛的力量,恩典的力量, 相比之下,僅有因果報應的邏輯顯的過於簡單和冷漠。 當然, 我也完全理解尊重別人不同的選擇。
對我來說特蕾莎修女人格的偉大已經是我窮及一生也不可企及的了,不可能有什麽最新報道會顛覆她在我心中美麗慈愛的形象。 這個擔心對我來說是沒有必要的, 我依靠自己的心,而不是別人的眼來判斷。
說說特蕾莎修女
苗青青 (2007-09-28 04:45:45) 評論 (12)前幾天在一份英文報紙上,看到一個民意測驗結果, 說信教的人普遍比無信仰的人感到幸福, 因為樂善好施帶給人滿足快樂。 但就個體來說也不盡然。 文章舉出特蕾莎修女,一個以樂善好施著名的修女, 一個虔信著, 但是最近公開的一些私人信件表明她的內心並不幸福。 她在做著善事的同時有著一個憂傷的心靈。
網上也有文字說她起初做一切善事是為了上帝的召喚, 但她也經曆過信仰動搖的危機, 文章企圖說明上帝不存在,信仰靠不住。因為特蕾莎修女都會動搖。
我不願追究信仰的神學道理。 信仰, 對我來說, 是心靈的直覺,也是個人的選擇,科學和邏輯在信仰裏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我想,特蕾莎修女之所以比一般基督徒靈魂憂傷,和她的環境, 她工作的性質一定有很大關係。
她見過世上最多的疾病,貧窮, 無助,如果心靈沒有憂傷,那才是奇怪的事情,她畢竟是人。 我自己連從別人的小說中讀到悲慘的故事都難於承受,何況天天眼見這些故事發生在身邊的特雷沙修女呢。 她是在上帝的指引下憑著超人的愛心和勇氣承擔了世上窮人的憂愁,甚至以自己的不能快樂為代價,我看到的是她非凡的勇氣,毅力,和愛心, 而不是她的軟弱。
信仰在修女身上所起的作用是很清楚的, 如果沒有上帝的引導,特蕾莎修女不會決定去印度幫助窮人為生, 上帝決定了她一生的方向,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還是來看看她本人說過的一些話吧。
關於什麽是真愛, 她說:“True love is love that causes us pain, that hurts, and yet brings us joy. That is why we must pray and ask for the courage to love.”
愛別人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個人人都有自己的體會,愛就要痛。或許因為如此,她也說過保持快樂是件難事:“joyful heart is the normal result of a heart burning with love. Joy is not simply a matter of temperament, it is always hard to remain joyful// all the more reason why we should try to acquire it and make it grow in our hearts.“
她如何能對陌生的窮人產生愛心, 幫助之心, 修女把每個窮人看成窮困偽裝著的耶穌“Hungry for love, He looks at you. Thirsty for kindness, He begs of you. Naked for loyalty, He hopes in you. Homeless for shelter in your heart, He asks of you. Will you be that one to Him“. 耶穌在聖經裏曾經說過, “你們把這些事情做在我最小的兄弟身上, 就是做在了我的身上。” 修女的這個思考方式也是源於信仰。
在她的心中, 使人信任她的是行為, 所以她要的是愛心慈善的行動:”Why is our congregation known all over the world today. It is because people see what we do: feeding the hungry, clothing the naked, taking care of the sick and the dying. Because they see, they believe. “
我覺得尤其可貴的是,雖然她自己在道德方麵比所有的人都更聖潔, 她從不喜歡指責罪人的罪過。相反, 她勸人們要互相扶持:“Do not be surprised at or become preoccupied with each other-s failure, rather, see and find the good in each other, for each one of us is created in the image of God.“
她要求每個修女寫下身邊姐妹的優點,“The sisters were surprised that someone would notice such beautiful things in them—that there was someone who was able to see them. All of this fostered a beautiful spirit of love, understanding and sharing.“
特蕾莎修女所作的一切,已證明她是個愛心超凡的人。而這些思想都是源於基督的思想,她心靈依靠的力量是上帝的力量。
愛的力量比世間一切力量都大。 我們生命中給我們記憶最深的人,都不是什麽偉大人物, 而是那個曾經最愛我們的人。 我一直對我的姥爺有特別深刻的記憶,隻因為他是個非常勤勞的人,也是個從來沒有指責批評過任何人的人。
如果要挑世間任何人的錯誤, 總是可以挑得出來的, 隻要被挑的一方肯把她的一切思想告訴你。 法律上保護個人隱私的意義就在於保護每個人自由思考的權利,在於尊重每個人常常需要在思想的鬥爭中苦苦掙紮戰勝自我這個過程的尊嚴性, 也就是尊重人性吧。
挑錯是容易的,就像每個沒道理的案子, 都有律師會找出一堆理由來在法庭上慷慨陳詞, 讓人聽後感覺似乎他的道理一點兒不比對方少!
要想挑出特蕾莎修女的弱點也是能辦到的。但是,指出這些思想上的掙紮能證明什麽呢。 對我來說, 隻能說明愛是要花代價的, 代價是痛苦的, 凡是人都能夠感覺到這種痛苦,特蕾莎修女也是人,為什麽就沒有權利感受這痛苦的煎熬,產生猶豫呢。 她在痛苦的煎熬中仍然堅持為窮人服務,把她的愛心她的一切獻於窮人,隻能證明她是個信仰愛的人, 不惜承受一切痛苦的代價來進行愛的實踐.
信仰有時候是一種選擇, 信任別人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選擇, 人作怎樣的選擇取決於我們自己理解哪種結果對自己更有益處。 我之所以選擇信上帝,是因為我信賴愛的力量,恩典的力量, 相比之下,僅有因果報應的邏輯顯的過於簡單和冷漠。 當然, 我也完全理解尊重別人不同的選擇。
對我來說特蕾莎修女人格的偉大已經是我窮及一生也不可企及的了,不可能有什麽最新報道會顛覆她在我心中美麗慈愛的形象。 這個擔心對我來說是沒有必要的, 我依靠自己的心,而不是別人的眼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