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做什麽,成功靠的是自己的競爭優勢和運氣。實業或生意的競爭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麵:技術,成本和資金。你要在任何一個方麵有優勢才有可能成功。這三個方麵的優勢也是可以互相影響,相互轉換的,比如有錢可以買技術;反之亦然。
如果你的事業還在初始階段,有一點點優勢但是不多,不強;怎麽辦?那就隻有走市場差異化的路子。比如說,壇裏老大們經常講到的,房地產市場是LOCAL的,每個小區的市場都不一樣,所以競爭也就不一樣,隔壁小區又便宜,又好的房子,不一定能搶這個小區的市場。這就是市場差異化。你把你的產品或服務針對於某一特別的市場(MARKET NICHE),這樣就比較容易避開強大對手的競爭,在某個市場小區域中建立和取得自己的競爭優勢。
有同學談到高技術產業和傳統的行業的經營策略很不一樣。我不認為如此,這實際上取決於你從什麽角度和什麽層次上去看問題。就像讀書考試一樣,你在一知半解的時候,你會覺得問題很多,什麽都不一樣。但是當你學得很透很透之後,你會覺得那本書其實很簡單,5 分針就可以概括了。每個行業都有它的特殊性,也有普遍性,但是它們的發展規律都是一樣的,因此經營策略也是一樣的。如果你拿A行業(發展期)經營策略與B行業(成熟期)的經營策略來比,那當然會是不一樣的啦。但如果比較的是它們同一發展時期的經營策略,那就應該是大致相同的。
正如產品有生命周期一樣,行業也有生命周期,有從發展,成熟到消亡的周期。每個時期的市場特征很不一樣,因此經營的策略也很不一樣。比如高科技行業,很多市場都處於發展期,還沒有形成壟斷,因此占領技術製高點,迅速占領市場,成本幾乎不在考慮範圍。而其他的成熟的市場就不一樣,成本是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所以經營策略也會不一樣,在高速發展的行業,企業通常以橫向兼並迅速擴大市場份額;成熟期的則以垂直整合來降低成本,就像本壇老大們,一方麵做房地產經紀,一方麵買入破產房,裝修,出租或銷售等,把經紀人,建築商的,投資人等整合到一起了,這就是典型的垂直整合的例子。
壟斷靠的是競爭優勢,正如前麵提到,在完全開放自由的市場經濟中,這些優勢來自三方麵:技術,成本和資金。但是在中國這種不完全開放自由的市場中,又多了一個因素:權力。而目前在中國大多數行業中,這個權力的成分很大很大,大到遠遠超過其它三者的總和。這就是中國各企業在競爭中都寧可把資源放在建立關係上,很少投入於技術發展方麵。這就是中國創新不足的最主要原因。
正因為決定競爭優勢的要素是技術,成本和資金。任何這三方麵的重大變化,都會帶來行業根本性的變化,影響行業發展周期。比如網絡技術的出現,催生了電子商務,AMANZON,EBAY,GOOGLE,FACEBOOK等脫穎而出,而BARNS& NOBLE等傳統行業日落西山。又比如中國加入世貿之後,給全世界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廉價生產基地,使大量勞動密集型行業轉移到中國,觸動了全世界行業結構性變化,其影響非常深遠。FED的QE對市場的影響,不用說,炒股的同學都深有體會了。
有同學要求我寫寫以前經商的經曆,我是很想寫。我曾經把某幾個產品從很小的份額做到全國或區域壟斷,其中過程非常精彩。但是我不能寫出來,因為太容易被人肉了。雖然十多年過去了,我也遠離那個市場,但是很多朋友還在,他們不會同意我寫出來的。所以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