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點供銷科知識積攢的拙見:
A. 如果最終用戶的消費能力保持一致,商家有價格話語權,用關稅和上家談價,和下家漲價,最大利潤化 (利用關稅來說事)
B. 如果消費力可能因物價上漲,導致消費降級,商家為了不壓庫存,必須降價,Carry Inventory 的費用是非常高的,商家會和廠商談價格,如果降價幅度不好可能小幅漲價,而且同時廠家如果有大規模的產能,賠錢和關門的選擇下,會選擇賠錢賣避免破產因為在工廠的運轉中,資金的運轉也是有成本的, 關張的工廠基本上淨值是副的 (這個不一定準確),除非是生產高利潤的產品, 而高利潤的廠家也許會降價來和商家共度難關。
所以,我覺得如果Fed降息,商家運轉成本下降,10% 關稅就不會有的通脹,25% 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是Rate Cut 的幅度和商家的漲價成反比。
我的兩分錢,不反駁,不抬杠