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歲的女兒,花一般的少女,忽閃著晶塋透亮的眼睛,飄逸著烏黑柔順的秀發,洋溢著青春煥發的笑容,邁動著富有彈性的步伐,透露著可愛聰慧的精靈。
十六歲的女兒,芳名為“伊”,為我母親所取。一取其生於秋分,“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之意境;二取“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做學問之人對理想的追求之境界,希望她將來能做個踏踏實實勤奮努力的學者;三取“伊”為“始”之意,可引伸為“一”,女兒是甲子年出生,甲與子分別是天幹地支中的第一,也盼她能成為出類拔萃的佼佼者。那時的女兒決不會想到,一個簡簡單單的名字,卻傾注了長輩們對她的深切的期望,典型的中國人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期望。
十六歲的女兒,生龍活虎般地精力充沛。對已是十二年級高中生的她來說,十六歲這一年是她人生中關鍵的一年,也是她有生以來最辛苦的一年。不但要學好所有的課程,還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申請大學。盡管她小時候很喜歡背誦“蒹葭蒼蒼”一詩,活潑貪玩的她卻從不願意為“伊”憔悴,寒窗苦讀。學習再忙,也不能不看電視,不聽聽音樂,或不跟人聊聊天,更不能放棄學校球隊的活動。那麽,總想爭第一的女兒隻能從睡眠上擠時間了,夜裏一、兩點鍾睡覺是常事。最辛苦的一次是趕寫申請文章和趕填表格,以便在限期那天寄出。可憐的女兒一直幹到拂曉四點才上床,七點鍾又得起床去上課了。這對於一天睡眠少於八小時就容易鬧情緒的女兒來說,真是滿腹委屈,但下午的球隊比賽照樣滿場跑得歡。好在有痛苦,也有收獲,女兒被哈佛大學和布朗大學早期錄取了。後來又被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錄取。掩不住內心的喜悅,女兒走路時也會不由自主地蹦跳幾下。
十六歲的女兒,開心果般地笑容滿麵。我們也高興地將好消息與親朋好友分享。國內的朋友們來信祝賀時,都提起小時候的女兒是如何獨樹一幟地好動和調皮。其中一位描述了一段她兩歲半時調皮的往事後寫到:伊小時候那麽好動,想不到長大了還挺聰明的。當我將這句話念給女兒聽時,她立即大叫起來:“什麽?什麽?我小時候在他們的印象中是個笨蛋?!”看著女兒的那副委屈相,我不禁莞爾:你已經不記得你小時候是什麽樣了。那時,在我們大學的附屬幼兒園裏,許多和女兒年紀相仿的孩子已會數數背唐詩、畫出像模像樣的畫了,而好動出名的女兒一分鍾都不肯停下來,更不肯好好學東西,別人當然不會認為她聰明。一位和我要好的老教授,很為女兒的多動擔心。她苦口婆心地對我說:一定要培養她能靜下來,否則將來怎能好好學習考大學?從此,我就潛心地、順其自然地訓練她“靜如處子”。隻要她靜心地幹事,哪怕是在撕報紙,我也決不打擾她,更不在乎她是否把家裏弄得像狗窩一樣。當那位老教授聽說女兒要去上哈佛大學了,感慨地說,伊能有今天,全仗你的精心培養。女兒卻甜甜地一笑:“親愛的媽媽,你的投資有了最好的回報了,你應該驕傲。”
十六歲的女兒,出水芙蓉般地亭亭玉立。在我們搬到德州後認識的朋友中,幾乎沒有人相信她曾經是個淘氣的假小子。而在我們曾住了六、七年的紐英倫地區,許多朋友卻隻記得她耍刀弄棍、衝浪溜冰、愛熱鬧,敢冒險的貪玩模樣。一位麻州的朋友說:“伊真厲害,玩著玩著就進了哈佛。”其實,不是女兒厲害,而是女兒非常幸運。在一位美國朋友的幫助下,我們為女兒申請到了資助金,使在中國讀完小學二年級的女兒一來到美國,就進了當地最好的私立學校之一。該校的學生很自由,上課就象開座談會,且隨時可以走出教室去喝水或上廁所。在這樣開明寬鬆的環境裏,女兒如魚得水,很快就習慣了美國式的教育,成為班上最好的學生之一。可她的好動和多話,漸漸地讓幾乎從不向家長講孩子不好的美國老師,也忍不住對我抱怨。每天送她去上學時,我常叮嚀她要安靜要少說話。