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來投壇了,昨天才看到一個老網友去年的來信,是2024年11月23號,立刻回信致歉,謝謝還有網友記得我。
既然來了,就順便瀏覽一下,看到投壇的幾個老炮老地主還在,我也隨機說幾句自己這幾年網下當地主的事。
一轉眼4-5年沒寫博客了,時間過的真快!
2020年初,新冠疫情如洪水猛獸,大家都是人生第一次經曆病毒大流行,親眼目睹了它對每個人的生活,對世界經濟的殺傷力有多大。
2020年4月,女兒開始在家上班,結束了周一到周四飛來飛去business consulting,有時間在網上找到2個小樓 apartment ,一共10個unit, 平均 $291/per sf, 問我要不要買,當時的commercial realtor 說,疫情剛開始,風險還看不清楚,等6-12個月看看再說吧,從溫哥華到西雅圖也就2個小時,但是我過不了邊境,就告訴女兒,買吧,看照片90年代的房子,租客住滿,有現金流,$291/per sf 比蓋房的成本低,2塊地都有17000sf 等於白送, 女兒說 location 不錯,就成交了。我出的downpayment,女兒負責貸款,mortgage rate 1個3.625%,另一個 3.45%,所以疫情初始間意外成交了2個小樓,出乎意料的是,2020-2021 一年多時間,房價漲了35%左右,讓人驚掉了下巴,今天回頭看,3點幾的利率,後來漲到了8點幾,利率成本低又穩定了收入,算是又撞上了好運。
不想操心,之後又在美國投了幾個syndicate 大型出租房產,不算好,因為大市不好,投的錢不多就慢慢熬吧,期待利率降低,commercial 市場活躍起來,能套現回本。
從2005年買第一個出租房,開啟當地主積累財富的新篇章,買過40幾個unit的各種不動產,20年過去了,第一個house 在今年8月19號已經pay off 了mortgage,個人的貸款總額也隻剩很少,完全不成負擔了,回頭看,雖然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是總體是成功的,讓我第二次財務自由 (第一次是在日本做貿易)。
早幾年在投壇的地主們都趕上了百年不遇的超低利率,還有全球化經濟促進人口大量流動,催生了房地產的繁榮,感謝時代給的機遇,也表揚自己沒有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目睹投壇催生了一小批千萬地主。
全球化已終結,各國政府債台高築已到了崩潰的臨界點,就我所在的加拿大溫哥華而言,我目睹了房價沒有最高隻有更高的那幾年,眼前麵對的是市場有價無市,加拿大經濟低迷,GDP -1.6%,失業率7%,物價高啟,房地產的投資客消失,剛需人群的收入增長停滯,房價跌10%+ 他們依然付不起,建築成本更高,租金開始緩慢下跌,過去5年買房的人是大幅虧損持有,租房虧,割肉出售更虧。
加拿大政府的住房政策很社會主義,政府把他們不作為的後果都推給了地主,在房東與租客間拉仇恨,一邊倒的偏向租客群體,還有稅務局薅羊毛的稅單更是把鋒利的刀架在地主的脖子上。
我個人已經把自己的房子編號排隊一個個的有序賣出套現,因為眼看地稅,管理費,保險費年年高升不受限,而租金卻被政府租客兩頭擠壓,越來越看不到未來,房子增值空間有限,成本逐年升高,我也希望自己徹底退休。
AI 和數字貨幣的到來,努力跟得上聽得懂對我們這一代人就已經很吃力了,使用AI 掙錢?多數人已力不從心,比特幣和其他什麽幣,我個人連賬號都不敢開,擔心哪天password 弄丟了,把錢都埋在了永遠也找不到的區塊鏈裏。
投壇的老版主貝班在這裏花了11年成了千萬富翁,正走在一個億的路上,我想他能成功,因為他還年輕,他已經登上數字貨幣的列車,一個時代的人掙一個時代的錢,錢不是人生的目的,是生活的手段。
我站在溫暖的晚霞裏,望著新時代的列車離站前行,我感歎那個前方已經不屬於我,每個時代都有畫上句號的那一天。
房子目前依然是人類生活的最大成本(除了稅),我想用不了很久馬斯克還有誰的模塊房就能解決居住成本問題,但是馬斯克去火星也不可能把地球挖一塊帶走,地球上唯一保值的依然是土地。
這2年我常想:當地主掙錢的日子真的到頭了嗎?大家的感覺呢?請留言,希望聽到大家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