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減稅很可能沒有什麽好的作用,但是增稅一定沒有好的作用。數學好的人搞不明白。

來源: 大號螞蟻 2012-10-05 21:33:3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992 bytes)

數學好的人他會算,但是關鍵是算這個也不需要太高深的數學,而主要是搞清楚算什麽。數學好但缺乏社會頭腦的人根本看不清其中的變量。社會頭腦好,數學還可以的人才是主角。

用最簡化的分析來說,有兩個方向:生產和廣義消費,一切經濟問題都是生產和消費的平衡問題。有四大群體,政府,富人,中產,窮人,一切政治問題都是這四大勢力的互動。有七大板塊,政府投資,政府狹義消費,富人投資,富人狹義消費,中產儲蓄,中產狹義消費,窮人狹義消費,一切政策問題都是這七大板塊的再分配。

所謂狹義消費就是真正地用掉吃掉玩掉扔掉。所謂的廣義消費或者消耗就是把生產成果用掉,但是目的或者後果是更好地再生產。但是無論如何,生產必須都廣義消費掉,消費不掉就等同生產垃圾,於是產生經濟危機。這種生產局部過剩,表麵過剩的危機,自從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幾千年,輪回無數,無法根除。

經濟危機就是生產和廣義消費矛盾的爆發,就是投資和狹義消費矛盾的爆發,就是富人和非富人矛盾的爆發。富人隻所以富,和他們的聰明和努力完全不成比例,是因為人類社會需要以某種方式委托管理投資。因為投資必須集中力量才有意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經營權才賦予所有權的意思。這個和政權私有製是一回事,人民需要國王去管理,結果把自己交給了國王。集權有效率但比腐敗和如何監察矯正的鬥爭貫穿整個人類曆史。

曆史不多說了。回到現實。如果減稅給富人,富人會投資嗎?答案是很可能不會。如果富人狹義消費也好,從廣義消費來看和投資的效果可能是一樣的,甚至更好。因為投資的話也許增加生產反而進一步加劇生產和廣義消費的不平衡,矛盾後移而已,比如中國就是投資過頭了。如果不消費不投資存起來,自然對經濟沒有任何拉動作用。於是白減稅。於是政府必須強製消費,怎麽強製?或者加稅回來政府花掉,或者發現債券拿回來花掉,或者發行鈔票稀釋回來花掉。換句話說,如果政府不縮減開支,減稅的結果就必然導致債務增加,也就是說前腳減稅到富人哪,後腳又用債券換回。富人稍占點名義的好處,實際經濟效果沒差別,都是政府在折騰。或者導致通貨膨脹,那麽富人可以多撈實惠,而非富人就慘了。美國現在是高債務低通膨,富人掛名多於實惠。中國是高債務高通膨,所以中國富人賊富,非富人都是窮人。所以美國的經濟穩定性比自己曆史好的時候差,比中國強太多。

話不扯遠了,如果減稅沒有政府減支的支持就完全沒有意義。就是說沒有真正通過減稅把投資權由政府交給富人,則等同放屁。如果實質減稅給中產,一部份會被狹義消費,一部法會委托富人投資,長遠來說效果更好。但是同樣如果沒有政府實際減支的話,或債務或通膨還是換湯不換藥。如果減稅/福利給窮人,絕大部分會被消費掉,短期經濟效果應該不錯。但是增加的福利從何而來,必然減少其它方麵的分配,比如政府投資如教育,或者增稅富人從而減少富人的投資和消費,結果總廣義消費並不增加,反而投資比例下降,殺雞取卵。所以不能以簡單的稅務和福利之爭來非黑即白,必須要看全套才能判斷。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