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和 OKLA 供電於AI數據中心比較

BE 和 OKLA 供電於AI數據中心比較
對AI數據中心, GPU(專用ASIC) 是一次性投入, 電力卻是每時每刻都在消耗,從整個AI數據中心的運行周期來說,電力的花費遠遠大於一次性開銷。

Bloom Energy — SOFC(用天然氣 / 生物氣 / 氫)

技術原理與獨創性
? Bloom 使用的是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高溫(≈800°C 級)電化學轉換燃料為電力,非燃燒過程(不是燃氣輪機或發動機),可以直接把天然氣/生物氣/氫轉成電,熱力學效率高於常規燃燒發電在小尺度時的效率。其模塊化的 Energy Server 平台是其商業化獨到之處(模塊化、可並聯、可替換升級)。 ?

實用性 & 運行特性
? 現場/旁站(onsite / behind-the-meter)發電 —— 減少對遠端輸電依賴,適合在輸電受限或需要快速擴容的數據中心場地。Bloom 宣稱可以在數月內部署運行,並具備 24/7 運行能力。Bloom 也在強調其“load-following”能力以支持波動工作負載(AI 訓練/推理負載的短時功率波動)。 ?
? 燃料靈活性:既能用天然氣,也能用生物氣或氫(通過混燒或未來完全氫化路徑)——這給了路徑到低碳/零碳的升級選項,但若仍以天然氣為主,仍有 CO? 排放。 ?

進展/商業化狀態(現階段)
? 商用化多年,全球有大規模裝機案例(公司宣稱向數據中心供電累計 MW 級別),並且在 2025 年與 Brookfield/Oracle 等達成大規模部署合作(Brookfield 對 Bloom 的 AI 數據中心相關部署計劃投入高達 $5bn),說明市場落地與資本支持顯著提升。Bloom 也在擴產(Fremont / 生產能力)。 ?

成本與運行成本(OPEX)
? 成本高度依賴:設備購買/租賃結構、天然氣價格、運維、是否使用生物氣/氫、以及稅收/補貼。曆史/公開案例給出的運營電價區間常在 ~$0.08–0.15/kWh(具體項目可更低或更高)。早期獨立分析和媒體對 Bloom 的評價表明單位裝置資本成本曾很高,但公司經過規模化和補貼改善後在數據中心等場景更有競爭力。注意:若使用天然氣,碳排放需用碳抵消或生物氣/低碳氫來緩解。 ?

優缺點總結(對數據中心)
優點:快速部署、模塊化、燃料靈活、已商用、可在電網受限地區立即放量。
缺點:若持續用天然氣仍有 CO?;資本成本/單位電價受天然氣與融資結構影響;長期零碳需要氫或生物氣並伴隨成本上升。 ?數據中心必需在天然氣管線附近建設。

?

2) Oklo(以及微型核 / SMR 類技術)——以 Oklo 為例

技術原理與獨創性
? Oklo 開發的是先進快速/液態金屬或金屬燃料的微型/extra-modular(XMR)堆(不同於大功率壓水堆的思路),目標是小型化、模塊化、盡量工廠化生產以縮短建造時間與運維簡化。Oklo 的商業模型側重“賣能量(power as a service)”,可直接為大型用戶(如數據中心)提供專屬電力。 ?

實用性 & 運行特性
? 微型核電提供 24/7、極高的容量因子,對需要超高可用性、對碳排放非常敏感的 AI 數據中心極具吸引力。運行燃料消耗占比低,長期燃料成本穩定。維護與安定運行模式與常規發電不同,需要核專門團隊與合規體係。 ?

進展/商業化狀態(現階段)
? Oklo 已公開推進項目(例如在 Idaho National Lab 的試點/第一台計劃),並有產品線與客戶談判(數據中心為目標客戶之一),公司計劃在 2027 前後實現首批部署(具體時間點視 NRC 許可與建設進度)。總體:技術成熟度高於概念,但仍是 FOAK → 商用化的早期階段(監管、HALEU 燃料供應、資本與供應鏈是瓶頸)。 ?

成本與運行成本(OPEX / LCOE)
? 微核/SMR 的 FOAK 成本通常較高(資本開支大),公開研究/媒體對 SMR/微核 LCOE 有很大分歧:估算區間從 約 $50–150/MWh($0.05–0.15/kWh) 不等,很多權威報告提示首批項目 LCOE 更高且高度依賴補貼與規模化生產後下降的假設。總體來看:長期(若達到規模化生產與標準化)微核有潛力實現低於化石燃料的長期 LCOE,但短期不確定性大。

作為長期投資, BE需要關注ER, 看實用落地的進展。 OKLO 需要實際的產品做出來應用於AI數據中心。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