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我和老公才30出頭,娃剛上幼兒園。有次我們一家三口去隔壁小區的超市買菜,因為窮,車鑰匙的遙控沒電了,也沒有舍得換。每次下車之後,老公負責收好鑰匙,我負責用車門上的按鈕鎖車。
那天因為car seat沒弄好,解兒子下來的時候,老公為了釋放雙手,把車鑰匙放在後座上了,我不知道,直接把車門鎖了。然後我們仨就傻眼了。當一家人窮到連遙控器的電池都舍不得換的情況下,怎麽可能叫開鎖公司來開鎖呢?而且那時候我們窮到兩個人沒有一部手機,也沒辦法叫開鎖公司。。。
我抬頭一看,老公的臉已經要拉到地上了,他的周圍彌漫著一股強大的低氣壓,好恐怖,就像一座隨時可能爆發的火山!我心中一驚,這是怪我嘍,嘖嘖嘖,明明應該各打50大板麽。不過怪我就怪我,無所謂,重要的是,要先穩住老公,可千萬別在公共場合製造出萬人矚目的場景來。
我能感覺到我的腎上腺素正在飆升,不是要跟老公打架(哈哈哈),而是要加持我的最強大腦,趕緊想出個解決方案來。存在於我潛意識裏麵的各種信息飛速地進入了我的中央處理器,它們包括:
1,我家還有一把備用車鑰匙;
2,我們現在距離我家隻有3000米的距離;
3,因為是夏天,而且隻是出門買個菜,所以我沒有關地下室的窗戶。
我心裏瞬間就有了解決方案,隻需要去實踐一下,看看可不可行了。我爭分多秒,在老公全麵爆發之前,趕緊宣布解決方案。我跟他說,娃腿短,走的慢,你倆慢慢往家裏走。我先跑回去,跟鄰居借把刀,把地下室紗窗劃開,我應該足夠瘦,能從窗口擠進去,這樣我就可以眺進屋裏,去拿到備用鑰匙了。
這時候老公已經氣到完全不接我話茬,也不想看我了。我又問了一句,那你有什麽更好的辦法麽?他不說話,也不看我。我心裏明白,這個時候他已經被自己的情緒控製了,大腦已經基本處於宕機狀態,能想出辦法來才怪。我等了幾秒,看老公還是成雕塑狀,我就俯下身來,跟兒子說,你慢慢跟爸爸一起往回走,可能你們走到一半的時候,媽媽就拿著鑰匙跑回來了。
後來的確如我所料,他倆剛走到一半,我就帶著鑰匙回來了。我真是特別聰明,騎著自行車回來了,車後麵還有娃的座椅。老公看到鑰匙的那一刻,低氣壓立馬散去,散得那個快,就好像從來不曾存在一眼,嘖嘖嘖。我們再次掉頭,兒子坐進車兜,我騎車帶著他往超市去,老公跟著跑步,哈哈哈。他氣消了,就什麽都好商量了。買完菜,他倆開車,我自己騎車回家。
情緒不解決任何問題,負麵的情緒隻能讓一個小問題變成一個大問題。當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想的永遠應該是怎麽解決問題。哪怕要“非法”闖入自己的家!我當時切紗窗的時候,感覺全街的鄰居都在看著我,其實並沒有,人家哪有那個閑工夫,哈哈哈。
很多時候,一個人生氣,其實是因為害怕,不知如何是好。這句話請您細細品。想不明白的可以繼續往下看,下麵的心理學文章很好的解釋了人為什麽會生氣,需要一些耐心閱讀才能完全體會哦 但願當你麵對發脾氣的人的時候,可以從他或者她的角度多想一想,試圖去理解一下他們為什麽不高興,他們在害怕什麽。無論是對父母,還是對子女都要如此。如果情商智商不夠,理解不了,那就拉開物理距離,不要住在一個屋簷下。如果不能拉開物理距離,那就少說話,少互動,大家自己管好自己,不要時不時的挑事兒,挑了事兒還不自知。
====
其實,每個管不住自己脾氣的人,當他發脾氣的時候,他都會感覺到壞脾氣所帶來的痛苦。
所以,發脾氣的人,都不喜歡自己情緒失控的樣子。
可是,他們往往也不會因為不喜歡,就真的管得住自己的情緒,因為,每個發脾氣的人總是有發脾氣的原因的。
所以,當他成年後,他就會習慣用這樣的方式去與人相處,因為這種處理方式是他所熟悉的,而他的內心,也缺少其他處理方式的經驗。
從而他無意間發現的這個處理方式,因為可以讓他從中收獲他希望獲得的結果,所以他也就會在生活中更多的去應用這樣的方式,慢慢這種發脾氣的方式就會成為他處理人際摩擦的一個主要方式。
如果評估的結果是,這根本不算什麽危險,這事情對我不太可能產生什麽影響,那樣的話,我們的處理方式可能就是一笑置之,根本不把它當回事。
如果我們評估的結果是,這件事情太危險了,根本不是我的能力所能應付得了的,而且我的內心中也根本沒有儲存著相關的處理經驗,於是,這時候,我們就會選擇放棄與這個危險過招,選擇躲避開這個危險的方式。
