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保持問為什麽,人終究會發現沒有符合邏輯的答案。這是必然的,因為邏輯的三段論要求大前提的存在。問題是誰來邏輯上驗證大前提。科學其實是把大前提建立在不完全歸納的基礎上。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數學中的公理體係。
宗教的回答就是承認人對世界的必然不可認知性:將人生的意義交於神或者佛---神或者佛是人/人類存在的意義。至於神或者佛的驗證,則隻有從感性的角度討論。如果不認同宗教的回答,哲學家或者普通人也隻有選擇自己的不同的信仰:共產主義,救濟大眾,照顧家庭,等等。信仰就是我們相信,但無法說服別人,除非別人也選擇相信或在誘導下相信。
信仰似乎有一種畢生不能達到的韻味。如果共產主義實現,在一段時間後,人們還是會回到人生意義的問題,從而質疑已實現的共產主義的意義。如果世界無窮苦大眾,信仰為救濟大眾的人將再無存在的意義。
滾滾紅塵中,多數人有著一個一個的目標:讀書,工作,掙錢,養家,等等。年輕的時候追逐著一個一個容易實現的目標,有著成就感。到中年的時候,隨著多數目標的實現或生活壓力的增加,反而開始迷惘反思自己的人生意義。所謂的中年危機/隨遇而安也可能於此關聯:開始懷疑以前和現在的努力奮鬥。
所謂的傻人有傻福,不想太多,反而生活簡單。雖然人生意義的問題常常會跳出來,就告訴自己,選擇一些自己還感興趣的吧,如果還能選擇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