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飄零

落花飄零 名博

關於中國美國醫生的產出率

落花飄零 (2006-11-05 18:48:21) 評論 (23)

看到ddsd在下麵的轉貼,我寫一點自己的想法吧。我很不擅長寫政論性的東西,什麽比較製度拉,什麽社會根源拉,所以下麵寫的東西都是我在自己狹窄的世界裏的感覺,希望大家不要砸磚太狠,赫赫。

可能我比較迂腐,作為一個醫生的產出投入,我覺得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我說過很多次了,醫生這點工資,作其他行業也能賺到,但是醫生的職業成就感是不同的,這種使命感,我在奔向code的時候,我在每天早上和自己的病人握手打招呼的時候,深深體會到。

今天早上,我六點在病房查房,九點向朱治醫生匯報病人情況。我們還有休息,他每天都要來。他的妻子是資深工程師,賺的很多,我開玩笑說,你當初還不如也去做工程師,周末都可以休息,他朝我做鬼臉,說,do they save life?

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回報。

單純從金錢上來比較中美醫生的投入產出,是沒有意義,也是很淺薄的。

我在國內做過住院醫生,現在在美國做住院醫生,賺的錢都是很清貧的,僅夠溫飽,工作強度也都很大。但是我覺得,美國對於住院醫生的培養,確實是非常出色的。對一個真正熱愛醫學事業的人來說,能夠學到多少東西,能夠成長為一個什麽樣的醫生,比能夠拿多少紅包,買什麽樣的房子車子,要重要很多很多。

首先,在信息方麵,美國有大量的研究機構,監督機構每年從事大量的科研,治療對比,出台各種極為精細繁雜的treatment guide,每年都大量的信息分析的基礎上不斷地做出調整。醫院免費提供這類雜誌,網頁使用權,evident base medicine真正做到了淋漓盡致,每次用藥,每次采取一種措施,看似幾分鍾的處方,會診,背後都是大量的閱讀,學習和總結,絕對不是國內藥廠推薦了什麽藥,或者就是憑著經驗,看見別人用了,也就跟著用。我剛來的時候,很難適應這種近似刻板的訓練,每次我在收病人的時候用的藥,第二天主治醫生都要讓我解釋,我為什麽用這些藥,抗生素cover了哪些細菌,為什麽這個病人用這個抗高血壓藥物。出院的時候,為什麽帶這個藥,而不是另外一個。這就迫使我每天要不斷地上網,查資料,研究藥物信息。

第二,在對住院醫生的係統培養上,美國第一年的住院醫生叫做intern,在收病人,值班的時候,都有兩年級或者三年級的住院醫生一起,形影不離,所有的細節,幾乎是手把手的教。我剛開始很驚訝,覺得很難為情,讓我的住院醫生這麽花時間,他說,這是一個learning process,明年你也要這樣教你的intern。

美國住院醫生program,都有專門的主治醫生,他們的工作就是帶教住院醫生,組織各種教學活動,什麽時候都可以去問他們問題。美國醫學委員會每年都要對program考核,方方麵麵非常仔細,如果師資力量不足,如果住院醫生考試合格率太低,還有很多標準,如果不能符合,這個醫院就會被取消教學住院醫生的資格。

我在國內做住院醫生,也是一家有名的附屬醫院了,完全沒有這樣的培養係統,一二三年級的住院醫生混在一起值班,還有不少進修醫生。沒有專門的帶教醫生,大家都忙著自己的事情,我很多東西都是問進修醫生。沒有係統性的後果,就是教學質量的下滑。

美國的醫學生確實要背著巨額醫學貸款,要麵臨沉重的生活負擔,但是他們每天接受的信息量,每天收到的訓練,確實要比中國的醫學生要正規得多。我沒有絲毫崇洋媚外的意思,完全是我的切身體會。

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美國醫生見過的病例少,經驗不足,中國醫生肯定比他們厲害,其實,沒有係統地培養,沒有信息的總結,就如孔子所說,學而不思則惘,看再多的病人,也隻能停留在經驗醫學的層次。

不止一次地想過回國,回自己的醫學院教書,隻是困難太多,而且別人也未必appreci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