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高喊“美股崩盤是遲早的”,看似理中客,實則過度悲觀。他們搬出一堆老掉牙的指標:什麽Schiller PE、Buffett指標、美國家庭持股率太高、市值占比太大、美債太多、美元要崩,最後得出結論:別碰股市,風險太大。
問題是——你這是盯著後視鏡在開車。
現實是,現在我們正處於曆史性的大牛市起點。減稅、降息、AI革命三駕馬車一起拉動股市,等的不是崩盤,而是爆發。
一、減稅來了,利潤直接上升
剛通過的大而美法案(或新一輪減稅法案),直接利好企業和高淨值家庭,增加了可支配資本,企業利潤提升,消費者支出增強。這是真金白銀的利好,不是估值幻覺。
二、降息箭在弦上,估值有望進一步擴張
通脹放緩,經濟韌性超預期,2025–2026美聯儲降息已成市場共識。利率下行對股票估值(特別是成長股)是直接利多,尤其對科技和AI相關企業影響極大。想想2020年那波漲幅,這次估值可能還沒開始擴張。
三、AI,機器人,自動駕駛等技術革命是實實在在的生產力革命
從OpenAI、NVIDIA、Meta、微軟、特斯拉到Palantir,AI 已經從炒作階段進入產業落地階段。企業通過AI降本提效、擴張服務邊界,是幾十年來最具確定性的增長浪潮。這不是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通用技術變革”。
四、通脹高也擋不住企業盈利和股價上漲
很多人說通脹高,但恰恰通脹也帶來了名義利潤增長。定價權強的大公司(科技、能源、奢侈消費)輕鬆應對成本上升,轉嫁給消費者,利潤反而水漲船高。股價=盈利×估值,隻要盈利能漲,股價就有支撐。
五、不是資產泡沫,是美元信用泡沫
股市漲、黃金漲、比特幣漲、國際股市漲——這是對美元濫發的對衝和重定價,不是投機。資金不是瘋了,是更聰明了。你看的是估值高,我看的是全球資本的無奈選擇:別的都更差,隻有美股還能保命還能賺錢。
別整天盯著“估值貴”“GDP比”,市場是預期推動的,不是回顧分析的。
現在不是泡沫頂,而是大牛市剛開始的第一波拉升。利率還沒真降,AI才剛剛落地,企業利潤還沒完全釋放——你在擔心崩盤,聰明資金在瘋狂建倉。等你真相信“不是泡沫”的那天,牛市也許已經漲了一倍。
錯過這波,你可能要再等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