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人保持清醒的耳機Vigo:比大腦更準確地探測出你是否犯困

來源: 數據有道 2014-01-03 11:31:4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156 bytes)


考試前通宵複習的時候熬不住了怎麽辦?上課的時候打瞌睡開小差呢?甚至是夜間開車時不自覺走神呢?

 相信很多人的解決辦法是咖啡或者諸如紅牛一類的功能性飲料,但是事實上,如果你真的試過,你會發現這些飲料還沒有身邊一個好友能突然間拍自己一下有效。不過,不是每次你昏昏欲睡時都會恰好有個好友在身旁,於是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三個“Geek”們卻想到了一個更好的辦法——自己做一個頭戴式設備,用感應器來識別疲倦狀態,再通過自動播放音樂和光線來幫助犯困的人們保持清醒。

 

現在,這個設備不僅真的做出來了,而且他們還把它放到了Kickstarter和點名時間上,對有興趣的用戶們開放預訂,它的名字叫做Vigo

 

Vigo看 上去和藍牙耳機有點像,一端佩戴在耳朵上,另一端會延伸到眼睛附近。它通過紅外傳感器和重力感應器來檢測佩戴者們的睡眠傾向,其中紅外傳感器可以讀取到關 於眼睛的信息,包括你的眨眼時長、睜眼閉眼時間比、眨眼頻率等等,重力感應器則可以感應頭部運動,比如你點頭的頻率或頭部傾斜的程度等,並結合你的基本動 作數據,比如是否長期久坐而一直沒有起身等信息來一起做出判斷。

 

一旦發現佩戴者疲倦,Vigo會通過三種方式對你進行提醒,包括燈光、輕微的耳邊震動或者聲音或音樂,用戶還可以通過相應的手機應用,自己調節適合的提醒方式,來進行個性化定製。

 

除了這種特定的、容易犯困的場景,你還可以嚐試長期佩戴Vigo,讓它幫忙記錄精神狀態的數據。一旦積累到一定量的數據,手機應用會通過簡潔的圖表將你一天當中的精神變化展示出來,從而讓你更加了解自己哪些時候精神狀態更好,並且提出改善的建議。此外,Vigo還會針對不同的需求和使用場所,為佩戴者提供定製提醒。

 

 

聽起來很不錯對不對?現在Vigo在點名時間和Kickstarter上都獲得了不少支持,而他們的創始團隊,也就是那三個從看到熬夜溫書的同學們身上找到靈感的賓大的Geek們——Drew KarabinosJason Gui(桂家勳)和Jonathan Kern,也已經畢業並把Vigo當成了自己的全職創業項目。其中Drew主要負責Vigo的設計和用戶體驗,Jason主要負責產品的技術研發,Jonathan主要負責產品的製造和測試,確保生產的質量和效果。

 

 

回想到當時在深圳的情景,90年出生的Jason也很感慨。由於另外兩個聯合創始人分別負責設計和市場,最開始就隻有他一個人做技術,研發進度特別慢,無論是純焊電路和寫代碼了都得自己來,直到後來他們“學乖了”,招了兩三個工程師來幫忙完成技術研發,進度才加快了許多。而在加入了硬件孵化器HAXLR8R後,他們還跑到深圳待了4個月,和當地的工廠們進行聯絡和交流,為的就是在一開始的設計環節就考慮和融入生產方麵的限製,以縮短產品從預訂到最後的出貨周期,防止典型的可穿戴硬件產品“跳票”的情況出現。

 

盡管產品預訂已經上線,現在Jason們還在想著要如何完善Vigo的功能。目前除了上麵提到“防疲勞”檢測和提醒,Vigo還可以像藍牙耳機一樣用來打電話,Jason告訴我,他們甚至還曾經示範過用Vigo來控製幻燈片。此外,他們計劃開放出API,讓開發者用SDK可以創造更多的拓展功能,如眨眼來控製手機拍照等。

 

盡管以前也有一些類似通過閃光和音樂來提振精神的產品出現,但是Jason認為Vigo完全不一樣,“雖然我們的大腦常常會告訴我們‘你現在很清醒’,但是真相卻是:你身體的生理疲乏是大腦無法控製以及準確預測的。Vigo最大的創新在於通過傳感器和新算法,比你的大腦能更準確地探測出你是否犯困。”

 

不過,他還是強調,Vigo更多的是一種提醒方式,提醒佩戴者們何時該休息、何時該睡個午覺或起身走走,而不是一個戴起來就能魔法般地不疲勞的設備,這就好像JawboneFitbit同 樣不會替佩戴者們去運動一樣。“我們想幫助你了解一天的運動量足不足,並且在你長期久坐的時候震動提醒你起來活動,讓你知道如何調節自己的身體平衡。也許 它的震動和聲音能讓你提神,但目的不是讓你繼續撐著,而是讓你知道你現在疲勞了、不適合幹正在做的事情,應該做些自我調整。”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