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n.nikkei.com/china/ceconomy/59665-2025-08-18-09-18-25.html
中國經濟的低迷越來越明顯。反映消費動向的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2個月比上月減少,民營企業也在減少投資。由於房地產長期不景氣等原因,盈利和就業的複蘇遲緩,對前景感到不安的企業和家庭在壓縮債務。銀行的新增貸款20年來首次低於借款人的還款金額。
中國國家統計局8月15日公布了7月份的經濟數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剔除季節性因素的環比來看減少0.14%,在6月之後繼續下降。
連續兩個月下降是2022年10~12月以來的首次。當時,旨在遏製新冠疫情擴散的管控措施阻礙了經濟活動。同年12月7日放寬限製後,疫情急劇擴大,導致消費萎縮。
7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7%。與增長5.7%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一起,增長率從6月開始放緩。隨著鼓勵純電動汽車(EV)更新換代的補貼效果減弱,汽車相關銷售減少了1.5%。
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成的餐飲收入也僅增長1.1%。截至5月的增幅超過5%,但6月以後迅速減速至1%左右。以麵臨嚴重就業難的年輕人為中心,節約意識正在加強。中國對官員和公務員出台的節儉令也在產生影響。
![]() |
5月修訂的節儉令禁止在公務會餐時提供高級菜肴和酒類。出現了因對這一規定反應過度,避免參加宴會的動向,導致餐廳的銷售額下降。
低迷情況引人注目的不僅是占國內生產總值(GDP) 4成的消費相關領域。1~7月民營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減少1.5%。減幅與1~6月相比有所擴大。房地產行情也沒有好轉,房地產企業的開發投資減少了12%。
企業和家庭無法消除不安,對於伴隨銀行貸款的大型設備投資和住宅購買,變得更加慎重。
從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發布的7月份貸款統計來看,銀行的新增貸款額低於借款人的還款額。這是自2005年7月以來首次出現逆轉現象。其中,消費者貸款和住房貸款等家庭貸款的下降尤為明顯。
政府在8月12日推出了刺激家庭借貸需求、促進消費的措施。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財政部宣布,從9月起,將對消費者購買5萬元以下商品和汽車等部分高價商品時產生的貸款的利息提供貼息。
期限為1年,銀行貸款利息的1%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財政負擔。根據政府的方針,作為國有四大銀行的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相繼發表聲明,表示將推進相關政策。
迄今為止,為了擴大銀行貸款,中國人民銀行多采取降息的措施。也有觀點指出,接連降息擠壓了銀行的利差,成為將來處理不良貸款的負擔。9月起的利息補貼可能考慮到了銀行的盈利能力。
效果難以預測。這是因為,在家庭捂緊錢袋子的背後存在就業隱憂。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顯示,1~6月失業保險基金的支出同比增長27%。由於年輕人就業情況惡化等原因,保險金的發放正在增加。
截至2024年底,保險金領取者僅占城鎮失業人員的4成。有分析認為,因失業後為了賺取眼前的生活費而作為零工族接受快遞等單日工作、被排除在保險金領取範圍之外的人增多是原因之一。
如果失業保險等安全網不充分,家庭的節約意識就很難減弱。從外需麵臨的環境來看,與美國的貿易摩擦長期持續。如果再次爆發關稅上調大戰,將打擊出口企業,導致就業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