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領導人對未來感到沒有把握

我30多年來多次訪問中國,卻從未見過任何一屆中國領導人 像現在這屆領導人那樣對國家的未來感到如此沒有把握。不誇張地說,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現在正處在轉折點。一個明顯具有諷刺意味的事實是:在美國和亞 洲政治領導人忙於爭論如何更好地應對自己眼中那些中國構成的威脅時,中國政治領導人卻在忙於爭論如何更好地應對自己眼中中國受到的諸多威脅。

中國人眼中那些中國受到的威脅,大多數來自其國內。30年來,中國一直依靠強勁的經濟增長(不斷增長的出口是主要貢獻因素)來維持較高的就業率和提高生活水平,從而確保了社會的穩定。

這一時代或許已走到盡頭。多年來,歐洲和美國經濟增長乏力(前景也不樂觀),削弱了它們對中國商品的消化能力。同時,中國人為低估人民幣匯率、以壓低其出口商品在歐美消費市場價格的政策,正受到越來越強烈的抵製。

來自國內的壓力也在迫使中國尋找辦法對出口拉動型增長進行補充(如果不是替代它的話),這些壓力包括:還有數億中國人需要脫貧,民眾對收入和財富分 配不公日益感到憤慨,經濟增長率需要保持在高位。因此,中國現在正處於一次轉型的初期。這一轉型意味著,經濟增長必須日益依賴內需增長。與所有的轉型一 樣,中國經濟再平衡也是說著容易做到難。

經 濟再平衡難以實現的原因在於,必須讓通脹和房地產泡沫得到控製。這種壓力要求出台給經濟降溫的政策。雖然從長遠來看,這種政策具有經濟上的合理性,但從短 期來看,它卻有可能招致政治上的批評。更為複雜的是,中國必須在政治領導人換屆的同時進行這一經濟轉型。離下一屆領導人上任,大約還有一年時間。除了上述 種種困難以外,新一屆領導人還將麵臨一係列艱巨的挑戰:環境惡化(我最近去北京時,那裏的可視距離隻有幾百米,空氣髒得讓人幾乎無法呼吸)、人口老化、政 治環境日益脆弱。最近發生在華南海門鎮和烏坎村的抗議,隻是冰山一角:過去一年裏,中國出現的大大小小的民眾抗議遠超過10萬次,其中大部分是由於民眾對 征地、失業和環境問題感到不滿。

接下來是中國境外的一些動向。中國生硬的外交手段和聲稱在南中國海擁有特權的表態,使它在這一地區受到孤立。結果,該地區國家有更大的興趣與美國合 作,來製衡中國。中國官員對台獨勢力有可能在明年1月台灣大選中顯示出力量也感到擔心。西方向緬甸示好,同樣令中國緊張。朝鮮金正日(Kim Jong-il)的去世,使得朝鮮半島可能發生變故,進而導致難民湧入中國、中朝發生衝突、甚至是朝鮮的垮台。最後一種可能性將使中國在戰略上受挫。中國 不願看到朝鮮半島被韓國統一並淪為美國的衛星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