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上小學那會兒,運動會用手(懷)表計時,以整秒計。名次比成績重要,俺都是第一。到了中學,有秒表了,可以記到小數點後一位。

來源: fuz 2023-09-12 14:56:4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92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fuz ] 在 2023-09-12 15:12:2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回答: 請夫子兄,月城兄幫忙補充coach19602023-09-12 10:59:21

中學時:

每次運動會前都要到周圍學校去借秒表,然後組織一幫老師和田競隊的學生一起練習校對。

秒表本身就新舊不一,不大準,十秒差一秒很常見。

加上操作者的眼力(得能看清楚百米外的一股青煙),和反應能力差別。

常常會發現百米跑第一的成績不如第四、五的狀況,因此額外安排老師按順序抓人,再與掐表的核對。

除了前三能保證有個成績,其他亂寫一個充數。

 

大學也差不多,三個表掐第一名,取中間的或均值。有時也會出現第二比第一成績好,…………。

 

八十年代,省級以上的比賽有了電子計時。九十年代開始普及,各學校的記錄開始以電子計時為準。

 

一看成績,就知道咋來的,啥年月的事兒。

12秒,手表計時或估計值(忘了小數點後麵的數),真的成績應該在12~13秒之間。

12.3秒,秒表計時,誤差在0.2~0.4秒。隻有在訓練時,反複多表測定才能確定一個人的真實成績。俺百米的訓練成績為12.1秒,在比賽中,偶有突破,最好成績為11.8秒。

12.34秒,電子計時。俺能跑那會兒,沒電計,等有了,俺跑不動了。三十多歲時有機會測過一次,13.31秒,這個沒記差,曾自嘲“反正都一樣”。

 

另外,場地、環境、裝備對短跑成績影響極大。

還有,專業與準專業人士對成績比較在乎,記得牢靠一些。在一起吹牛扯皮的時候,也會比較低調,把成績說差一點,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促進感情。

純業餘、打醬油的,大多隻在乎第幾,成績不重要。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