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後們想要的是怎樣的科技體驗?

來源: wint 2015-03-07 09:37:2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07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wint ] 在 2015-03-07 09:37:0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Image title

你肯定見過這些年輕人:在購物中心、大學校園和夏季聚會場所裏閑逛,睡眼蒙矓,低頭目不轉睛地盯著他們的智能手機。雖然他們出入成群結隊,但是你發現他們並沒有直接的眼神接觸,彼此也默不作聲,除非是分享一個視頻或推文。他們全都沉浸在各自的聊天消息或是社交媒體當中。他們甚至可能會給僅有幾英尺遠的人發文字消息。無論我們是否喜歡,“僵屍災難”已經來到我們麵前,隻是不像電影裏所演的那樣,在利用科技這一點上,千禧一代將被證明是曆史上最有影響力、注意力最分散也是最挑剔的一群人。

那麽千禧一代對於技術廠商們意味著什麽呢?簡單來說,是交互科技,從智能手機到網站再到移動應用和 SaaS,需要提供曆史上最易用、最容易辨識、最流暢且高效的用戶體驗。有一種觀點認為千禧一代能夠使用任何產品,恰恰相反,這部分用戶對於順暢用戶體驗的預期是最高的。盡管他們常常能夠搞懂如何使用一款蹩腳的 app 或網站,但他們很可能沒有時間去做到這一點。他們是尋找替代產品的專家,如果不能立刻馬上完成任務,他們才不會和糟糕的用戶體驗糾纏下去。蘋果在這一群體中享有最高的品牌稱譽,並不是巧合。蘋果的產品以流暢的用戶體驗聞名,讓千禧一代可以輕鬆完成他們需要做的事情。

為千禧一代提供順暢的用戶體驗可不僅僅是為了取悅他們。任何一家科技公司如果想要健康發展的話,這是底線。行業研究數據表明,截至 2017 年,千禧一代將會成為最大的在線受眾,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有購買力,其中也包括嬰兒潮那一代人。預計到 2015 年將有一半的電子商務網站變成移動商務網站,要求建站者、電子商店和移動 app 開發者提供移動端直覺、簡單、簡明的用戶體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高。

研究表明,千禧一代同樣有不同的溝通習慣,與科技和網絡文化的聯係更加緊密。這一代人伴隨指尖上的信息科技長大,對於按需服務的生活方式已經習以為常,希望有流暢的購物體驗,一旦發現找不到需要的商品則不會停留太長時間。在遇到另他們感到失望的品牌或科技產品時,他們會轉向社交媒體,這意味著他們要麽是公司最棒的宣傳者,或者是最糟糕的批評者,這全都在實時情況下發生。大部分導致千禧一代在社交媒體上對某品牌進行正麵或負麵評價的行動圍繞這一群體與該品牌接觸時的在線體驗展開。這就是為什麽出色的用戶體驗會多次給公司帶來回報,也是為什麽在設計出色用戶體驗上進行投入是物有所值的。

好消息是盡管千禧一代對於在線體驗的期望要比其他年代的人更高,公司們正在變得越來越懂得了解他們的需求。通過考察千禧一代的在線行為,我們能夠預測哪一種技術是未來的方向,網站設計又將如何調整以適應這一增長中群體的需求。比如,一項研究顯示如果某消費者存在疑問,但是無法馬上得到答案的話,超過一半的人會立即放棄購買。所以,未來吸引這些用戶靠的就是提供快速、有效的網站自助服務選項,讓千禧一代馬上就可以得到他們需要的答案。千禧一代喜歡控製主動權,通常不會在實時聊天、電郵或電話的詢問中尋求幫助。他們需要自助服務的解決方案;如果他們無法很快地解決自己的問題,他們將會放棄並去到其他地方,要知道許多備選方案隻是用 Google 搜索一下就出來了。

這裏是公司和網站設計者應該注意的幾點,為的是能夠向千禧一代提供他們預期的科技使用體驗:

?移動端是千禧一代會選擇的平台。

?對於用戶體驗更低的忍耐度意味著提供出色在線體驗的重要性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高。

?千禧一代通常喜歡獲得控製權,偏好使用網站的自助服務方案,而不是人工協助;為千禧一代解決他們問題的力量吧。

?千禧一代會在社交媒體上談論你的品牌,加入對話當中,從中進行學習。

盡管千禧一代在交互科技上有自己獨特的、不斷變化的一係列需求,但是考察千禧一代在線行為的能力讓公司們能夠與這一代關鍵人口一同發展變化。

所有跟帖: 

這篇文章是剽竊來的吧?整天偷別人的東西不知羞恥嗎? -westwind180- 給 westwind180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08/2015 postreply 06:57:3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