而當我們內部的評估結果是,這件事情很危險,但我還不至於應付不了,不過應付它也真的很棘手,因為這件事的確是危險的。這時,我們就開始調動全身的能量,準備全力投入到對付這個危險的戰鬥中去,這就是我們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戰—逃”反應。
可他們處理的方式,不是想辦法解決問題,而是對著別人發脾氣,有時我們會覺得這樣的人不可理喻,其實,他們的發脾氣恰恰是因為他們內心的虛弱,他們需要借助於發脾氣來掩飾自己內心中對於自己做錯事情或是缺少能力的恐懼。
發脾氣對他們來說,就像是讓他自己穿上了防彈衣,他可以讓自己躲在裏麵,不被外來的批評所傷害,而他之所以需要這樣的防備,恰是因為在他自己的感受中,他自己是沒有能力的,是需要借助外在的保護來躲避危險的。
他此時的發脾氣,其實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情,而這件做錯的事,是要被懲罰的,為了逃避懲罰,他於是選擇了讓自己進入戰鬥狀態:衝妻子發脾氣,從而緩解自己內心的害怕。
為了阻止那個害怕對他的襲擾,他便會采取發脾氣這樣一種看起來很有戰鬥力的方式,來證明自己是有力量的,而一個人之所以要在他人麵前證明自己有力量,也恰是因為他自己內心感受不到自己是真正有力量的。
表麵上看,他是在管理孩子的行為,實際上,他的發脾氣背後,是在處理被老板批評所帶來的恥辱感、無能感等挫敗性的感受,以及對因感受自己能力不足所帶來的對自己的失望或憤怒等等。
所以,他對孩子所發的脾氣,其實很大一部分是指老板和自己的,但他自己又沒有能力代謝掉這些情緒,所以他就把這些情緒扔給了在家庭中權力、位置都相對較低的孩子。
因為對於他來說,把這些情緒轉移到孩子那裏是安全的,因為孩子的位置低於他,所以反攻他的力量也相對要弱一些,這對他來說,就不會給他帶來新的威脅。
具有自戀性特質的人,因為在他們的內心世界,沒有建立起清晰的心理邊界,所以,有時他們就無法確認情緒的歸屬者,也不能從心理上理清別人是獨立於自己的個體。
所以,他們常常會把自己與他人的情緒攪和在一起來處理。比如,一個有自戀特質的人,當他麵對別人的成績時,他感受到的並不是為那個人的成績而高興,反倒是可能感受到對方的成績是對自己的貶低,當他有了這樣的感覺後,他會因為自戀的受損而憤怒,所以就會對那個取得成績的人發脾氣,認為是那個人傷害了他。
或者,因為自戀的人是無法意識到別人是獨立於自己的,所以在他的感覺裏,他常常會覺得別人應該與他有著相同的感受,如果他發現別人的感受沒有與他同步時,他同樣可能感覺被傷害,從而會發脾氣。
生活中常見的例子是,
一個有自戀性特質的母親,當她覺得自己與丈夫的關係中,沒有得到丈夫更多的關懷時,她會把這種抱怨轉向女兒,一方麵不斷向女兒訴說丈夫的不好,另一方麵也會因為女兒替父親的辯護而發脾氣。
對於一些心理化功能相對較低的人來講,他們可能會采用一些相對不成熟的方式來處理憤怒情緒。比如用行為的方式,打架、摔東西等等;或是將一些無法表達的情緒壓抑下來,最終用使自己身體某個地方出現問題的方式得以表達。
每當他遇到讓他不舒服的情境時,他也就隻用發脾氣的方式來處理。其實有時候,他的內心未必真的有很多的憤怒,隻是基於以前的習慣,在此時就發了脾氣。這時候,發脾氣已不僅僅是一種處理情緒的方式,而成為一種社交手段或是與他人建立關係的方式了。
這些焦慮是他無法麵對的,於是他的內心變得越來越焦躁起來,最終他與他的上司發生了很大的衝突,最後丟掉了工作。
當他與我談這件事的時候,他告訴我,我的離開,被他體驗為我對他的拋棄,被拋棄的感覺是他無力去承受的。
所以當他無法見到我的時候,他的生活全部亂了套,最終他用暴發的方式釋放了內心的焦慮,但這次暴發也給他帶來了破壞性的結果。
在人生這條路上,有人走在前,就有人落後,有人走得快,就有人走得慢。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必須通過“競爭”達到目的。或快或慢,該往哪兒去,都是個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