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SP500整體PE並不高,尤其是核心成分股都是實打實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支持,不靠講故事,更不靠燒錢撐估值。AI帶來的生產力革命是曆史級別的,過去的幾個季度已經開始反映在企業利潤上。
馬太效應正在放大:強者愈強,資金抱團向巨頭集中。未來誕生市值10萬億美元的公司,是必然,不是猜想。微軟,英偉達,亞馬遜,特斯拉都有這個潛力,而不是泡沫。
真正泡沫化的是IWM代表的那批中小盤股,盈利能力薄弱,負債率高,利息成本飆升,一旦流動性緊縮,撐不住的是它們,而不是頭部科技股。
這不是2000年。
這是工業革命級別的技術變革疊加降息+減稅預期。
與其擔心“太高了會不會崩”,不如問自己“萬一這才是起點怎麽辦”。
這是我前些天寫的:https://www.wenxuecity.com/blog/202507/82458/14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