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讀到一個‘0’, 你讀到的其實是‘0’加上‘0’在你心靈的痕跡。
你如果受過數字‘教育’,那痕跡也許就是,‘0’ 不是 1, ‘0’ 不是 ‘2’, 。。。‘0’ 不是 9, ‘0’不是雞蛋。。。。
你也許隻意思到 ‘0’, 痕跡卻是你領悟‘0’必不可少伴侶, ‘0’ 在心靈所產生的漣漪。
你如果從未受過數字‘教育’, 那痕跡就是別樣一種漣漪, ‘0’不是太陽,‘0’ 不是月亮, ‘0’ 不是魔咒,。。。。
痕跡,看不見,摸不著, 然而卻與那看得見摸得著的一同真實的存在, 乃是你之所以存在, 我思故我在。
痕跡,不僅讀有,寫也有。 然而痕跡真的能交流嗎? 作者潛意識中的心路曆程能在讀者真實複製嗎?
文學正如存在一樣本無理由, 如果勉強要加一個理由,就變得反而沒有理由。
把作家分‘高’ 或 ‘低’,就如同把讀者分為‘高’或‘低’一樣,並無實質意義, 因為也許隻是‘低’讀者心靈中的一種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