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雙職工,50中,遙想退休,我這樣安排到底對不對(迷思篇之六,防火牆呢)

我文史專業的,所以對曆史比較感興趣,除了中國史,還有歐洲曆史。工作在一個猶太人家族公司,他們那一大家人,又是一本活曆史。

有次他們有個大家族聚會,我也被請去了,因為有個遠方親戚聽說公司有個中國人,想見見。我碰到一個快100歲的老頭,跟我說幾句上海話。原來二戰時候在上海漂流過幾年,學了上海話。據說當年他們家在德國也過得很好有房子有鋼琴,跑路的時候所有固定資產還有銀行裏的錢都拿不出來,靠著媽媽的coin出來的,到上海一切從頭來,等到50年左右,從上海的帶了小黃魚帶到美國來,重新落地生根,慢慢做起來。老爺爺80多歲退休,好像德國政府每年還給他們這些人發點錢,算是賠款吧。

2018年,我們到泰國找新供應商,碰到一個台灣老太太,無事聊了幾句。她說幾歲的時候父母帶她們隨部隊連夜到台灣,她自己的爺爺奶奶沒帶上,弟弟妹妹也沒帶上,奶媽反倒跟他們去了台灣。住在眷村,窮的要死,都是靠媽媽的金首飾把最初的艱苦日子過下來的。後來老太太長大後工作,有錢就是買金戒指,出嫁一包金戒指,後來養兒育女時候,老公收入不夠,就去銀樓賣個金戒指。

一戰的導火索是一個自由派槍殺了貴族大公,二戰還是曆史書上新鮮的墨跡。三戰呢?2019年我們在公司聊天的時候,有人說不會有,我說人類已經和平太久了哇,我不相信人性。現在看來,但是也許10年後的曆史書以俄烏戰爭開始那天算起呢。

除掉戰爭,還有經濟危機,大饑荒。我曾經有個老外朋友生在great depression時代,他說他爸爸非常幸運,沒有丟工作,當時最慘的人是在城市裏的worker(別笑話,我們拿人工資的都是worker)反倒農民能過下去。

我住在中產老外區,鄰居好多老公上班,老婆不上班那種。2009, 2010年,我們小區有short sale和foreclusue. 做義工的鄰居說在food bank 和教會發放食物和日用品的時候,居然也碰到日子過不下去的鄰居。

這樣的情形以後會發生嗎?

怎麽建起自己理財的防火牆? 農莊,存款,金子, 電子貨幣?大家討論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