她卻說我如此這般囑咐,就象送她出遠門去上寄宿學校一樣,還說並不是她講話多而是老師對她的聲音太過敏。終於有一次,女兒被老師罰出課堂整整兩小時,顏麵盡失,才有所收斂。女兒在學校裏很受同學們的歡迎,不是因為她聰明成績好,而是她的體育好和幽默風趣。在一個FIELD HOCKEY賽季中的第一場球賽,女兒隊4比0戰勝了對方,女兒一人就進了3球。當我去接她回家,同學們就象歡送英雄般地送她上車。而平常總有一群孩子圍著她,她也總是手舞足蹈又蹦又跳地和那些比她高一個頭的同學說說笑笑。那時的女兒,無憂無慮,自由發展,感覺好極了。可是一上高中,女兒就象換了個人樣,慢慢地文靜起來。真是女大十八變,女兒變成個大姑娘了。
十六歲的女兒,冰雪般地聰明。她知道如何做對自己的前途有利。在我們搬來德州的第二天,女兒就去一所高中報到,上了九年級。德州公立學校嚴厲的校規和呆板的教學方法,讓自由散漫的女兒每天回家抱怨,卻還得含淚按校規和老師說的去做。幾經痛苦,幾經磨礪,女兒開始沉默寡言了。盡管很快就成為年級的前幾名,骨子裏仍然好動的她還是想離開德州。她太懷念她鍾愛的體育項目LACROSSE和FIELD HOCKEY了,這些德州的公立學校都沒有。知女莫如母,我為她精心選擇了兩所東部的寄宿學校讓她申請。麵對錄取通知書,十三歲的女孩猶豫了,世上隻有家最好!可我不想為她做決定,隻給她分析了去和不去的利弊。幾天之後,頭腦清楚的女兒,下決心去其中一所學校,因為她沒有機會在所在的高中裏爭第一。那一年,德州將三年的高中改為四年,原本是初中九年級的學生移到了高中,並可將八年級的榮譽課程的成績,計入九年級的總成績,A+算15分,A算14分。女兒原來的私立學校從不給任何人A+,可憐的女兒在總成績上先天不足。而第一名的中國女孩MICHELLE既聰明又用功,總是A+,不管女兒如何努力,充其量隻能做這所普通高中的第二名而已。原本無憂的女兒,擔心這會影響她將來被名牌大學錄取,甘願離家遠行。為此,有人說我太寵女兒,隨著她的意願轉;也有朋友盛讚女兒:十三歲的孩子,就能自己為前途做出這樣的決擇,真是有膽有識!女兒從未後悔過。在她被四所常春藤大學錄取後,在她的學校被最近一期<<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告>>周刊選為全美最佳的寄宿學校之一後,開心的女兒,為自己當初明智的決定而自豪。
十六歲的女兒,水晶般地自知之明。她常說:“MICHELLE的好是她自己要的,我的好是你督促的。”是的。從她認識的第一個中文字,會做的第一道算術題,第一篇英文短文,第一首英文詩,第一幅版畫、、、到第一次數學競賽的州第一名和第一篇二十多頁的研究報告,都有我的參與,我的心血。進入寄宿學校後,我和她幾乎每天通電話,無話不談。女兒剛去學校,就和那些滿身名牌、活躍愛玩的人成了好朋友。一個星期之後,頗有自知之明的女兒考慮到我們的經濟狀況和她自己的目標,自動退出那個小組,願以學習為重。漸漸地她有事隨時來電話,無事時卻不準我們打電話找她,我隻能巧抓時機地督促她。好在女兒有目標,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去年一次長周末,女兒去紐約的電視台和傳媒公司參觀。經不住繁華熱鬧的紐約誘惑,十五歲的女兒竟開口向我要遺產,準備輟學去紐約。負債累累的我卻非常樂意將債務轉給她。女兒隻得作罷。我常常覺得,女兒就象一匹撒歡的小馬駒,輕快地在已經認定的康莊大道上奔跑。貪玩的她時不時地停下來,踢踢路邊的石頭,嚐嚐新鮮的野草,或到附近的小樹林裏戲耍一番。這時,我就得吆喝一聲,督促她回到正道上。這個小馬駒,不甘心地或對我回叫一聲,或扮個鬼臉,然後趕緊“得達”“得達”地朝前跑。我不知道:未來的哈佛四年中,女兒是不是還需要我的吆喝?這位將在哈佛慶祝十七歲生日的快樂女孩,正希望發現一個既能滿世界玩又能掙大錢的專業,她會如願以償嗎?
十六歲的女兒,正值夢幻般的年紀,充滿著青春的自信,憧憬著美好的未來,追求著多彩的人生,探尋著輕鬆的捷徑,奔向著光明的前程、、、、、、
寫於2001年五月,發表於<<楓華園>>2001年5月18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