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抄底成功,是2009年3月。 我記得很清楚,那兩天我去雙子城出差,冷得不行不行的。我當時躲在Counterparty的辦公室裏, 和他們的CFO聊。那個女士說現在融資不容易, Repo很難, 都沒有流動性。 我就說了,你們這Performing的資產啊, 還沒有流動性? 她說Stress test沒結束, 銀行不放水。
晚上我看我的賬戶, 好像有幾個估值特別低的股票,買了不到1個月的, 都沒有跟著市場掉很多,我想這大概是跌無可跌了。
第二天抄底,買了20%,想試試,反正這些股票也跌不動了。
後來Stress TEST結束,銀行考察過關,股市一下子就活躍了。
那時候大千很多想當然地買了銀行股的, 抄對了也沒用, 白抄。
抄底隻用了20%的資本, 後來加了一點, 我記得不到2個月,就把08年的損失找回來了。這就是在比較高的價位跑出來的好處。
第二次抄底成功, 就要等到2022年了。 那一次的信號就太明顯了! Fear指數到了極點,全球流動性指數觸底反彈,同時半導體禁令和AI同時推出, 疊加美聯儲出手去救英國的養老金。
其他的時候沒有抄底成功過, 經常都要Miss至少3%,才想起動手。 而且第一批抄底的資本, 常常是賺了一些就賣掉。
我也沒有Fully Invested的時候,基本上是留至少5%的現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