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際現貨黃金價格持續上揚,進入十月以來,一方麵美國聯邦政府關門的兩黨爭執遲遲無果,一方麵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仍然無解,12月黃金期貨價格在美東時間10月7日突破了每盎司4000美元,並且在8日繼續上漲至每盎司4060美元。
黃金正式突破並站穩l 4000美元/盎司的關口,是年內表現最亮眼的全球資產之一。從投資市場到普通消費者,黃金成為輿論與資金的雙重焦點。

一、金價屢創新高的背後:風險與不確定性仍在累積
支撐黃金期貨價格強勢上行的核心邏輯,依然是全球不確定性與地緣政治風險的加劇。從中東局勢到俄烏戰爭,全球地緣風險持續發酵,推動避險情緒升溫。與此同時,全球主要經濟體在通脹、利率與增長之間的政策博弈仍未明朗,美國聯邦政府關門情況下,市場上的美聯儲降息預期多次反複,出現了美股市場上漲,黃金漲勢更快的少見現象。
在這種背景下,投資者紛紛尋求資產避險與價值保全,而黃金作為傳統的“無信用風險”資產,再次成為資金的首選。
二、央行購金潮:新興市場的“去美元化”加速
值得關注的是,各國央行的購金行為已成為金價上行的重要推手。自2023年以來,新興市場央行持續增加黃金儲備,以應對國際結算體係的不確定性及美元長期信用風險。中國、印度、土耳其等國的購金規模均位居前列,體現出“去美元化”趨勢下的戰略性資產配置轉移。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全球央行淨購金量仍處高位,這一結構性需求為金價提供了堅實支撐。
2025年出現的新情況: 央行黃金持有占比 大於美債持有占比,而這是自1996年以來的首次,這可能是央行持有資產的結構性遷移。

三、投資層麵:黃金的“新定位”
過去,黃金被視為典型的避險資產;而如今,它正在獲得“戰略性資產”的新定位。除了抵禦通脹與地緣風險,黃金還在投資組合中發揮著對衝股債波動、穩定收益曲線的功能。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通過ETF、期貨及實物持倉參與黃金市場,使得其金融屬性進一步強化。
四、展望後市:謹慎樂觀,關注波動與節奏
展望未來,短期內金價或仍將受到美聯儲政策預期及美元走勢的影響,階段性波動難以避免。然而從中長期看,在地緣局勢未見緩和、主要經濟體貨幣寬鬆預期升溫的背景下,黃金的配置價值仍具吸引力。對於投資者而言,應保持“逢低布局、分批配置”的策略思路,將黃金視為防禦型與戰略型資產的結合,合理分配在整體投資組合中。金價突破4000美元/盎司,不僅是一次價格的突破,更是市場對風險預期與資產安全需求的集中反映。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黃金的角色正從“避險工具”轉變為“全球資產穩定器”。
美國居民可以通過IBKR盈透證券投資、交易現貨黃金
全球知名網絡券商盈透證券(Interactive Brokers,納斯達克股票代碼:IBKR)在2021年推出 US GOLD(美國現貨黃金)交易服務,允許客戶以最低1盎司為單位直接交易美國現貨黃金。這一舉措進一步豐富了盈透證券的產品體係,讓投資者能夠更靈活地配置貴金屬資產。
身處美國的盈透客戶還能夠通過其盈透賬戶,直接申請COMEX黃金與白銀期貨的實物交割。這意味著,投資者不再局限於金融層麵的紙麵合約,而是能夠真正提取到實物金銀,用於長期儲存或其他投資需求。
黃金:價值儲存與對衝工具的雙重角色
避險屬性:每當國際局勢緊張或經濟前景不明朗,黃金往往被視為“最後的避風港”。
通脹功能:在市場普遍擔憂通脹上行的情況下,黃金因其稀缺性與長期保值能力,常被用來對衝紙幣購買力下降的風險。
組合多元化:作為與股票、債券等資產相關性較低的品種,黃金能夠有效分散投資組合風險。
盈透證券的黃金現貨交易,正是順應了投資者的這種需求。
盈透證券以其低成本、廣覆蓋和技術領先著稱,長期以來為機構與個人投資者提供全球股票、期權、期貨、外匯和債券的交易服務。
交易門檻降低:以1盎司為最小交易單位,降低了投資黃金的資金門檻。
實物交割創新:投資者不僅能在賬戶中配置黃金資產,還能選擇真正“取金在手”,增強了資產的安全感。
一站式投資體驗:客戶能夠在同一平台上完成股票、衍生品與實物貴金屬配置,提升了賬戶的便利性與綜合性。
市場與投資者的意義
1. 對普通投資者:更容易接觸黃金,靈活度和便捷性提升。過去個人投資者若要購買實物黃金,往往需要通過銀行或金店,手續繁瑣、成本較高;盈透的介入將大幅簡化流程。
2. 對機構投資者:提供更高效的避險與套利手段,特別是在黃金期貨與現貨之間存在價差時,可以通過盈透平台更靈活地進行對衝。
3. 對行業趨勢:體現出網絡券商向“多資產、全球化、一站式”發展的趨勢。隨著投資者需求不斷提升,提供從股票到加密貨幣,再到實物黃金的全品類服務,正成為券商競爭的新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